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隋朝禁卫军十二府之列的左、右领左右府,各置大将军一人、将军二人,领千牛备身、备身左右各十二人,备身六十人,其基本职能是"掌侍卫左右,供御兵帐",在禁卫武官制度中处于关键地位。隋炀帝大业三年改制,改左、右领左右府为左、右备身府,与十二卫及左、右监门府共同构成禁卫军十六府。左、右备身府各置备身郎将一人、直斋二人,领千牛左右、司射左右各十六人。隋朝领左右、备身府制度源于东魏北齐,东魏北齐领军府统领左右府,其长官为领左右将军,领千牛备身及左右备身、刀剑备身、备身三个系列的禁卫武官。其制最早可追溯到北魏孝明帝中叶元叉专政之初出现的领左右及千牛备身诸职。大业九年隋朝开始招募骁果,设折冲郎将、果毅郎将为长、贰官"掌领骁果",并置左、右雄武府,以雄武郎将、武勇郎将为长、贰官领骁果府兵,而在现实中统率骁果的将领并不都是折冲、果毅、雄武、武勇郎将。骁果的征募及相关军将的设置,是在隋末大规模战争中府兵大量减员且无法继续从民间征发的情况下,隋炀帝采取的征集兵员特别是保障禁卫兵力的措施,是禁卫武官制度一次局部性变革,是对府兵制和禁卫军十六府制度的补充。  相似文献   

2.
千牛备身为北魏始王一武官名,然《魏书宫氏志》未载栽。本文考证了谊官职的具体产生时代、得名的理据。以及其官阶品级。  相似文献   

3.
纳谏     
贞观七年,蜀王妃父杨誉在省竞婢,都官郎中薛仁方留身勘问,未及予夺。其子为千牛,于殿庭陈诉,云:“五品以上非反逆不合留身,以是国亲,故生节目,不肯决断,淹留岁年。”  相似文献   

4.
高中第五册课文《殽之战》中有一句“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不腆”二字课本注为“不体面.当时的谦辞”。笔者认为这个注解是错误的,有修正之必要。从词义看,“不腆”宜解作“不丰厚,不富裕”。“腆”,《辞源》释为“丰厚;善;美好”,《辞海》释为“丰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第5册《殽之战》有弦高的一段辟令;“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课文注:因您的部下要久居),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按课文的注释,“为从者之淹”与“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是一个因果复句。这样的注释似嫌逻辑根据不足,现试作分析。因果复句一般分为两种:一是说明因果复句,它是“就既定的事实来说明其中的因果关系”;二是推论因果复句,它是“就一定的根据推论出因果关系”。说明因果复句中的既定事实,是指原因和结果都是“已经实现或已经证实的”。因此“为从者之淹”的“为”字译为“因(为)”,必须是“从者之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报任安书》中有一句话是“外之又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对于“备”字,《汉书·司马迁传》的颜师古注,《文选》的李善注都没有加以解释。近人有的把“备行伍”解释为“备数於行伍之中”,大概就是充数的意思吧。我认为这样的解释於义未安。“备行伍”的备,应该解释为服,“备行伍”就是“服兵役”。试论于下。首先,备与服是同音通用的。(?)字甲骨文作(?),象矢在器中之形,后来演变成形声字,就是箙字,《周礼·司弓矢》:“中秋献矢箙”。郑玄注:“箙,盛矢器也”。箙亦作服,《诗·小雅·采薇》“象弭鱼服”。郑笺:“服,矢服也。”鱼服即毛公鼎铭文“簟(?)鱼(?)”之鱼(?),由此可知(?)和服是通用的,(?)和箙是古今字。(?)的本义是一种盛矢的工具,所以《说文·三卷下·用部》说:(?),具也。” (?)在经典中皆作备,而与服通用。《史记·赵世家》:“今猗射之备,近可以便上党之形,而远可以报中山之怨。”《战国策·赵策》中的这段  相似文献   

7.
《庖丁解牛》中两言“十九年”,课本未注,一般读者都将其理解为实数一十九年,其实未必。 《庖丁解牛》是战国时广泛流传的一则寓言故事,不一定实有其事。因此,不必将“十九年”机械地理解成一十九年。联系上下文“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所解数千牛”,其中的“岁”’“月”、“千”皆虚数,“数千”以言其数量多,  相似文献   

8.
我要光!     
《特区教育》2014,(12):20-23
电影《银河护卫队》中,为了对抗邪恶反派罗南,解救整个银河系,自以为是的冒险家“星爵”彼得·奎尔与手持机枪的“火箭”浣熊、树人格鲁特、凶残神秘的加美拉,以及复仇心切的“毁灭者”德拉克斯结盟,组成银河护卫队。电影里,银河护卫队员们的超炫武器,给从小就对科学着迷的小洛克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9.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相关训练。乘凉避露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其阴逾去,而其身愈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太平御览·人事部》恃胜失备有人曾遇强寇斗矛刃方接寇先含水满口忽噀其面其人愕然刃已揕胸后有一壮士复与寇遇已先知噀水之事寇复用之水才出口矛已洞颈盖已陈刍狗其机已失恃胜失备反受其害——《梦溪笔谈·权智》乙妻缝裤郑县人乙子,使其妻为裤。其妻问曰“:今裤何如?”夫曰“:象吾故裤。”妻因毁新,令如故裤。——《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相似文献   

10.
《庄子·养生主》:“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於硎。”“刀刃”句,传统的解释是“刀刃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谢质彬先生《“新发於硎”解》一文(载《中国语文》1987年第3期)认为这个解释不妥,理由是“‘发’字并无‘磨好’之训,也不能解为‘拿起来’或‘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根据“为学习设计教学”的理念,改变过去的备课程序和内容,采用“新五备”———备学生与场地器材、备学习任务、备学习目标、备学习评价和备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2.
《五蠢》:“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其中“因为之备”,课本注为:“从而为之作准备,采取措施。因,依,按照。备,采取措施。”我认为这个注释有三个错误。一、该注把“因”对译为“从而”(连词),又解作“依,按照”(介词)。尽管“因”字在古汉语里既可用作连词,也  相似文献   

13.
高考语文试卷中曾有一题,要求从四个例句中找出一个与《岳阳楼记》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中的“则”意义、用法相同的一句。标准答案是《殽之战》中的“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这其中涉及了文言紧缩句的知识。什么是文言紧缩句?文言紧缩句与现代汉语中的紧缩句基本相同,是用单句形式表达复句内容的一种特殊句型。紧缩句的所谓“紧”,就是紧凑,中间没停顿,一般不需要用标点分开;所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体育强国地位的确立,全民继身运动的进行,与体育相关的词语也变得流行起来,“卫冕”就是其中的一个“卫”是保卫的意思;“冕”据《说文》为“大夫以上冠也”,后来用来专指帝王的礼帽。据《现代汉语词典》,“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卫冕成功/男子篮球队能否卫冕,就看这场比赛了。”“卫冕”用来指运动员在上次比赛中保住上次取得的冠军称号,这是一种借喻的用法。  相似文献   

15.
完成主渠道实施素质教育的任务,离不开科学的管理,严格的制度。为此,我们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三为主”、“四优化”的目标。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优化教学过程的设计,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优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为保证“三为主”、“四优化”的落实,我们制定了《东昌区教学管理暂行规定》。对教师的备课、上课、听课、批改、辅导、考核等都做了明确的要求。备课要求做到“四备”,备大纲、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使教师真正做到心中有书,目中有人,手中有法。上课要求教师做到“五度”,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祝福》的过程中,当论及小说的悲剧主人公祥林嫂的姓氏时,有许多同学认为祥林嫂姓“卫”,理由是小说里曾写道:“大家都叫她祥林嫂,没问她姓什么,但中人是卫家山人,既说是邻居,那大概也就姓卫了。”因此许多同学认为祥林嫂该姓“卫”。  相似文献   

17.
设身处地,就是把自己放在别人所处的地位上思考问题。心理学上叫“心理位置互换”,简称“心理换位”。课堂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能够注意与学生进行“心理换位”。课堂教学体现了教材、教师、学生三者问的特殊关系,教师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就是进行“心理换位”。下面以《葡萄沟》为例,略加陈述。一、探究文路做到“胸中有书”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葡萄沟》一文图文并茂,作  相似文献   

18.
《周易》“艮”卦卦辞为 :“艮其背 ,不获其身 ,行其庭 ,不见其人 ,无咎。”《彖传》、《说卦传》、《杂卦传》皆曰 :“艮 ,止也”。王弼注“艮其背”为“目注视之义。艮亦为还视之义 ,引申为注视之义。本卦艮字皆当训顾 ,其训止者 ,当谓目有所止耳。获疑借为护 ,同声系 ,古通用 ,艮其背不获其身 ,犹云顾其背不护其身 ,顾其小才忘大者 ,身之将亡 ,背何能有 ,故曰艮其背不获其身 ,行其庭不见其人”。以上诸说 ,释“艮”为“止” ,无义理可寻。高亨在比较“艮”的《说文》篆书和甲骨文、金文形体以后 ,认为“艮”即“见”字的反书 ,当从 ,然而…  相似文献   

19.
吴公子季札聘鲁观周乐,闻《邶》《都》《卫》而叹“美哉渊乎”。《邶》《廊》《卫》三风情感格调之美在于“渊”,此“渊”可析为:深隐——引人探求、深沉——令人激愤、深切——致人痛悲、深长——发人悠思。《邶》《廓》《卫》三风诸诗作者对感佩之情、愤慨之情、痛悲之情、孝亲之情、眷恋之情、闲逸之情等种种情感体会得深挚细腻,表述得生动形象,是把对生活的深切体味诗化的表达,有情、有趣、有愁、有困、有悲、有欢、有苦、有乐,凡此种种,皆是生活的本真,皆是人性的至情。  相似文献   

20.
对于古汉语被动表示法,历时角度的研究以往有过①,而共时角度的探讨则尚缺。本文主要从共时的角度探讨几种被动表示法的修辞功能,并比较其差异。先把古汉语被动表示法简要列举如下。首先是三种“独立式”:(1)“于”字式,例如:“克伤于失,流血及屦。”(《左传·成公二年》)(2)“见”字式(含“被句,例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诱,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3)“为”字式,例如:“卫太子为江充所败。”(《汉书·霞光传》)“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以史记·屈原列传》)其次是两种“融合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