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近代儒学是古代儒学向现代儒学的过渡,是近代中国社会实践的理论产物,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与主流意识形态。近代儒学虽然有着各种各样的理论缺陷,但是它依然代表着近代中国社会理论的最高水平,并指导着近代中国的社会实践。近代以来随着社会危机的加深与西方文化的冲击,儒学尝试对历次危机做出回应,对自身的理论体系做出重大创新或调整,由此建构了不同的儒学理论体系。虽然历次回应均以失败而告终,但却构成了动态的近代儒学史。近代儒学的危机是社会危机在文化领域的反映,随着社会危机的不断加深与西学的深入传播,国人逐渐认清社会制度与文化的落后才是一切危机的根源,社会革命才是中国社会的必由之途。"五四"以后,近代儒学以文化保守主义的立场转向了现代儒学,与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共同构成了中国三大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与儒学源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时空条件,代表着不同的时代精神和阶级利益,反映着不同的经济基础和生产力水平,执行着不同的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着不同的价值导向作用,因而具有性质上相异性.但这种相异性不能遮蔽它们之间的共同之点.如果认识不到这种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就不可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文化土壤中生长发展的内在原因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理性根据.如何处理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是当代中国主流文化与意识形态建设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3.
汲取儒学的积极观念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加强民族性建设的重要内容,而民族性建设则是主流意识形态在新的历史形势下获得力量、发挥作用的基础性工作。只有马克思主义在甚深程度上和包括儒学在内的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对接,它的中国化工作才能在目前历史阶段取得巨大进展,而这也是应对当代儒学复兴思潮挑战的最为根本性的方略。  相似文献   

4.
张悦 《考试周刊》2013,(6):24-25
虽然我国已经确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但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国内国际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正处于转型与变迁中,这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有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也给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现代新儒学思潮历经近90年的发展历程,在中国百年来的思想舞台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在近年的学术界乃至文化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全面了解现代新儒学思潮的历史演变过程,正确评价其在理论和现实层面的得失,确立对待现代新儒学的正确立场,对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代世界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和当代中国的大转型,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裂变,从而引起了人们思想上的混乱.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意识形态阵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不断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力,着力维护思想文化领域的稳定,增强人民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是当前思想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严复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继孔子、朱子之后又一座里程碑.中国思想文化发展过程中经历两种截然不同的路径:一是在中国思想文化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发展,如汉儒学和宋理学.尤其是朱熹理学创建了中国封建社会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二是外来文化的中国化,如严复是促使西方现代思想中国化,是用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思想文化传统中合理内核来诠释西方现代思想的.严复是与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思想家,包括地主阶级思想家(如张之洞)和资产阶级思想家(如康有为)们的思想,有本质上不同.后者均为近代社会的文化表现,即"中体西用"观论者,而严复是批判"中体西用"论.严复是中国第一位现代思想家.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初期伴随国家意识形态的转型,浩然与"文革"极左政治一同受到了新的历史时期主流文化的质疑,接受了新的文化语境的重新评价。作为连接左翼政治与新时期政治的天然关节点,浩然重评折射着革命意识形态与现代意识形态的转型中,两者之间的断裂与勾连,以"历史浮标"的形象呈现出新时期文化语境的些许特征。  相似文献   

9.
儒学传统对现代人的负面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对儒学传统辩证思考和批判继承的程度不足,背上儒学传统文化的包袱,使中华民族落伍于西方发达国家。所以,我们要换一种思维方式看待传统,理清儒学传统对现代社会的阻力作用和对现代人的主要负面影响;处理好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文化、马克思主义及西方文化科学结合多元发展问题,从而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0.
赵红全 《红领巾》2004,(2):110-114,128
中国道德制度的现代转型势所必然,其必然性缘于现象、物质、观念三个层面.在道德建设的方向上虽然面临着制度伦理与德性伦理之争,制度伦理无疑是未来道德建设的重要一面,价值关怀与社会伦理是其两个向度.在中国道德制度的现代转型中必须坚持公正、人道、普遍性、历史性等原则.  相似文献   

11.
明中叶是重要的历史转型期,在思想上主要体现为程朱理学的衰落及各种思潮的产生。在此背景下,儒家"经世致用"的思想传统重新受到重视,并在部分士人的推动下形成一时潮流。嘉靖初年活跃于政坛的"议礼派"官员,正是这一思想的重要代表。他们提倡"黜虚崇实"与"体用结合",重视思想上的诚敬与行动上的笃行相结合,并以复古作为其学术上务实、政治上革新的有效途径,同时抨击宋明理学"灭人欲"的道德观,主张义利并重,这些内容都与明中后期经世思想的主体相吻合,从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晚明的经世思潮不仅是批判理学和王学的思想武器,更引发了整个社会重视实学实用的经世风潮,一直延续到明清之际。  相似文献   

12.
明中叶是重要的历史转型期,在思想上主要体现为程朱理学的衰落及各种思潮的产生。在此背景下,儒家"经世致用"的思想传统重新受到重视,并在部分士人的推动下形成一时潮流。嘉靖初年活跃于政坛的"议礼派"官员,正是这一思想的重要代表。他们提倡"黜虚崇实"与"体用结合",重视思想上的诚敬与行动上的笃行相结合,并以复古作为其学术上务实、政治上革新的有效途径,同时抨击宋明理学"灭人欲"的道德观,主张义利并重,这些内容都与明中后期经世思想的主体相吻合,从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晚明的经世思潮不仅是批判理学和王学的思想武器,更引发了整个社会重视实学实用的经世风潮,一直延续到明清之际。  相似文献   

13.
元代新安理学家陈栎治学唯"朱"是归,治经以《尚书》为重;本之于《大学》的修养论;博洽群经、网络百氏,为新安学派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对后世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学术史上习惯于以佛教标示隋唐思想,而以为其间儒学沉寂,尤以隋代为甚。其实,隋代儒学仍然在国家统一之后,重新收拾整顿,王通就是这一时期重要的代表。他提出道在五常,倡扬儒学的道统,主张三教可一,上接原典儒学,下启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在明清之际的儒学大变革中,作为北方儒生共同体领军人物的孙奇逢,以回归、重释孔孟经典来整合理学各派,由此其思想可分为两个层次:理学层次和儒学层次。正是两个层次的存在,一方面使得在清代北方形成的以孙奇逢为宗师的夏峰北学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也为明清之际的儒学大变革在新视野的开拓方面至少提供了暗示。  相似文献   

16.
社会转型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危机与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当前我国的社会转型过程中,由于社会意识多样化、社会文化多元化以及西方文化的入侵,作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和指导作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并出现了认同危机。因此要保持和重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度和凝聚力,就必须重新界定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目标和功能,赋予主流意识形态以鲜活的时代内容,正确处理好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关系,加大传媒对主流政治文化的宣传和引导力度,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  相似文献   

17.
西汉王朝经过几十年探索,确立了儒家一尊的地位。独尊儒术是以儒六经为依据作为国家统治的统一思想,加强和巩固了封建主义的中央集权制;由于尊儒,培养和重用儒士,提高了儒士的社会地位,并经他们总结、发展,儒学在汉中期以后,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化的主流,并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胡瑗是中国宋代理学的先驱,其理学思想的产生符合统治者政治统治的需要,适应了宋初统治者从打江山向守江山转化的这一特殊的时代环境。同时,儒学的发展也客观地需要来一次较为深刻的革命。当然,胡瑗理学思想的产生也离不开他以教兴国等理想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维护儒家价值体系的权威,宋明理学以不同的方式为儒家思想提供宇宙论、本体论的论证。所以,宋明理学没有超出儒家的基本价值。从晚明开始,许多思想家开始批判宋明理学。清朝初年,许多思想家鉴于明亡这一历史事实,反思宋明理学。他们要么揭露宋明理学空谈误国,要么理学和心学之间相互攻击,总之其反思并未攻击到理学的核心内容。因此,他们不但没有超出儒家的价值体系,甚至没有脱离宋明理学的窠臼。因而,清初的理学反思在不触及儒家基本价值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为解决当时的社会矛盾提供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