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远程教育是一项惠民工程,它不仅缩短了城乡教育差距,也扩大了农村教育范围,对于整个社会、地区发展和每个孩子及其家庭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是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青海省教育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住房城乡建设厅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教育发展规划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指导意见》,决定到2012年我省基本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基本实现县域内教育初步均衡。布局调整后,  相似文献   

2.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是指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将比较分散的农村中小学校和教学点适当集中起来,重新进行区域内中小学网点布局和规划,以提高农村学校办学质量和规模效益的一项工作。2001年7月,教育部发布的《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提出了“适应城镇化进程和学龄人口波动的需要,合理规划和调整中、初等学校布局”。自此以后.我国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开始了一轮学校布局的大调整。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已经进入了深化发展阶段.而系统的梳理与反思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基层教育管理者等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进行的研究.对进一步促进相关研究,尤其农村基础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中小学合理布局的目的是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而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在于师资条件的改善。学校布局调整不仅是对教育有形物质资源的整合,更重要的是对学校人力资源的整合。它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能否顺利推进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但从我们对中西部地区的湖北、河南、广西、云南、陕西、内蒙等6个省(自治区)38个县(市)177个乡镇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调研情况看,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尽管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还远远不适应布局调整后农村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我国近年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这项政策对于改变我国农村教育的弱势地位,促进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部分地区在对该项政策的理解与推行上出现不少问题.笔者分析了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现状及部分地区进行布局调整所产生的问题,并对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我国近年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这项政策对于改变我国农村教育的弱势地位,促进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部分地区在对该项政策的理解与推行上出现不少问题。笔者分析了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现状及部分地区进行布局调整所产生的问题,并对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前由于地方政府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上存在重大认识上的不足,致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具体表现在:布局调整工作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特殊性,没有认识到农村教育与农村文化的关系,没有认识到学校发展的特点,没有认识到农村人口出生率的增长。因此,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必须采取行政三分的体制,即在决策上,建立多方参与的决策机制;在执行上,做到以学校为主体;在监督上,把监督纳入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7.
关于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是一项系统的复杂工程,我们需要确立复杂性思维和合理的理念,即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要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要与当地经济文化建设相结合,布局调整要有科学依据,而且政府要联合全社会的力量来推进学校的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8.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作为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教育的长远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背景、成效、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实际操作层面,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提出了解决学生上学交通问题、增加经费投入、妥善处置闲置校产、推行人事制度改革等建议,为规范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行为,实现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办学质量和效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农村中小学合理布局的目的是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而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在于师资条件的改善.学校布局调整不仅是对教育有形物质资源的整合,更重要的是对学校人力资源的整合.它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能否顺利推进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但从我们对中西部地区的湖北、河南、广西、云南、陕西、内蒙等6个省(自治区)38个县(市)177个乡镇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调研情况看[1],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尽管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还远远不适应布局调整后农村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我国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当前部分地区对该项政策的理解与推行出现了不少问题.分析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现状及部分地区进行布局调整所产生的问题,更加科学、合理地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对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新时期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各地政府还需进一步完善和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威尔士政府在农村小规模学校面临一系列发展困境的现实下,遵循科学民主的原则,积极进行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提出了创新性的学校布局调整方式:联盟学校和区域学校,有效提升了学校教育质量。威尔士这种创新性的学校布局调整方式可以给我国新一轮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当前,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我国教育两基攻坚工程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一些农村中小学因布局调整所引发出的资产管理问题不容忽视。为此,本期栏目特别邀请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的专家,在具体对农村中小学资产管理中所表现出的不同问题进行扫描的基础上,提出必须明确学校资产管理的概念和范围,科学进行农村中小学的资产管理,合理使用布局调整后的学校资产,并有效防止国有资源的流失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布局调整是农村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能否科学合理地进行中小学布局调整,保障农村孩子就近接受良好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从新世纪初开始,各地对农村中小学进行了大规模的布局调整,撤并了一大批规模小、办学效益低的学校.总体上看,通过布局调整,整合了教育资源,扩大了办学规模,优化了布局结构,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办学效益和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的历程、反思与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有利于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从教育政策的角度,通过回顾中国改革开放至今学校布局调整的主要历程,反思目前布局调整中的主要问题以及展望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的走向,对今后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学校布局调整政策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美国农村中小学合并运动前后经历了一百多年,对美国农村学校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也是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一项重要革新运动。自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农村中小学合并的负面影响凸显,而我国近年来许多农村地区也在相继进行并校改革,所以思考并研究美国农村中小学合并中遇到的问题,对完善我国农村中小学合并之路和发展我国农村教育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常春燕 《文教资料》2009,(34):109-111
农村义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地区文化与经济的发展。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我国近年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然而.这项政策在实施中遇到不少问题。本文尝试分析了当前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中小学布局调整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急需一套科学、可行的理论来指导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实践,来缩短城乡差距,体现教育平等、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我国中小学教育的整体提高。基于规模经济、教育经济效益的角度,评述农村中小学的布局调整所存在问题,挖掘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有效改善策略,为进一步实现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做出理论积累。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以下简称"布局调整")是中央政府应对农村生源减少、农村税费改革、人口城镇化加速等带来的挑战,改变农村中小学师资等办学条件差、教育资源利用率低、教育质量偏低等问题而采取的重要政策。200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其中明确规定:"因地制宜调  相似文献   

19.
公平与效率视野下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之审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公平和效率兼顾为目标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办学效率,但也引发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个别地方由于指导思想不明确、操作不当,学校布局调整并没有促使农村教育变得更加公平,相反在一定程度上让原本脆弱的农村教育公平受到伤害?为此,我们需要正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促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村教育的发展程度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对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班级规模的价值,不同主体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成本效益、师资水平、教育成效等问题在农村义务教育"撤点并校"进程中影响并决定着班级规模。为避免农村班级规模研究的意义虚无,要重建农村中小学班级规模的价值认同,要嵌入现实认真审视具体困难和具体问题,以"教育本质的回归"为轴心实现农村中小学班级规模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