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国务院十二五教育发展纲要中特别提出要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在推动各级各类教育科学发展上下工夫。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社会、企业和个人提供优质的教育产品,是最现实的服务;帮助学生获得技能、顺利就业,是职业教育最重要的质量;用现代教育经营观念改造传统教育管理观念,把教育经营作为职业院校面向市场的一种重要的能力建设,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为社会、企业和个人提供优质的教育产品,是最现实的服务;帮助学生获得技能、顺利就业,是职业教育最重要的质量;用现代教育经营观念改造传统教育管理观念,把教育经营作为职业院校面向市场的一种重要的能力建设,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中等职校实施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等职校实施创新与创业教育是借助于职业教育平台,将创新教育、创业教育融入职业教育的教育活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毕业生自主就业及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创业竞争力.为此,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创新与创业教育的主阵地;要把技能训练作为学生形成创新技能、创业能力的重要形式,要将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和创新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要将职业道德和就业创业指导融入德育课之中;要将创新与创业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要重视创业实践活动,培养综合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5.
声音     
“把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突破口。”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8年度职成教工作会议暨中职招生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重点,作为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突破口。要进一步转变办学思想,明确职业学校的定位和方向。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在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的学生能否顺利就业,是否受社会欢迎,这是衡量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要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这意味着,未来教育的发展将以质量为重点,以标准为抓手。职业教育的教育属性、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了其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方面具有其他教育类型不可替代的本质规定性,建立职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必须紧紧围绕这两个根本性要求。  相似文献   

7.
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因此从学生入校的第一天起,就要紧紧围绕社会对专业人才素质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把学生成才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放在首位,加大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并始终以此作为高职教育的首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素质就业应是职业教育的目的性概念、评判性尺度、方向性要求.实现素质就业,是学生、学校、企业、社会的共同诉求.实施素质就业是以学生为栽体为主体为中心的教育现象、企业现象、社会现象,高职院校是责任主体,应当把"素质就业"教育夯实做好.  相似文献   

9.
一是转变办学指导思想,要进一步明确职业学校的定位和方向,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最近有一个调查,职业学校学生求学目的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为了能够就业。职业学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绝不能是中职升高职,高职升本科,也不能盲目地转向普通教育。要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强面向就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把用人单位满意不满意、学生满意不满意、学生家庭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职业教育质量的最终标准。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育办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把培养学生能够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和利于学生就业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效果的重要标准。新的教育观念和办学模式对学生的培养不应过份强调学科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是要尽量满足学生就业和用人单位需要为学校教育和办学的准则。从广东省用人单位,现在最急需的不是生产工人,也不完全是高级管理和决策人才,大量需要的是既懂理论又能动手的复合性人才。而这正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一、高职教育办学模式的内容高职教育的办学模式是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强调对学生进行以就业需要和适应岗位(群)为准绳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态…  相似文献   

11.
高职创业教育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业是民生之本”。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前20年中心任务之一是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作为高职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创业教育,使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真正获得全方位的就业资本,以适应个性化、多样化社会需求。本文以组织学生成立创业团,建立模拟创业空间为教学环境,达到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意识、职业道德和市场竞争意识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2.
《广西教育》2007,(4B):12-12
泰国:把职教作为“战略发展产业”,日本:中职教育为学生就业和升学做准备,韩国:中职教育学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印度:中职教育资格证书考试合格者即可成为技术人员,美国中学生物学科教育目标,英国中学生物学科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订单教育”是河南电大未来就业工作的发展趋势,我校作为一次新的挑战与尝试进行研究,订单教育可以充分学到在学校所不能学到的新知识,可以培养当代现实社会的就业理念,从而改变他们原有的陈旧的就业观念。这样做对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也是一个重要的锻炼环节。它还会对有一部分学生就地立足,当地实际就业,力求个人发展,开辟新天地进一步深造去施展个人才华。中介公司此时可以把他们的理想与才华进一步落实。  相似文献   

14.
就业质量是描述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状况的重要指标。人才培养对接社会需求的程度和就业状况满足个体需要的程度分别构成就业质量评价的社会标准和个体标准。从现实的状况来看,我国高职学生就业质量问题凸显。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与国民经济发展需要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高职学生的职业胜任力不足、就业状况未能充分满足劳动者的生存性需要、精神性需要与发展性需要。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是提升就业质量的内驱力,高职院校要树立"分类培养"的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对学生的精神教化。  相似文献   

15.
赵伟建 《生活教育》2013,(10):98-99
让教育与生活同行,教育才有前途,学生才能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教师才能做一名派往明天的教师。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把教育与生活结合一起,把教育延伸至社会的每一个角度,把教、学、做三者结合起来,让自己让学生达到一个基本的要求"真",把爱教育、爱学生时刻记在心头,而且坚守这份爱,把给学生一生的快乐作为自己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就业教育全程化就是把就业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为学生的健康成才和就业创业服务。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内容依次为职业生涯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等。大学生就业教育全程化的基本要求是:树立就业教育全程化的工作理念,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教育工作;健全机构,完善制度,加强投入;把就业教育与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相结合;把就业教育与教学改革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存在着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等教育。高职教育作为其中的一个特殊类型,必须根据自身的规律、特点和要求,确立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以有效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校就业教育存在着工作停留在表层、对全程化教育认识不足、就业教育主体单一化和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高校就业教育应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就业理念、掌握就业方法、培养就业能力作为工作目标,把就业教育贯穿大学教育的整个过程,实行全程化指导,同时应与大学的育人职能相结合,并加强学生就业安全防范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职能是不同的,它是具体实用的职业素质及能力教育,是一种就业准备教育,因此必须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观念,加强职业指导。通过指导,强化毕业生职业生涯,使其端正就业态度,转变落后的择业观念;掌握求职方法,增强就业能力;同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和帮助用人单位确定用人标准。(一)将职业指导列为学生的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并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从大一到毕业,每学年开的课,各有侧重,形式多样,贯穿始终。成立职业指导教研室,配备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把职业指导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做。(二)…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根据我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综合分析,发现除职业技能培养问题外,最缺失的是学生的职业素养,给学生就业带来影响,成为职业教育一大难题。尽管学校在德育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却始终未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我校创新职业素养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并把它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实施,列入学校教育体系,进行规划和制度设计。一、实践做法:创设情境,培育职业认知工作理念:以"安全是生命、劳动是情感、技术是财富"为指导,创设新情境,培育学生职业认知和劳动情感,为德育教育寻找新途径,让学校德育教育焕发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