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这句在中国教育界耳熟能详的格言,虽然过于简单地将“好校长”和“好学校”划了等号,但我们能从中体会到校长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性。“学校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的一代又一代的教师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脚,教师一定要出名。”  相似文献   

2.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学校最大的浪费在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目前,在体育教学中仍有不少教师在追求学生服从命令,步调一致的机械学练。这种“齐步走”“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多导致素质好的学生“吃不饱”,素质差的学生“吃不了”。而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练的能力则能克服这种弊端。  相似文献   

3.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好的家庭教育不在于家庭的“富裕与贫穷”,而在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否得法。一些富裕的家庭,因教育子女失败而蒙上阴影;一些贫穷的家庭,因教育子女成功而大放异彩。成功的家长并不能保证有成功的孩子。孩子的成功才是家庭最大的幸福。“问题学生”往往都有“问题家长”。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学校教育不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成为优秀学生。  相似文献   

4.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好的家庭教育不在于家庭的“富裕与贫穷”,而在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否得法。一些富裕的家庭,因教育子女失败而蒙上阴影;一些贫穷的家庭,因教育子女成功而大放异彩。成功的家长并不能保证有成功的孩子。孩子的成功才是家庭最大的幸福。“问题学生”往往都有“问题家长”。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学校教育不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成为优秀学生。  相似文献   

5.
一次考试结束,笔者问一名未及格学生是否分析过考差原因,他回答说:“原因在于你没教好。”笔者大吃一惊.心中有些不快,又问:“同样是我教的,为什么有同学分数考120多分呢?”他又笑答说:“这正是我说你没教好的原因,因为你不能让每个学生都学好。”笔者仔细一想,这话确实也有道理,是啊,教学的目的何在?不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吗?可现实中的教育似乎仅在于教给学生知识本身而非学习方法,在于分化“好”与“差”两个极端?关注中等以上学生如何考上好大学,而忽视了“差生”如何转化,这是传统教育的弊端。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效率是否提高,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接受、掌握了多少;不在于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有多大,而在于知识的教学是否“精要、好懂、有用”;不在于学习了多少篇文章,而在于能力的训练是否“务实、得法、有效”。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转移文言文教学的重心;其次,要让教学的主体——学生——真正站到教学主体的位置上来;第三,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要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7.
我们学校共有八个班,三百多学生,十几位老师。过去由手抓得不紧,学生的学习、纪律都不很好,群众反映说:“石江完小有三多:逃学的多、顽皮的多、不爱劳动的多。”从去年党的教育方针提比后,在党的领导下学校党政加强了领导,使学校由群众所说的“三多”变成“三好”(即学习成绩好、遵守纪律好、生产劳动好)。现在认真学习、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已在全校形成良好风气,上学期末全校学生政治、语文、算术三科成绩达优等的已上升到70%以上,学校面貌完全改观了。如何领导学校?现就我们的一点体会介绍给大家参考。听党的话  相似文献   

8.
有老师问,学生读诗多、爱写诗,好不好?这是个古怪问题,我听那意思,是有学生很爱诗,有时作文语句像诗句一样。这个问题一时不太好回答,我们不能因为学生一时的兴趣就急于判断“好,还是不好”。基础教育中,有些现象,评价的出发点在于“需要不需要,适时不适时”,可能无所谓“好,还是不好”。  相似文献   

9.
张磊 《今日教育》2014,(1):12-15
“硬条件”与“软实力”同步升级,以标准化助推办好每一所学校 “减负提质”的根本之点在于办好学校、教好学生。到底什么是好学校?好的办学理念、好的师资队伍、好的课程内容、好的教育方法、好的人才培养质量、较高的社会满意度,这些构成了好学校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0.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政治理论课在大中专学校师生中普遍存在着:“上不上,学不学”都无所谓等等。于是学生对政治课厌学的有之,弃学的也有之,这是什么原因呢?当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可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教师没有讲好政治课。俗话说:“有什么样的先生,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要想使学生乐意学习政治课,教师必须首先讲好政治课。只有讲好政治课,学生才不会厌学、弃学这门课。为了使学生不厌学、不弃学政治理论课,笔者把创新理论应用到课堂教学上,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的“趣”、“活”、“乐”、“会”、“并”五字的上好政治理论课的经验,形…  相似文献   

11.
教材如何改革?笔者的具体构想是分别建立“混沌有序”和“准线性有序”语文教材。首先是“混沌有序”教材 ,其基础即名篇读本。关于名家名篇读本 ,章熊先生的意见非常好 ,他认为 ,主要给学生语言素养 ,认为语言的“输入”量要远大于“输出”量 ,输入与输出之间的“潜伏期”是相当长的 ,名家名篇学习的作用不在于当时 ,而在于今后。因此 ,随意一点 ,好的老师多指导一些 ,差的老师少指导一些 ,但总的都要少讲一些 ,让学生自己多熟读、多感受、多背诵、多品味 ,目治既多 ,必有裨益 ;好的学生多读一些 ,差的学生又可少读一点 ,但不管谁 ,只要坚…  相似文献   

12.
章敏 《辅导员》2010,(4):29-30
作为班主任,要管理好一个班级,不在于对学生“高压”,也不在于做学生的“保姆”,而在于要有贯穿始终的鲜明的“管理理念”:一个班没有鲜明的管理理念,其学生不可能在真正意义上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伟大的人格,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班主任思想的贯彻也只能“一暴十寒”。这样的班集体很难算是一个优秀团队。  相似文献   

13.
做好教育工作最重要的是两个字:用心。校长用心办学,教师用心教学,学生用心求学,办学主导和教学主体倾心倾力、竭诚尽智、和谐共振,岂有不成功之理?这“成功”不在于你是不是“应试能校”、“高考赢家”,而在于你是不是整体发展水平较高的品牌学校,是不是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和应“世”能力培养的优质学校,是不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人民满意学校。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在中小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 ,由于它的存在 ,也导致有些学生辍学。治理这个问题 ,需要多角度来考虑 ,这里有学校、家长、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 ,也有要在教育教学中解决的问题 ,努力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我觉得十分必要。一、“乐学”与“厌学”的关系在大多数的辍学者中 ,不单是因经济困难而辍学 ,因“厌学”而不念书的也为数不少。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 :在学生与知识之间 ,教学是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乐学为出发点和推动力的。如果强迫学生进行一种不感兴趣或不愿做的活动 ,那么学生行动上短期可以服从 ,时间稍长一点就不干…  相似文献   

15.
正朱永新说:"优质的学校是孩子们的天堂,他们在这里常欢乐,常惊奇,主动地探索,健康地成长;理想的学校不在于它有多好的设施,不在于它门口有多少闪闪发亮的牌子,而在于它有健康发展的学生。"走进厦门六中,书香氤氲,琴声悠扬,课间音乐广场展示才艺,厦门六中德育工作者注重培养孩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培养孩子高雅情趣中涵养德性,升华人格,给孩子们搭建一个健康成长的舞台。  相似文献   

16.
<正>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校长无疑是领导者。衡量领导者的真正尺度,不在于有多少人为他服务,而在于他能为多少人服务。因此,校长要树立基于师生本位的服务思维,用好手中的权力,服务于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致力于成为学校的“首席服务官”。我以浏阳市新翰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新翰高中”)为例,谈谈校长的管理艺术。  相似文献   

17.
霍熔坪 《教育》2014,(10):41-42
近年来,广东省珠海市第七中学在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上,落实公平教育。学校实施四大工程,让每一位教师诗意地幸福工作。学校认为,名校之名在于名师,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学校秉承“办老师和学生都喜欢的书香式生态学校”的理念,把“以老师为本,让老师幸福,计学生快乐”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教师“幸福地做教师,做幸福的教师”。  相似文献   

18.
声音     
《留学生》2014,(10):6-6
从前我们挑学校,说一个学校好,一般会说这个学校的师资力量好,教员很好,风气很好,学生在里面都好好学习、不瞎闹,管得比较严,是这样看的。很少听到“升学率”这个说法,没有说挑学校是挑升学率的,因为好的学校出来的学生考大学自然好一些。而不是本末倒置,说先有升学率然后学校更好一些,而是先有好的教育质量,将来学生出来才容易考上好学校。这整个观念跟现在很不一样。  相似文献   

19.
小编热评     
欧金昌 《广西教育》2012,(40):19-19
开学“逼哭校长”的根源在于教育发展不均衡 据《大河报》报道,今年秋季开学,新一轮“择校”“抢夺战”又开始了。由于学校招生名额有限,想通过关系进入好学校的“条子”太多,郑州某学校的校长被逼哭了。她称,自己办公桌上放着8页纸,上面写着153个不同的人递来的“关系”名单,在抽屉里还放着260多个这样的名单,还有不少放在门卫处,也有300多个,但学校的招生名额只有225人。“让我怎么解决这些递来的‘条子’?最后都要得罪!”这位校长感到很无奈,  相似文献   

20.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负”,不在于课程重、作业多,而在于内容单一、教法死板,学法呆板;不在于学生不愿学,而在于学不适用。要做好“减负”工作,必须要有正确的办学观念,要努力提高管理水平,改变现行的考试模式,在课堂设计上多下功夫,增加学生的读书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