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改变了传统教学压抑学生兴趣和热情 ,影响学生发展思维和智力的状态 ,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 ,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 ,在合作中学习 ,丰富语言积累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 ,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 ,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三者互为—体…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创建教学互动时空,让学生轻松地学习,获得快乐、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与创新精神,从而实现为学习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体悟型学习方式着力培养学生学会用心灵去感知、体悟事物,在多种反复体悟的过程中达到情感的陶冶和理性的升华,真正体现自主学习、自我教育,有利于提高思品课的实效。体悟型学习方式以学生体悟为主线,经由“亲历过程—体验情感—规范行为—自悟道理”,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这一方式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活动为主载,体悟为主线,在师生互动、共同创设的学习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自主体验、自悟道理、平等交流、求同存异,追求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的内化过程。一、体悟型学习方式的实施体悟型学习方式由教…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不仅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正一、激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习的学习兴趣,要创设和谐、愉悦的课题气氛,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和授课艺术。教师通过授课的艺术性、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是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因此,课始,我在电脑屏幕上逐个显示下列各在图:  相似文献   

6.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根据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规律 ,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从根本上突破传统教学模式 ,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模式 ,使教学过程波澜起伏 ,充满情趣 ,教师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愉快 ,学得透彻 ,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下面 ,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 ,以《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为例 ,谈谈我的体会。一、激趣良好的开端 ,成功的一半。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 ,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在数学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 ,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和授课艺术。教师通过授课的艺术性、形象性、…  相似文献   

7.
如何使我们的学生具有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 ,我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把“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能力为主线 ,发展为主旨”的教改思想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 ,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三部曲。一、激活学习兴趣 ,点燃思想火花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说 :“成功的真正秘诀在于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先导 ,有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学习才会有成效。于是 ,我备课时 ,不但备教材 ,更注重备学生 ,抓住…  相似文献   

8.
学生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和创造学习的基础,合作学习又是自主学习和创造学习的条件,创造学习则是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目的。以现代公民基础素质导向,通过学生在学习化的课堂中达到自主、合作、创造的学习状态,达到师生合作,教学相长,从而开发学生身心素质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创造的个性品质,是本模式的实验目标。一年多来。我们在实践中探索了“教师学习指导——学生个体自主学习——学生群体合作学习”有机结合的操作程序。本文结合有关研究课的实例述评如下:  相似文献   

9.
兴趣是学生学好功课的前提。当下,语文教学中挤干形象、缺失情趣的现象并不少见。冷涩的言语、冷漠的表情、冷清的课堂,大大消解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无趣味的学习常常是无效的学习,所以"新课标"反复强调学生要"喜欢学习汉字"、"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乐于书面表达"等等,说明"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激趣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艺术。脱离语文学习的插科打诨,远离文本的欢声笑语,都是不正常的语文现象。关键是要把兴趣转化成学生的内驱力和求知欲,使学生在课堂上精神饱满,情绪高涨,兴趣盎然,从内心深处涌动起说语文、听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10.
《语课程标准》贯穿期间、渗透其中的是以人为本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真正认识“学生是认知和发展的主体”,确立“学生是语学习的主人”的观点,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语课堂就会形成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氛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应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和规律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小学语文课是重要的基础课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自主学习方式。通过预习,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阅读课文新知,明白哪些知识是自己可以独立学习而习得的,哪些知识是自己所无法获取的,从而让学生学有目标。在课堂教学时,学生就会重点关注那些自己不清楚的,甚至不理解的语文知识点,以增强语文学习欲望,提高学习的效率。探究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的新型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3.
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目标之一.新课改倡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本文从主动学、合作学、探究学和体验学四方面来指导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的创造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预习是一种良好的自主学习方式。通过预习,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阅读课文新知,明白哪些知识是自己可以独立学习而习得的,哪些知识是自己所无法获取的,从而让学生学有目标。在课堂教学时,学生就会重点关注那些自己不清楚的,甚至不理解的语文知识点,以增强语文学习欲望,提高学习的效率。探究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的新型学习方式,是预习教学的良好载  相似文献   

15.
学法指导的实质就是“教会学生学习”,研究学生怎样才能“会学”是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法指导的作用,提高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呢?示范——学法指导的一级阶梯模仿,作为一种通用的学习方法,是所有学习的最初阶段必须经过的阶梯。在学法指导中,为能使学生模仿到好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教师选择典型性的教材,并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孕伏良好学习方法的示范。其操作过程是“明示——领悟”。即教师在某一教学过程开始之际,就明确告诉学生将按什么方法学习,接着让学生按所示方法学,并在学的过程中对学法由  相似文献   

16.
在牧区小学双语教学中,通过开展情景互动和活动课堂,可以提高民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创设互动情景,营造民族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的协作学习环境,一方面,可以缓解汉族老师与民族学生、民族老师与汉族学生、汉族学生与民族学生之间因民族差异而形成的心理压力和语言障碍;更重要的是,可以为民族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各民探究知识,各民族学生合作学习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求知氛围。1.处理好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在课堂上,老师努力营造宽松融洽的学习氛围,建立师生和谐共振的双向交流关系,是保障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前…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生物学习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8.
蒋美香 《学语文》2010,(4):11-11
一、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一)具体操作 自主学习不是让学生各学各的,而是要激发起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加强合作交流。这是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的核心。是一种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制定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调节各种任务行为的创造性活动。具体可操作为:  相似文献   

19.
课堂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今后的发展和成长。要保证课堂的质量,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就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教师要有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情感和体验,使课堂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过程,使课堂变成富有个性化发展的创造过程,使课堂充满快乐、充满生气、充满激情、充满活力。一、质疑问难,让学生在发现中探索“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要鼓励…  相似文献   

20.
龚皓 《考试周刊》2007,(45):137
新课改形势下的教育,是把学习的内容拓展到了课前、延伸到了课后,这样给了学生很多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化学》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这是一门以青少年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实验技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新时代青少年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学生的课前准备是教学活动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信息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可以在课前对这次活动主题进行相应的课前体验、资料搜集、准备素材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能感受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因为这门课程是以学生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实验、实践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去展开教学的。活动是课程的呈现形式,是课程实施的"灵魂"。所以,我们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就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