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语素义的模糊与失落是汉语词汇演变中的一种重要现象.双音化是汉语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在双音化的作用下,从形式的角度而言,偏义复词在现代汉语表现为双语素;就意义的嬗变而言,双音化机制促使偏义复词实现由短语向词的身份的转变,意义稳固融合,并最终促使其中一个构词语素失落原义,形成语素义的模糊与失落现象.  相似文献   

2.
汉越两国自古联系紧密,在越南语中留下了大量源自汉语的借词,这些词语经过越化,成为越南词语系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至今仍被广泛使用。从构词形式上看,越南语中汉语借词有以下六种越化模式:完全借用汉语词形;调换语素顺序;缩略汉语原词;增加越语语素构词;更换语素;借用汉语语素构造新词。  相似文献   

3.
从复合词的"异序"论汉语的类型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语复合词出现异序现象是汉语词汇从单音词向双音词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汉语的韵律要求和共同的语素义为之造就了支撑条件,是丰富的方言提供了生存的土壤。汉语构词上语序AB式和BA式并存的事实证明,汉语不仅有“修饰语 中心语”的偏正式合成词,也同时具有“中心语 修饰语”的正偏式合成词,后并非受亲属语言或古越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类义语素与语义范畴的显性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类义语素。它们既能体现为一整类语义范畴的上位概念,又能作为构词成分出现在表示该语义范畴下位概念的词语中。按照"下位概念=种差 上位概念"的逻辑定义方式可以把汉族人认知客观世界所形成的语义范畴显性地标志出来。并且,现代汉语语义范畴的显性表达方式在意义表达的经济性、符号认知的便捷性等方面都占据着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5.
并列式双音词是现代汉语词汇的一种典型结构类型。在现代汉语高频并列式双音词中,参与构词的两个语素义在词义中所占的比重并不相同,而是存在着隐显差异。这种差异在不同类型的并列式双音词之间也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6.
语言中的基本范畴词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人们通过转喻、隐喻来认知更抽象的概念和事物.汉语中的"手"属于基本范畴词,具有很强的转喻、隐喻能力.通过系统研究"手"衍生出来的各种转喻和隐喻意义,笔者发现它的转喻与隐喻意义实质上构成一个浑然一体的语义链,其转喻与隐喻意义存在连续体关系,并且试图用图形表示了这个连续体.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版)收录"吃"词条66个,义项8个,构词能力最强是①义,最弱的是义项③,《现汉》未收义项的构词有10条;构词方式最强的是动宾式,次强的是动补式,最弱的是主谓式;"吃"的语素变义比较接近辞书所收的语素共义;重新整理分析"吃"的常用语素义,建议《现代汉语词典》设立13个义项。  相似文献   

8.
转喻是人类主要的认知方式,并在语言中有深刻的体现。对比分析是研究不同语言的常见重要方法。从转喻视角对比分析俄汉语词素义,可以较深刻地揭示俄汉语词素义与词义间的关系,即词的理据性,揭示俄汉两民族对各自词汇所指称的事物在认知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收录语素"红"义项6条,构词最多的是①义占4/5略强,最能产的是偏正式占4/5强;"红"义项完全概括其变义不到50%,语素共义与其语素变义有"突变"现象,如果将"红"义项概括为10条,其变义与共义基本趋向一致。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共收录“黄”义项8条、词组113条。构词能力最强的是。义、最弱的是。义;构词方式最强的是偏正式、最弱的是附加式和动宾式;词组中“黄”的语素变义是非常接近其语素共义;但辞书存在着漏收义项、没有释义、释义不当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现代汉语共时角度出发,首先对“偏义复词”这一术语进行界定,然后在索绪尔价值理论的指导下,从构成偏义复词的语素的语素义与偏义复词本身的词义之间的关系,对其进行简单的讨论,最后指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2.
隐喻是基于两个概念之间的相似性,从始源域到目标域之间的映射,主要具有解释作用。转喻是基于"邻近"或"凸显"关系之上的,是相接近或相关联的认知域之间的映射。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本文通过分析汉语"眉"的隐喻义和转喻义,进一步证实隐喻和转喻是一种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从单纯词和合成词两方面分析词义和语素义之间的关系.在现代汉语中,单纯词的词义是构成单纯词的语素的语素义,但构成单纯词的语素之义不一定都是单纯词的词义,词和语素的义项在数量上是不平衡的.而这种不平衡现象在古代汉语中往往不存在.合成词的词义和语素义之间的构成关系有组合和融合两种.同时分析在语素多义的情况下,词有可能是多义的,也有可能是单义的.  相似文献   

14.
潘峰 《培训与研究》2007,24(1):31-33,40
《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版)收录“黑”词组99个条目,义项6个;构词能力最强的是①义,次强的是④义,最弱的是③义,⑥义没有收词;构词方式最强的是偏正式,次强的是附加式,最弱的是述补式和述宾式;“黑”的语素变义是比较接近辞书所收的语素共义;但也存在着收义有些笼统而缺失,释又有些含糊而残缺,有些词语解释有误和有的语义没有解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并列式复合词由于其词义对其构词语素义做了不同的吸收转化,使得词义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通过分析发现,构成这些词的语素都有共同的语义范畴,并且词义透明程度也不同,因此我们把词义透明和半透明的并列式复合词词义与其语素义的关系简单归纳为三种:求同、偏取和比喻引申。本文主要采用义素分析法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只选用了一些典型的并列式复合词作为研究对象,以期触类旁通,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汉语的构词特点。  相似文献   

16.
带后缀"化"的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少见。"化"已成为现代汉语中构词能力很强的语素,能够与"化"构词的主要是名词和形容词,动词较少。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中存在大量古语素,由于语素义相互影响、词义变迁、古语词留存等原因,古语素义日渐陌生化。本文从古今汉语的实例出发,分析古语素的特征、类型,探讨古语素义陌生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偏义复词是汉语中独特而有趣的语言现象,古今汉语偏义复词是继承发展的,两者同中有异。文中从语素凝固性,词序固定性和偏义倾向性等方面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隐喻和转喻对汉语偏正式构词具有较大的强化作用,但二者强化方式不同:隐喻构词以跨域参照为认知基础,主要通过主体自洽来实现概念整合;转喻构词以完形凸显为认知基础,主要通过框架压制来实现概念整合。这两种机制可以有效消解偏正式构词的语义障碍,使其构词能力得到更大发挥。  相似文献   

20.
壮语naj的引申义丰富,以naj为语素的合成词颇多。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分析naj的合成语,发现隐喻和转喻是naj词义组合背后的主要构词理据。隐喻体现在时间隐喻、空间隐喻和本体隐喻上,其中又以naj是情绪的本体隐喻最为丰富。在naj的词汇语义发展中,平面形状这一语义取象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