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汉高诱在注《吕氏春秋》时,常用的一种注解方式是引用古书,用以佐证其说。通过考察注中所引书目,可以蠡测高诱时代的书及其流传情况,并探求其在献学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大连大学学报》2015,(4):61-65
语境的研究经历了从静态的语境分析,到动态的语境观察,一直到现在的认知语境的构建。关于语境的分类,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言内语境、言伴语境、言外语境。语境的功能,主要有制约、解释、协调、过滤、生成、转化等功能。本文参照以上的研究结论,结合高诱注《吕氏春秋》言内语境的具体情况,总结概括出高诱注《吕氏春秋》言内语境的功能有发明新义、确定词义以及阐明句义和段落意义。  相似文献   

3.
《吕氏春秋》高诱注中保留的66条注音例,为我们研究上古语音提供了重要的语音史料。对它们逐一从音义关系上加以考察,可以探究出高诱注音的准确性及其标注音读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吕览》高注中所见古汉语基本词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训诂学材料研究古汉语词汇,这是词汇学研究的一条新径,不少学者已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我们考察《吕氏春秋》(简称《吕览》)高诱注训释词,认为训释词是古汉语基本词的重要表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统计了《吕氏春秋》及高注所有代词的基础上,找出高诱作注的部分,并分类说明每一部分代词的变化。由此发现,《吕氏春秋》成文到高诱作注这三百年间,人称代词"而"在高注中已经被"汝"字取代;指示代词"兹"的衰退,指示代词"此"功能的扩大。疑问代词变化比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明显:"奚、胡、曷"在高注中被"何"替代,证明了"何"功能的扩大;"恶"在高注中替换成疑问代词"安",说明了"安"功能的扩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吕氏春秋>高诱注为研究对象,用事实详实说明其注文体系蜒于解读等训诂特点,并进一步论证了高谤注优于同时代其他注释大家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7.
《诗经·魏风·硕鼠》:“谁之永号!”部编教材的注释是:“谁还(会)长长地哭泣呢?之,尚、还。永,长。号,哭。”其中把“之”字解释为“尚,还”。“尚、还”是副词,“之”作副词用,极为罕见。查旧《辞海》得:“其之二字古多通用,今有别。”《吕氏春秋·音初篇》高诱注:“之,其也。”  相似文献   

8.
《吕氏春秋·权勋》:“虞之与虢也,若车之有辅也,车依辅,辅亦依车,虞、虢之势是也。”东汉高诱注云:“车,牙也。辅,颊也。车辅相依凭得以近喻也。”《左传·僖公五年》:“虢,虞之表也。亡,虞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晋杜预注云:  相似文献   

9.
《吕氏春秋》成书以来的传习与研究状况,可以1789年毕沅校正本的刊行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之前为传习期,这之后,是《吕氏春秋》研究全面展开的时期。当前《吕氏春秋》研究渐成热潮,但尚待加强。尤其是思想方面的研究需要能真正深入进去。  相似文献   

10.
战国时期诸子蜂起,说客遍天下,对于谈说之道颇为讲究。韩非强调说之之难,且有《说林》《储说》之备。然而诸子对于听言之道,或略而不述,或述焉不详。《吕氏春秋·淫词》一篇就是专讲听言之道的,只是历来注释家们或则忽略之,或则以不可解视之。毕沅曰:“正文与注皆难晓。”孙锵鸣曰:“皆所答非所问也。”孙诒让曰;“此章皆言词意相左之弊。”现在的注释家们大体上还是沿用上述前人之说,只是增加了一些  相似文献   

11.
<正>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吕不韦利用门客有组织、有计划集体编纂的一部哲理散文著作。它是对先秦思想文化的一次系统整理、汇集和总结.也是一部颇有文采的散文著作。就《吕氏春秋》的文采说,人们历来评价甚高。汉·桓谭《新论》说它:“其事约艳”。宋·高似孙《子略》评为:“采精录异,成一家言”。清代治《吕氏春秋》的学者较多,评价也最高,如毕沅《吕氏  相似文献   

12.
自西汉刘安及其宾客所著《淮南子》一出,许慎、高诱首发其微,分别为《淮南子》作注。尤其是高诱注,经时久远,杂许注流传至今,为今传《淮南子》最早的权威注本。其注总的来说既精且博,名物训诂,颇为通洽,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少疏略失当之处。历代学者对高诱注陆续做了不少考订工作,以裨补缺漏,有供读者明旨达意之便。我在读《淮南子》的过程中,对高诱注失误之处,亦小有发现。今从三个方面举例献疑,以供讨论商榷。  相似文献   

13.
“孤”“寡人”是古代典籍中常见的谦称。《吕氏春秋·君守》:“君民孤、寡,而不可障壅。”高诱注:“孤、寡,人君之谦称也。”君主何以谦称“孤、寡”?《战国策·齐策四》云:“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王侯称孤、  相似文献   

14.
一六一 阳门 河东方俗,以大车、平车之前后挡板谓之“阳门”,音转为“yo门”,系ang韵与uo韵相通之例。“阳门”或作“杨门”,上古已有之。《吕氏春秋·知接》:“上盖以杨门之扇。”高诱注曰:“杨门,门名。……掩以杨门之扇也。”《广雅·释器》:“阳门、(竹屏)篁、雀目、蔽,筜也。”筜,即  相似文献   

15.
《淮南子》高诱注是现存最早的《淮南子》注本,是研究《淮南子》的重要资料。高诱注的训诂成就无疑是巨大的,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失误,比如,不通文例,不明词义,不辨通假等。  相似文献   

16.
过去,人们一般把在先秦两汉古籍中出现的“杀”字,都训为“杀伤”、“搏杀”之义。徐勇同志在其近著《尉缭子浅说》(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2月版)中举出了二十条例证,认为“杀”字除了具有上述含义外,还可训作“减省”之义(具体情况要根据其读音和在古籍中的不同运用而定)。我同意他的这一新见解,并认为尚可再陈数例,以作补证。一、《墨子·备城门》:“其上称议衰杀之。”(毕沅注:“言称此而议减其上。”)二、《备城门》:“城中无食则为大杀。”(毕沅注:“杀言减。”)  相似文献   

17.
《淮南子》高诱注是现存最早的《淮南子》注本,是研究《淮南子》的重要资料。高诱注的训诂成就无疑是巨大的,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失误,比如,不通文例,不明词义,不辨通假等。  相似文献   

18.
《吕氏春秋·察今篇》有这么一句话:“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其中,“引婴儿”之“引”是怎样一种动作?旧注本原无解释。中华书局出版的王范之《吕氏春秋选注》释此“引”为“牵”,而中学语文课本选入此文时,亦把此“引”字注为“牵引”。  相似文献   

19.
目前《吕氏春秋》学术史、研究史方面的研究十分欠缺,存在很大研究空间。在元刊本《吕氏春秋》的基础上,明代刊刻出版了许多新的重要的《吕氏春秋》版本,在中国《吕氏春秋》学术史、研究史、传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明初的一百多年,《吕氏春秋》研究一片空白,是"《吕氏春秋》研究史的冬天"。整个万历时期,是明代刊刻出版《吕氏春秋》重要版本最多的时期,是明代《吕氏春秋》研究史的高峰。万历之后,《吕氏春秋》赏析评点学术研究有逐渐成为主流之势。  相似文献   

20.
高诱生平事迹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经学家高诱在学术成就上可与郑玄相提并论,然其生平事迹却少有人知.通过相关文献推知,高诱生于汉桓帝时期,约于三国魏文帝时去世.高诱约于汉灵帝熹平五年(176年)师从当时名儒卢植,以读经为主,在黄巾起义暴发(184年)前夕辞学归家.随后,校正<孟子章句>,依次为<淮南子>、<孝经>、<吕氏春秋>和<战国策>作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