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标枪属于"长轴流线型"非周期性斜抛运动,是投掷器械中重量最轻的项目,也是唯一具有直线距离助跑的投掷项目。其技术性强,助跑距离远,不仅要在较快速的运动中完成对器械重心的控制,还要用最快的出手初速度、适宜的出手角度和合理的用力节奏将标枪掷出,技术环节较多,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要求很高,因而容易出现的"毛病"也较多。  相似文献   

2.
1 前言 以往的文献资料表明,在指导标枪的运动中,均认为投掷标枪应“沿纵轴用力”,许多专家认为,就投掷标枪成绩而言,这不仅取决于器械出手的速度、出手高度、出手角度、左脚到起掷孤的距离等自然条件。通常认为,出手初速度对投掷成绩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一、标枪投掷的特点 标枪是根据物理原理,按照空气力学的特征设计的轻器械。对标枪飞行距离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器械离手时的速度。标枪出手速度越快,投掷距离越远。因此,运动员在技术练习和身体训练中,必须尽可能地在标枪出手速度上下功夫。另一方面要使标枪投的更远,还必须很好的利用助跑和投掷步的  相似文献   

4.
在指导标枪训练过程中,许多专家认为投掷标枪应"沿纵轴用力",通常认为,出手初速度对投掷成绩的影响较大,不过也有相当一部分运动员在比赛时,甚至在最后用力动作形成的条件下,出手角度不好,造成了比赛成绩的不佳。通过多次实验结果的论证,投掷标枪的攻角以负攻角为好,而零攻角又比正  相似文献   

5.
运动员将标枪掷出后,标枪在空中滑翔飞行,然后远远地落在地上。但是,有时候运动员将标枪掷了出去,却被裁判员判为投掷成绩无效。这是为什么呢?这可能是因为运动员投掷时或投掷后犯了规,要不就是标枪落地时不符合要求。下面就说说这些情况。先说握枪,运动员的手必须握在标枪的把手处,因为缠绳的地方是标枪的重心所在,所以规定大家都握在同一个地方,主要是使条件趋向一致,以便比赛。在投掷时运动员不得整圈地转体(旋转投掷),致使背向投掷弧,亦不得从体侧用抛或甩的方法投掷。另外,掷标枪虽然主要是比远,但是某种程度上它也是…  相似文献   

6.
田径运动中的投掷项目,尽管器械构造、投掷方法有所不同,但是,如何把器械投得更远,这是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根据力学原理,斜抛物体的飞进距离可用公式表示 S=(Vo~2sin2α)/g。从上述原理得知,决定投掷远度最主要的因素是器械飞出时出手的初速度和出手角度。在角度合理、一定的情况下,初速度越大,器械投得越远。所以,在我们研究投掷运动时,主要是研究如何增大出手时的初速度问题。根据生物力学的研究,初速度的大小主要受运动中各种力学的相互作用、神经过程及其主导作用和肌肉工作的解剖学特征等条件所制约。下面就提高投掷铁饼初速度的生物力学依据谈一些粗浅看法。一、投掷铁饼运动中几种力对初速度  相似文献   

7.
投 掷层干 斜抛运动, 根据力学原理, 斜抛物体仰角45° 时,射程最远,即抛出 点和落地点必须是在同一 水平面上,而投 掷项目的器械出手 点和落点,并非在同一 水平面上,因此要想获得最 远的距离,出手角度就不能是 45°。 投掷的出手点高,言地点《氏,...  相似文献   

8.
在投掷运动中,器械出手后的运动是斜抛运动。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地斜角的影响,根据斜抛物体运动的规律,其最大远度(投掷距离)为; S=2V~2sin2θ/g 式子中的V为投掷初速度,θ为投掷角,g为重力加速度常数。从上式中,我们可以看出,最大远度S与投掷初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与投掷角也有关系。要想获得较大的远度,除了掌握适宜的投掷角,主要是增大投掷初速度。影响出手初速度的因素很多。这里只讨论器械从静止到出手运动的工作距离与器械出手初速度的关系。在器械没有离开人手的整个运动过程中,它始终受着人体和重力的作用。在此二力的合力作用下的运动,可以看成是沿  相似文献   

9.
标枪运动员投掷标枪的最佳出手点控制的正确与否,不仅影响着技术动作的正常发挥,而且也直接影响到投掷运动的成绩。通过对部分标枪运动员投掷标枪的最佳出手点的三维运动监测,确立了标枪运动员投掷标枪的正确出手点,为标枪运动的教学与训练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投掷项目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出手速度。这种见解已得到广泛地承认,然而,用什么方法才能提高出手速度而掷得更远呢?一般说,大家都承认运动速度是可以传递的,但是自从我们注意到把速度传递到投掷物上之后,克服惯量就成为主要问题了。明确回答这个问题就是要具备良好的力量素质。另一方面,速度也有助于力量作用于标枪。因此,运动员必须进行对标枪作快速而长距离用力的训练。力量素质可以通过力量训练(例如,通过  相似文献   

11.
标枪是田赛投掷中器械最轻、技术性要求非常高的项目。标枪的出手速度是决定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器械出手初速度又取决于投、搓力量的大小和整体动作速度。在爆发力的因素中,力量起主导作用,标枪运动员的训练需要以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为基础,仅依靠技术是不够的。没有很好的身体素质,特别是力量素质很难获得最大的出手速度。正确认识力量训练的内涵和分类,对力量训练手段的选择和科学地进行力量训练以及保证训练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推铅球的左侧支撑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知道,推铅球是属于斜抛运动,铅球飞进的距离遵循斜抛运动的规律,可用公式来表示,即S=V_0Sin2α/g,(其中S表示抛射距离,g表示重力加速度,V_0表示抛射初速度,α表示抛射角。)根据推铅球的技术原理,我们知道:决定推铅球远度(成绩)的因素有①出手初速度,②出手角度和③出手高度。在以上三  相似文献   

13.
崔建 《中华武术》2007,(11):4-5
标枪是投掷项目中最轻的器械,投出的远度是由器械出手的初速度、出手的角度和空气阻力三个因素决定的。就枝术原理而言,器械出手的初速度是决定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而器械出手的初速度又取决于投、搓力量的大小和整体动作速度。在诸多因素中,速度力量起主导作用,具备了力量素质  相似文献   

14.
一、投掷项目指铅球、铁饼、标枪、链球四项,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卫式比赛项目。女子除链球外,可参加三项比赛。投掷项目既是正式竞赛项目,又对发展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起很大的用作。二、斜抛物体运动将投掷器械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上方投出去,器械先沿着曲线上升到一个最高点然后沿曲线下降,它是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一个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另一个是竖直上抛运动,它的远度和初速度Vo、投射角  相似文献   

15.
田赛当中的投掷项目,有在圆圈内滑步或旋转投掷的,有在助跑道上直线助跑投掷的。投掷的器械最长的是标枪有270厘米,最重的铅球、链球有7.26公斤。尽管在器械形状、重量、尺寸上各不相同,投掷方法也不一样,但比赛时都要求投掷得远,这一点是共同的。决定投掷的远度,从力学角度来分析有三方面的因素:初速度、出手角度和空气阻力。初速度,就是器械出手时的速度。初速度越大,器械就越远;相反,初速度越小,器械就越近。出手角度,是指器械出手时和地面所成的角度。角度过大或过小,都不能远,只有用适宜的角度才能投得远。空气阳力.…  相似文献   

16.
标枪运动是复杂的多轴性旋转项目,伴有反关节用力的技术动作,且具有一定的正负加速度的投掷运动。就投掷臂而言,最后用力阶段不仅要完成转肩翻肘动作,使投掷臂和标枪处于“鞭打”前的正确位置,增加最后用力的工作距离,而且参与“鞭打”掷枪动作,为提高出手初速度创造条件,其中,肘关节完成由屈曲到伸展动作的技术难度很大。  相似文献   

17.
我们采用了二维摄影对参加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标枪决赛的5名男运功员和6名女运动员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运动员之间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有很大差异,男子金牌获得者的出手速度最快(29.12米/秒)出手速度与投掷距离显著相关(P<0.01)。而女子运动员之间的成绩差异较大(55.88  相似文献   

18.
<正>中考体育投掷实心球项目的评价手段最基本方法就是测量距离,如何让投掷实心球更稳、更远些,首先我们要让学生弄清楚投掷实心球的基本原理和一些投掷技巧。其次,如何提高投掷能力和水平,可以从投掷原理的基础出发,进行身体素质的强化巩固练习。一、中考体育投掷实心球的基本原理根据物体斜抛运动规律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作用下,决定实心球飞行远度的因素有三个,分别是实心球出手时的初速度、实心球出手角度和实心球出手时的高度。在这三个变量中,实心球的出手初速度是决定投掷远度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我们知道田径运动成绩决定于器械出手初速、出手角度、出手高度、自然条件等.通常人们比较重视出手初速。无可否认出手初速是最重要的。然而,在比赛中,运动员投掷器械出手初速的能力都比较相当的情况下,出手角度的重要性就突出出来了。尤其是标枪这类形状及飞行状态比较特别的器械,合理的投掷出手角度更为重要,原因是它直接关系到标枪在飞行中是否合理利用了空气动力。国外专家研究报告,投掷标枪成绩和投掷角的相关  相似文献   

20.
1981年全国田径冠军赛于8月27日—8月29日在大连市举行,由于参加了投掷组才判工作,对标枪技术观察的多些,故对标枪技术训练谈点看法。我的感觉是:我们参加比赛的男女标枪运动员掷标枪技术掌握的不巩固,每次试掷成绩差距较大。犯规次数和没有成绩的次数多。见表1—2 标枪在投掷项目中是属于轻机械,器械比较长,要在较长的助跑中完成一系列动作最后将器械投出,这就决定了标枪技术的特点是——助跑的不间断性和沿标枪纵轴用力。在观察每次试掷中枪在出手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