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受到了广大中小学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研究及应用成果也十分丰富。然而,“建构主义与课程教学改革”不仅仅是中小学教育研究的专题,高职教育更需要基于建构主义进行教学设计,因为,高职教育属于(图1)的“高级的知识获得”及“专家知识获得”阶段,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过  相似文献   

2.
在素质教育时代,政治教学不应只是机械地灌输知识,而应将知识内化为修养,这也是素质形成的重要标志。政治教育不仅是一种知识、方法的传授,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一种严谨的科学观和人文精神的体现。思想道德素质在人文素质中占首要地位,关系到人才的培养方向,中学政治课教学贯彻人文素养教育有其内在的优势。政治课学科理论本身有较为丰富的人文知识,可以通过明“理”、动“情”、导“行”实现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相似文献   

3.
杨忠 《云南教育》2003,(2):20-21
语文学科的性质是长期争论的话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实践证明,注重人文、走向生活,努力在“人文—生活”的结合上下功夫,既有利于开发心智、操练技能,又有利于培养性情、塑造人格,这是我国语文教育成功的途径。一、语文教学倡导“人文—生活”有机结合的意义在知识经济时代,语文教学倡导“人文—生活”的有机结合对充分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培养热爱生活,热爱真理的诚信、正直、高尚的世纪新人意义重大。首先,从人文性说,学校既是知识教育的基地,更是精神教育的圣地…  相似文献   

4.
宋锡斌 《河南教育》2004,(11):33-33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呼唤人文素质的提高,技术与情感的平衡是当今时代的特征之一。因此,让学生既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知识,又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这是21世纪数学教育的双重目标,新课程极力倡导“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数学教育观。然而,如今的数学教育普遍存在着重学科知识、轻人文精神的倾向。这  相似文献   

5.
语言交流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方式,在整个教育教学中语文课是人文类的基础学科,它在学生的求知增智、人物塑造以及情感表达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更新与语文课改的不断深入,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重视学生丰富健康的情感培养已成为语文界的共识,语文教师不仅要赋予学生雄厚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还要塑造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要充分利用语文语言这个强大的“情感磁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全方位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这就要求各科教学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也要关注人文教育。所谓“人文教育”就是以陶冶人格、丰富精神生活、了解文化传统和人的价值等为宗旨的教育。生物虽是一门自然科学,但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内容,笔者在生物教学中,从课程标准的要求出发,从珍惜生命、关注健康、保护环境、学习合作、尊重科学、追寻生命意义等方面,把生物科学知识的传授与人文精神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1.珍惜生命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  相似文献   

7.
在新的形势下,物理教学需要新的视角和更为广阔的物理教学观,如果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习题的讲评和技能的训练上是远远不够的。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必须从内容的选取到教学方式的运用上,体贴、关怀学生的身心感受,也就是在物理教学时,要展现物理内在的美,关心物理学与科技动态、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物理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物理教育的许多功能,特别是丰富的人文因素,使物理教育既充满智慧和理性,又充满人文的关怀。  相似文献   

8.
李圆圆 《考试周刊》2012,(68):25-26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而当前职业学校在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下,重视知识传授与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语文教学是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语文教师应主动担负起人文精神培养的重任,因此转变语文教学观念,改革语文教学实践,对于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曹勤 《教学与管理》2007,(3):99-100
近年来,英语教学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重视和议论。许多人认为学生为了学习英语而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学的却是“哑巴英语”、“应试英语”。在教育界,众多英语教学专家学者和一线英语教师也在对英语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不少人呼吁进行英语教学改革。通识教育的英语名称可译为“General Education”,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通识教育指的是现代通识教育。广义的通识教育既包括现代通识教育,又包含传统自由教育的基本要素,通识教育是人文教育的一种形式,其着重于课程的结构,使学生具有专门科目的知识及其他学科的知识,以统整知识,培养“统整的人格”,也就是培养学生开阔的胸襟、宽广的视野与人文器识,使学生从不同的“理解模式”来认识现象、获得知识,使学生的视野开拓,了解与人生相关的知识与原则、方法,  相似文献   

10.
傅育全 《新职教》2000,(7):36-36
化学是农科类专业很重要的技能性基础学科。化学学习的好与坏对学生专业技能乃至今后的岗位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化学教学中,贯彻能力教育思想,由知识传授、理论传授为主转为技能训练为主已是当务之急。笔者仅就化学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贯彻 CBE 教育思想谈几点看法。一、化学理论教学内容,应为专业宽基础服务能力教育体系的核心是“以知识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化学知识的丰富,是农科学生胜任专业岗位工作的必备知识要素。农科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形成都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依靠化学知识和技能。如果化学教学不到位,学生理解专业知识就会困难很大,就无法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岗位能力,也就起不到为专业课服务的作用了。另外,正因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宽知识”就是在中专阶段,让没有受过高中教育的学生涉猎更多更实用的化学知识,既提高了学生的文化水平,也为今后的深造奠定基础。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家长越来越重视子女的文化素质,期望子女能受到更高质量、更高层次的教育。高职教育的发展刺激中专学生及其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数学知识、方法和技能的传授过程,而且是传播数学文化、进行人文教育的过程。新课程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人文教育内容,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人文教育底蕴,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教育呢?  相似文献   

12.
人文世界、人文知识与人文教育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人文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人文世界”与“自然世界”、“社会世界”不同 ,人文世界是由价值和意义所构成 ,在人文世界里 ,意义取代价值成为核心。人文世界在人类总体世界建构中具有重要意义。人文知识在人文世界建构中具有重要价值 ,人文知识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相比较具有其独特性。因此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 ,我们应当彰显教育的人文性 ,同时对人文教育的价值目的和方法进行重新定位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人文教育的盛衰,与社会大背景息息相关,与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不均衡发展有关。在中国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不少学校过分强调人才培养的知识性、技能性,不重视人文知识的教育,造成一些学生知识技能结构单一,人文底气不足,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尤其是理科学生更是严重的“营养不良”,因此,提高理科学生的人文素养,成为当务之急,只有文理兼修,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科学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创造着精神文明。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是不可分割的,物理世界本身也是一个十分丰富的人文世界。在我们进行以工具价值为主体的知识教育时,不能忽略以人格培养为目的的人文教育。在物理教学中,人文思想应摆在首位,在接受必要的人文思想教育基础上,再来学习具体的物理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15.
人文教育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但其基本精神大体上是一致的,都是以强调人性教育、完善人格为宗旨,以注重实现和促进个体身心和谐发展为培养目标。《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数学新课堂上,我们应当让学生学会什么?应当使他们有怎样的收获?我想,除了让他们掌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外,更应当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让课堂充满人文灿烂的阳光,以此影响学生的心灵和品德,为学生的人生打上人文精神的底色。  相似文献   

16.
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能力的训练,也是情感的体验。有人曾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但是现在我们有时在不知不觉中过分看重知识和技能教育,而放弃了育人的责任,忽略了情感的教育。那么,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构建人文的数学课堂呢?下面是笔者教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时的一个片段,供大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历史与社会”是一门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其价值在于提高学生人文素质、铸造民族精神,对相关人文社会学科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并在教学内容、评价方式和教学环境等方面提供更大的教学空间。面对这一场教育革命,中学政治、历史、地理教师必须  相似文献   

18.
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完人教育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的“完人” ,而不是造就只有科学技能而缺乏人文素质或只有人文知识而不懂科学技术的“半人”。当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 ,导致科学教育的强盛和人文教育的衰微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又强化了这种重科技轻人文的价值取向 ,因而高等教育在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上出现了失衡 ,成为一种培养“半人”的教育。要改变这种现状 ,实施完人教育 ,就必须在重视人文教育的同时 ,加强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之间的渗透与融合。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养成人格的事业,教育的核心是对个体人格的唤醒.长期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片面重视技能和文化知识的传递,强调教育的功利主义和工具价值,忽视学生的人格教育,造成学生人文教育素养的缺失,被认为是不断培养出高技能的“单面人”、“工具人”.这种人文素养的缺失不仅给学生个人的成长带来困惑,也给社会的发展造成隐患.如何在高职院校学生培养中渗透人文教育,实现技能教育与人文素养的有效结合,是当前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人文教育应以师德建设为先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社会的教育,从大的方面说,可归结为两大类:“知识(既包括理工科也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和“人文(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教育”,也可以说是“知识(技能)传授”和“精神(人格)培养”。知识教育的宗旨是使学生“学会做事”,人文教育的宗旨是使学生“学会做人”。然而相当一个时期内,我们却把“学会做事”的知识教育几乎等同为大学教育的全部内容,或多或少忽略或轻视了“学会做人”的人文教育。实际上,学生在大学里不仅要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从老师的教诲中、在校园的陶冶中,培养影响其一生的思想情操和为人处世之道。大学也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