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在收集和整理反映我国各省区市人均受教育年限、成人识字率、各级教育入学率、各级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各级教育师资水平、科技人员数和科技专利数的基础上,首先计算出教育存量指数、教育增量指数、教育投入指数和教育贡献指数,然后构建了教育发展指数,并进行了省际比较分析。本研究还利用基尼系数分析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程度,用计量回归方法估计教育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我国教育基础存在显著的地区差距;教育机会扩大了地区差距;教育质量深化了地区差距。这些原因造成了教育结果的显著差距,加重了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第二,各级教育的数量与质量之间存在“剪刀差”关系。随着教育层次从大学、高中、初中、小学的逐渐降低,虽然教育机会的基尼系数逐渐减少,但是教育质量的基尼系数却在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普通高等院校教育成本分担已成为热门话题,教育投入和教育支出矛盾日渐突出。随着GDP的快速增长,教育投入明显不足,对普通高等院校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文章通过对教育成本分担的研究,由国家、用人单位、高校、个人按照一定比例分担教育成本,是解决教育成本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3.
自2010年国家大力推进学前教育发展以来,全国家庭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水平逐步下降。同时,尽管大多数地区家庭成本分担水平下降,但地区间差异却在不断扩大。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第一,家庭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水平呈现出随收入水平的提高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第二,地方政府财力和投入努力程度均与家庭成本分担水平呈负相关关系。第三,来自中央的转移支付对降低家庭成本分担水平有显著作用。第四,增加公办园供给对家庭成本分担水平的影响很可能取决于公办园的供给策略。第五,家庭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水平呈现出中部地区较重,东部和西部地区较轻的“中部隆起”现象,地方政府财力不足是其中的关键因素。未来的学前教育财政体制改革,需要完善投入机制,增加政府投入,降低家庭成本分担水平;强化省级政府统筹力度,加大中央对中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缩小地区之间家庭成本分担水平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景俊青 《文教资料》2008,(18):159-161
本文通过对研究生教育的成本内涵、教育成本分担的理论基础、实行私人成本分担的意义等分析,给研究生教育收费提供了政策依据,并指出,在制定研究生教育私人成本分担政策时,应注意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不平衡、地区差异,研究生个体有限的分担能力以及专业的差异,保证私人成本分担政策和收费的合理和公平.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普通高中预算内教育经费、学费以及生均经费指数发现,不仅东、中、西地区之间教育投入不平衡,地区内部,尤其是西部地区内部教育投入差距巨大.政府对高中教育的投入力度不够,学费占高中教育总经费的比例较高,尤其是农村居民的学费负担非常重.同时,高中教育经费占人均GDP的比重下降太快.本文针对上述问题,依据公共产品理论和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借鉴其他教育阶段的相关政策法规,为解决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投入及成本分担的地区差异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成本分担对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为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的实质是让国家、用人单位、高校和研究生等直接受益主体合理分担成本,家庭、亲友和社会捐助者等间接受益主体补偿成本不足。在分析了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基础上,提出实行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制度,将有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善研究生教育的管理结构、学科专业结构、地域结构和层次结构等,从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与效益。  相似文献   

7.
由于人才结构和产业结构失衡所引致的失业、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不合理、教育投资的预期收益偏差等政策和市场方面的原因,当前中国有相当一部分低收入家庭面临"教育致贫"问题。为规避"教育致贫"现象的发生,应加大政府在教育方面的财政支出,下移教育投入的重心,调整教育投入结构,切实增加弱势家庭的可支配收入,改革和完善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弱势家庭的风险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8.
政府教育投入指政府直接用于教育的费用,整个教育系统可以分为初、中、高三级教育教育结构。一般来说,各国教育投入在不同的教育结构中的比例的变化是与教育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本文针对各国政府教育投入再分配的情况,用SPSS软件中的聚类分析方法,将教育发展水平进行了分类,通过三级教育投入的合理性与教育发展水平关系来进行比较分析,进而为我国政府教育投入再分配更趋于合理和教育发展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设计有利于教育机会公平、教育活动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社会经济基础条件、成本分担体系的构建、教育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及成本分担的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原因,高等教育在成本分担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公平的问题,必须进一步改革和优化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促进和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0.
教育成本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为培养专门人才所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价值总和,受益各方只有按适当的比例进行分担补偿,教育事业才能不断发展,社会才能和谐稳定。从我国目前教育成本的分担比例看,个人承担比例的过快增长显然已经超过了普通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减少了贫困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因此,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政府对学校的投资状况、普通老百姓的经济承受能力、高等学校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等因素确定适当的个人教育成本分担比例,完善贷学金制度,建立多渠道的扶助贫困生机制,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s how the Hong Kong state controls and disciplines the education sector through the regulation and manipulation of discourses. The authoritative narratives are that some schools are failing the students and parents for not being able to provide quality education, and that these schools are not subject to public scrutiny while spending public money. This article seeks to understand the role of such narratives in neoliberal politics and the marketisation of education which lead to governance in the form of initiatives in school quality assurance mechanism; how different actors (Education Bureau, Professional Teachers' Union and individual teachers) are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how they negotiate this governance of education; how such governance transforms the self-perception of teachers as well as the perception of teachers by others; and how teachers interpret, appropriate and resist such discursive power.  相似文献   

12.
教育经费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在对内蒙古东鸟珠穆沁旗、青海海晏县和广西西林县三地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义务教育经费支出的基本趋势上来阐述西部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公用经费不足、师资外流、普遍负债等问题。为此,中央政府应加大对西部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而且投入应区别对待,并积极化解义务教育负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要补充和完善我国的教育法律制度,要明确规定政府对教育承担的责任,确定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并且能够保证落实到位,要制定教育救助法律制度,要制定有效的措施,保证免费义务教育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前些年大家都在讨论比较教育学科的身份危机,然而近年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比较教育学科的发展依然繁荣,其生命力何在?笔者重申了作为比较教育方法论框架的国际教育交流论坛这一观点的重要性,认为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以及世界的多极化和经济体的多元化发展,今天世界各国的教育更需要在真诚沟通的前提下,在教育理论、观念、价值、制度、政策和实践领域互相交流,在具有跨文化性、发展性和预测性的国际性课题中相互合作。由此可见,把比较教育作为国际教育交流论坛,就可以摆脱比较教育学科身份危机的困境,开拓比较教育研究新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is an exploration of whether education can be considered a beast-like being, developed by utilising Heidegger’s philosophy to consider education from an ontotheolgical perspective. Education is a hypernym for its constituent elements; this article is exploring this hypernym as a being, whilst arguing that the growing importance of education is causing it to gain a ‘monstrous anatomy’. This argument is parallel with the Heideggerean question of ontological difference: the divide of being and Being. Ideas about education’s formation as a technology and its God-like status are used to further illustrate the monstrosity of education. The theory of hyperobjects is also utilised to illuminate understanding of this being. Finally,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ways we are losing control of Education, as we have become too reliant on it to shape our view of the world.  相似文献   

16.
Sonia Ilie 《Compare》2018,48(4):630-647
Most countries are far from achieving the new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arget of equal access to higher education by 2030, with those in South Asia and sub-Saharan Africa furthest behind. This raises questions about the allocation of public resources across the education system to promote equity. We use data from Demographic and Health Surveys and UNES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 in 31 countries in these regions to assess who benefits from public spending on education. Our results reveal an overall pattern of pro-rich education spending, increasing with education level. We find that this pattern can be traced to an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to higher education that is disproportionate to the sub-sector’s size: even when higher education spending overall represents a small proportion of total educational expenditure, per-capita expenditure is extremely high. Given that the richest predominantly gain access to higher education, the current spending patterns are likely to reinforce wealth-driven education inequalities.  相似文献   

17.
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是美国1997年新成立的教师教育认证机构,并于2001年和2003年分别得到了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和美国教育部的承认,对原有的国家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的独家认证权构成了挑战。文章试图通过分析新成立的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产生的背景及动因表明其存在的合理性,并从中找出目前美国教师教育认证的一些发展方向,进而对我国教师教育认证的发展完善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8.
在民族独立运动、人力资本理论和苏联计划经济模式的催生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教育规划"。本研究运用N-Vivo8.0对UNESCO的"教育规划"政策文本进行话语分析,发现"教育规划"一方面不断提升国家的地位和作用,但另一方面又特别强调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特征。这种现实主义的特质使得"教育规划"在面临后来时代发展的挑战时,成功地完成了一个华丽的转身,逐步内化成了UNESCO及各国政府制定教育政策的思想根基。  相似文献   

19.
追寻美国高等教育之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作者是《美国高等教育经典著作百种》的选注者之一。在本文中他追溯了这 10 0本著作中所反映的 2 0世纪美国高等教育理想的变化 ,以及相关的激烈辩论 ;他指出目前高等教育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形势 ,因此探讨高等教育之魂不是个已经完成的任务 ,而是我们正在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采取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公共教育资源向特殊地区和弱势群体倾斜等多种措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而做出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