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更深入的研究,以致在一定意义上阻碍了教育思想的发展和教学改革。本文试图以独创的视角和独特的话语体系,从教育哲学和教育人类学的意义上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给以解答。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学生文化—人格的生成。  相似文献   

2.
教育人类学主要研究教育对人类进化和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它把我们目前各种教育活动以外的许多其它东西也包括了进去,使教育学远远超出了教育活动的纯技术范畴.这些研究将给教育学带来新空气、新课题,给我们正在进行的教育体制及教育内容的改革带来了启迪.目前教育人类学在世界范围内大致分为美国和西欧两大流派.前者属于文化人类学范畴,主要研究文化传播对个人发展的影响以及对不同人影响的差异;后者属于哲学人类学范畴,主要研究教育对人和人类的成熟完善的任务.人在生活中对教育的主观需要性和社会需要性是教育人类学研究的起点.人的生存由于其有限的天赋而对教育有着强烈的依赖性.社会的发展由于需要某种引导也依赖于教育的帮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讲论三个问题:一、元素周期表是个人类学奇迹,不仅是人类科研活动的指南,也是人类某日沟通外星文明的标志性王牌。二、引领思考是什么原因促使门捷列夫在元素周期表的发现中获得如此尊崇。三、当今教学对元素周期律解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发展性评价的教育人类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是人类的生存方式,教育是人类的本质需求,人的发展与教育具有多维的动态关系.同时人的发展是教育人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从教育人类学视角解读人的发展观,在此基础上重新解释人的发展性评价,从而提出文化多元背景下教育评价尊重差异的合理化走向.  相似文献   

5.
审美文化的研究已经形成一种倾向,审美文化的研究必须借助人类学已经取得的成果。人类学可以分为三种: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哲学人类学。审美文化的构架就存在这三种人类学的视界中。人类的肉体、男女两性的差异构成审美文化的载体。人类的文化是审美的本质内涵,人的历史语言、民族是其纵横的表现。审美文化的研究,最终要解决的是人是什么,人为什么存在  相似文献   

6.
“人”是什么?人的最本质特征是什么?人存在的意义何在?怎样才能使人成为人……对于这些问题的不同阐释构成了人类思想史上人性观的嬗变。而残疾人作为人类中差异性较明显的弱势群体,其命运、生存状况和教育状况更是与作为时代精神反映和集体无意识的人性观有着密切联系。在中西方人性观的嬗  相似文献   

7.
城市不仅是人类的物质生存空间,更是人类文化文明的发展空间,是人类心灵的栖居地。当前,中国在城镇化迅速发展和城市社会转型过程中积聚了各类矛盾和问题,究其根底,源于对城市人民性的抽象性误解。本文立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则高度,通过对城市研究的思想谱系和当代城市研究兴起的时代语境之考察,凝练出研究的问题域——如何从人的视角切入城市研究?新时代城市人民性何以可能?什么是新时代城市人民性?如何现实营建新时代城市人民性?并与出场学、历史学、人类学、建筑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城市规划学、人文地理学等进行跨学科问题式对话,借助哲学之外的各关涉学科,对城市研究的成果进行进一步的方法论和价值性反思。  相似文献   

8.
一、目标的基本特性问题高水平理工大学的目标是一个发展战略目标,它主要包含数量、质量和结构三方面的内容,具有如下属性:①目标的方向量性。即目标指向什么样的水平?是在什么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高水平?②目标的集合量性。即依据什么洋的目标性质、利用哪些向量指标来构建高水平理工大学的目标体系?③目标的预计量性。即期望达到目标需要通过什么途径、什么措施来实施、组织、评价、控制?围绕这三个方面的属性,笔者以为有这佯几点要明确。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需要解决的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目前各中学在理解和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发展也不平衡。笔以为,要搞好素质教育首先在理论界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是什么?二是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三是素质教育都包括哪些内容?  相似文献   

10.
考试当前,关于教育改革,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是素质教育。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自学考试,如何适应教育改革的紧迫形势,如何将自学考试纳入素质教育的体系,也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一、实施素质教育对我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具有战略意义什么是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目的是什么?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类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1999年6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一个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11.
王俊茹 《教书育人》2011,(24):22-23
一关于教育的本质及创新问题什么是教育?如何认识教育活动?如何理解教育本质?这些问题是亘古以来一直困扰着无数教育工作者的实践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人们的教育行为和教育实践,需要人们从深层次上反思和探讨。教育就其本义上讲是一种规范性的人类知识传承活动,  相似文献   

12.
《中学教育》2016,(6):5-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德国教育人类学通过教育历史人类学实现了转向与重建,从追求固定标准的方法论转向关注历史性和变化性的方法论(即"双重历史"),以此探究人类形象的演变过程,转变德国传统教育人类学以固定单一的人类形象作为标准的做法,思考"教育中人的形象"在历史演变和现实中的复杂多样,形成与此相应的研究方法论。教育历史人类学对传统主题予以时代新塑,确定多层次分析单位,改变教育人类学的传统思维方式并更新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教育?教育为了什么?这是每一个教育者永恒的命题,需要我们潜心思考,不懈追索.如果我们没有在本质意义上真正理解教育,或者不从哲学层面去思考教育的原初意义,那么教育工作仅是一份经历和职业而己.雅斯贝尔斯说过:"人在自我的生成上有几种需要尽其全部人性去冲中破的阻力:首先,绝对的阻力是每个人在本质上的不可改变性;其次是内在的可塑性;第三重阻力是人的原初自我存在."在对这段话的理解中,我们似乎可以读懂雅氏认为教育是为了人能尽其"人性",是"人与人精神相契合,文化得以传递的活动",这种人与人的关系构成"人类历史文化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王晓秋 《辽宁教育》2012,(20):32-33
在高效课堂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我深感需要用教育科研的态度、理念和方法,来解决实际操作中发生的一系列问题。那什么是教育科研?它在教育教学中具有什么功能,应发挥什么作用?它在高效课堂改革过程中又扮演怎样的角色呢?  相似文献   

15.
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德国教育历史文化人类学,将"文化"与"历史"结合起来,拓展对"人类形象"复杂性的研究范围,将教育人类学的触角深入到社会现实和文化背景中.德国教育人类学方法论实现了重要突破:在主流人类学范式的互动交流和跨文化背景的持续影响下,形成了关切本体性与多样性的研究主题,确定了研究人类形象的"新双重视角",将人类学经典的田野研究方法与德国本土的质性研究方法结合起来,传统教育人类学的二元对立式思维、孤立式思维和演绎式思维等被整体性综合思维所取代,德国教育人类学与普通教育学的关系得以重塑.  相似文献   

16.
人类学兼具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双重属性,对人类进化、社会构成、文化发展等问题都有系统而全面的学科解释,体现出其他学科少有的理性与人文思考相结合的思维特征和对人类社会的整体关怀。人类学强调的文化相对主义、种族平等观、个人、集体与环境的整体主义视角对当代社会具有极强的警世性。将人类学纳入大学通识教育中,既可以令通识教育更系统、规范,更具学理性的深层思考,也可令人类学这门学科在当代中国社会获得更大的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17.
从科学与文学关联的角度关注"人类学写作"问题,讨论写作的人类性和人类写作性;提出"人类学写作"就是人类自我认知的文本呈现,是人类文化的"自画像"。  相似文献   

18.
教育人类学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较快发展,教育人类学的应用在民族研究、文化研究和教育研究等方面产生了丰富成果.从对成果的梳理来看,我国教育人类学还存在着学科建设薄弱和应用不强的问题.本研究基于当代社会背景,指出了教育人类学突出的应用价值,并从社会、文化、教育发展与研究三个方面的需要论述了对教育人类学应用研究的诉求.  相似文献   

19.
在“第二个百年”的新征程中,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构建高质量发展教育体系,目标是建成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国家从战略的高度对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对于学前教育也是一次重要的发展机遇,为每一所幼儿园、每个人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前教育新路径指明了方向。什么是高质量的教育?什么是高质量的幼儿园?它有什么要求?需要达到什么水平?怎么量化评价?或许现在并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理想中对高质量的阐释。但我认为的高质量的幼儿园教育一定具有以下几个特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探讨胡德海先生教育学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对胡德海先生对"什么是教育学"和"什么是教育"这两个根本的理论问题的整体把握,总结了胡德海先生对我国教育学术的主要贡献。本着对教育学理论的拨乱反正和正本清源,胡德海先生在科学界定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基础上建构了教育学体系,论证并确立了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他根据人类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