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地藏被认同为地藏菩萨化身不仅源于他的僧人形象,更在于他寂后的特种奇异现象。从现有资料分析,认同金地藏即是地藏菩萨化身及其道场在九华山之说,如果是发端于宋代,普遍认同于明朝,那么在清朝及民国就已稳固不可动摇了。这种认同的意义,使地藏菩萨成为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使九华山成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相似文献   

2.
钱征 《池州学院学报》2010,24(4):25-27,35
九华山地藏菩萨及大愿文化,主要是来自佛教经典,通过金地藏在九华山的应化事迹和历代文人的加工以及民间的传说附会而综合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九华山地藏信仰在明清时期崛起与流行的分析,指出明清时期传统文化变迁的基本途径是借助了宗教的力量与形式,民间化与宗教化是其变迁的两大趋势,民间宗教其变迁的基本样式.  相似文献   

4.
分析民间地藏信仰的社会心理,指出对死的"不确定性"的恐惧、民间神鬼文化中存在着神位"空场"及地藏信仰与传统道德价值耦合共同构筑了地藏信仰的民俗基础;能愿满众生、度苦扼厄则是其核心内容;自我牺牲、服务众生是其在民众生活中首要的积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张总 《池州学院学报》2012,26(1):6-14,20
九华山金地藏信仰中,费冠卿所说"经云:菩萨钩锁、百骸呜矣"其实有着深厚的经典依据,但长期以来未深入探考。实际上佛典中对从凡夫到至诸象狮及十住菩萨与佛的骨骸结构与力量大小有一套说法,亦说骨骸声鸣能反映其五趣六道所在。这些经典说法对灵验故事僧俗传记都产生了影响,在金地藏信仰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地藏菩萨和弥勒菩萨作为中国两位重要的菩萨,都拥有很多的信仰者。地藏更是负责释迦牟尼佛逝世后,未来弥勒佛出世前这段时间对人世间众有情的教化。从地藏菩萨和弥勒菩萨的这层关系出发,地藏信仰的宣传和弥勒信仰的宣传应该存在一定联系,而且地藏在前,弥勒在后,两者的联系也该与此相关,现就通过对两信仰的大概介绍来发掘其中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唐代开始九华山即有禅宗传入,但九华山开山祖师僧地藏应该不是禅门中人。禅宗史籍中提及唐代九华山禅门人物是行者甘贽,他是南泉普愿禅师的在家弟子,是有名的居士。宋元时期九华山禅宗较为活跃,从隐居九华山的诗人杜苟鹤的诗中即能窥见一斑.此时最有名的禅僧是临济宗的大慧宗杲。明清以来,九华山禅宗传承脉络较为清晰,主要是临济宗和曹洞宗二大派系。曹洞宗寿昌系和云门系在九华山都有传播。  相似文献   

8.
地藏图像数量甚多,形式多样,然必有其佛学依据。本文细列地藏经典和相关佛学经典中关于地藏图像的种种描述,初步勾勒出地藏菩萨各种图像形成的经典依据。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九华山佛教进入鼎盛阶段,高僧辈出,历代史料记载共有57人,其中以禅僧居多,也有部分专修净土.这一时期的僧人坚守地藏菩萨信仰,同时也出现了禅净合一和儒佛会通的思想取向.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九华山儒释道三教宗教文化的梳理分析,论述了作为主体的九华山佛教文化如何融通儒、道文化,从而形成九华山三教融通的特色宗教文化,并将其主要文化特色概括为:三教融通的宽容态度;三教融通的世俗性格;三教融通的地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