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印刷术始于我国,无论是雕板印刷,还是活字印刷,都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这一点,早已为世界所公认。关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因沈括《梦溪笔谈》的记载,早已有定论。唯雕板印刷术,究竟始于何时,古今中外,学者钜子,异论纷纭。历来有汉代说、隋代说、唐代说、五代说等等之异,治斯学者,能不辨乎。  相似文献   

2.
雕版印刷术最早发明于中国,这早已被世界所公认。印刷术的发明被马克思评价为“最伟大的发明”,“科学复兴的手段”,“创造精神发展必要前提的最伟大的推动力。”印刷术到底发明于我国的哪个朝代?什么时期?历来众说一。仅张秀民在《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影响》中就列举了七种说法,即汉朝说、东晋说、六朝说、隋朝说、唐朝说、五代说、北宋说。其中汉朝说、东晋说和六朝说过早,没有确凿的证据。北宋说又太晚,因  相似文献   

3.
考辨与争鸣     
近几年来不少有关中国古代发明史的著作(多为通俗读物)都据《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影响》一书的说法说雕板印刷起源于贞观,其主要根据是明代《弘简录》中的一句话,即所谓唐太宗嘉叹《女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私人藏书,有相当悠久的历史。《庄子·天下篇》:“惠施多方,其书五车”,这是比较早的文字记载,可见私人藏书源远流长。纸的发明和雕板印刷的发明,特别是后者对我国藏书事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从此,不仅藏家数量众多,藏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几乎已为举世公认。何以会造极于赵宋,原因很复杂,可以从多方面研究。但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雕板印刷术的普及,活字印刷的发明,是宋代文化繁荣的极其重要的原因,应多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作为印刷术的发祥之地,我国的传统印刷术——雕板印刷发明于公元七、八世纪之间(抑或更早一些,尚有待学者们进一步考证),九世纪后期已相当发达(并因其日益精湛而延用至明清);至宋时毕升创用胶泥活字印刷术,更使传统的印刷术进入新的纪元。随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世界上文化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一千八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造纸法,一千三百年前发明了雕板印刷。在纸张发明之前,我国古代的人们曾用许多不同性质的材料,如:龟甲、兽骨、铜器、石头、竹签、木板、丝织品等,作为书写文字的材料。纸张发明之后,书籍改用纸张抄写。一般认为简策是中国最早的书籍,由于古代书籍使用的材料不同,书籍的形制各不相同。一在造纸技术发明之前,我国最早出现的正式书籍是写在竹木简上的简策,古人把竹木劈成狭长的细条,经过刮削整治后在上面书写文字。单独的竹  相似文献   

8.
汉朝经历了4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封建社会上升发展的时期。汉朝的档案保护技术有了很大进步,发明了杀青保护竹简的方法,字迹材料方面出现了人工墨品,修建了多处著名的档案库,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档案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我们祖国的文化,有着悠久光辉而灿烂的历史,印刷术便是我国首先发明的,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于世界文化所作的伟大贡献。根据文献记载,我国在唐代中叶(八世纪)已经有了雕板印刷的书籍。宋庆历间,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法,此后刊本书籍乃逐渐流行并兴盛起来。从它们不同的雕板形式上,我们不但可以看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而且可以考查出我国装订和印刷技术的演变与发展。每一时代所刊行的书籍,无论在板式上或装订上,都有它们一定的独特风格。历代祖先们的幸勤创造和劳动,遂汇为古代图书的浩大海洋。  相似文献   

10.
毕舁,北宋时人。他的生平事迹,除同时代的科学家沈括(1031~1095年)在《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中简略地说他是“一介布衣”(平民)外,已无从查考。我国唐代(618~907年)已经有了雕版印刷,就是把字反刻在一块平整的木板上,然后刷上墨,铺上纸,印出正字。到五代时(907~960年)甚至用雕板印刷了“五经”。但雕板印刷有局限性,它既费时又费料,难以应付社会上日益增长的对书籍的需要量。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雕板印刷术,始于隋朝,发展于唐朝,到宋朝而趋于完善。唐咸通九年(公元八六八年)刻印的《金刚经》,雕刻精美,墨色均匀,由七个印页接成,现收藏在英国伦敦博物馆,这是目前世界上保存着的最古老的雕板印刷品。宋元明清期间,我国已使用泥活字、木活字、铜活字印书,但大量使用的,还是雕板印刷。绿杨城郭扬州,自古是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刻书业相当发达,著名的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大理雕板印书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其形成既有生存环境因素,又是历史发展产物,同时亦与各种文化相互渗透密切相关。文章对明清时期大理雕板印书的类型、形成原因、范围等方面作了阐述,对于民族文献源流考证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与外甥     
周末休息,我被姐姐安排了一项任务,哄上小学的外甥。姐姐叮嘱说:不能让他玩游戏,少看电视,要以课外教育为主。我拍着胸脯答应下来,因为这是我的长项,反正把脑子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讲出来,启发启发他就是了。我们的对话就开始了。1.凿壁偷光我:汉朝时,一个少年叫匡衡,他非常好学。晚上,因为家里穷,点不起蜡烛,他就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借用邻居家的烛光看书……外甥:等等,他为什么不开灯呢?我:因为没有电。外甥:是因为电力紧缺?我:(气喘吁吁)不是,汉朝离现在两千年了,那时还没有发明电。外甥:哦。(停顿)他什么时候凿的洞?我:(愣)嗯?晚、晚…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印刷术主要分雕板印刷和活字印刷两种。雕板印刷始于唐朝初年,至五代时已非常成熟,在近代印刷术传入前,一直为我国印刷术之主流,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与文明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两宋文化的辉煌与印刷术的发展有很大关系,活字印刷就出现在这一时期。同雕板印刷相比,应该说活字印刷更适合于书籍的多种类、大批量复制,但由于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文化的特殊背景,未能得到广泛推广。 最早关于活字印刷活动的记载见于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一八“技艺门”,书中详细记述了北宋仁宗庆历(1041—1048)年间布衣毕昇用泥活字印刷书籍的全过程,包括泥活字的制作方法、印刷的技术和程序等。沈括与毕昇时代接近,且记述完整合理,其可靠性不容怀疑,可惜的是未记述毕昇印过哪些书籍。这是关于活字印刷的最早的文献,在毕昇之前是否还有人做过类似尝  相似文献   

15.
《观世音菩萨三十二相大悲心忏》是明代万历年间程大约所刻观音变相图画集。此书构图生动,刻画精美。程大约亡后雕板散佚。天启二年方绍祚收集旧板补刻重印。这些雕板保留于徽州岩镇三百余年,直至民国时许承尧发现后补跋重印。此板现收藏于安徽省博物馆,为一级文物。  相似文献   

16.
朱诠 《编辑之友》1991,(2):68-71
“出版”这个词的产生,同我国雕板印刷术的发明有关,其字面意义为“出于印版”或“印出”。但是,“出版”做为一个概念的内涵远比“刻印”要丰富得多。随着历史的发展,由最初的搜集、整理、抄写、发布,到编辑、抄写、发行,进而发展到编辑、刻印、发行,直至近、现代的编辑、印制(包括排版、印刷、装订等)、发行。“出版”涵概了所有以传播为目的、以文字为主要  相似文献   

17.
“出版”考     
一、出版与印刷是密不可分的。中国发明印刷术起源于何时,从汉到北宋有七种不同的说法,经张秀民考证:“中国雕版印刷术大概起源于7世纪初年左右,8世纪市场上出现了印纸,9世纪不但文献记载更多,敦煌发现的实物也不少,成都并已成为全国刻书业的中心了”(《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影响》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2月版)。这里所说的出版,指雕板印刷的印本书,而不是手工抄写在纸上的钞本书。现存世界最古的中国印本书是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王玠印造的《金刚经》和唐乾符四年(公元877年)“剑南成都府樊堂家刻”印本历书。  相似文献   

18.
唐代发明雕板印刷术后,我国的书籍生产开始由单本书写向批量刻印成书的手工业生产阶段发展。但在较长时间内,对此项新技术尚未形成规范化的专业术语——“印刷”一词。以唐代而论。最早使用的是“模勒”,见诸于唐穆宗长庆四年(公元824年)元镇所写《白氏长庆集》序文:“白居易之所作,缮写模勒,(?)卖于市井。”唐文宗大和九年(公元835年),冯宿上“准救禁印板历日”疏,疏文提到“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  相似文献   

19.
郭立暄 《图书馆杂志》2002,21(10):75-78,20
本文探讨了古籍雕板印刷和流传过程中剜改旧版的现象,列举剜改出现的部位和分析其改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董轩志 《报刊之友》2013,(7):112-113
中国古籍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其装帧形式因成书材料、成书方式和用书方法的不同,在时间的变迁中,逐渐完善着自我的形态。自从20世纪之后,在书籍领域的研究者,将注意力集中在对古籍装帧形态中的卷轴、经折、蝴蝶、包背、线装等的特点、其流行的时代或其演变过程上,至今已有了较为系统的结论。古籍以竹木为质料时,其形式则为简册;以帛、纸为质料,并抄写而成时,则以卷轴为主;后有雕板印刷术发明,古籍虽仍以纸为料,但其装帧形式逐渐为册叶所代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