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41年,冰心以“男士”的笔名发表了散文《我的教师》。在这篇散文中,冰心叙述了她中学时代的老师T女士的一些事情。今天我重读这篇散文,从中悟到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在学生眼里,教师的行为是无小事可言的。冰心先生的文章里有这样一段话:“第一个月考,我的历史得99分,  相似文献   

2.
童年,是美好而甜蜜的。记得刚上幼儿园大班时,我第一次写字,老师教的是“木”,在班上写了一次,回家再写一次。爸爸看了我写的字兴奋地嚷道:“哇,太好了,好,简直是好极了,真怀疑这是不是你写的,继续努力吧!”我那时很小,不知道话中的含义,但从他脸上的笑容可以看出,我写的字的确是在爸爸眼中最好的字。  相似文献   

3.
她,一头乌黑的长发清新靓丽,一双明亮的眼睛里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她就是我敬爱的胡老师,我心目中的“莎士比亚”。为什么说胡老师是我心目中的“莎士比亚”?因为她很爱写作,总能把生活中平平凡凡的事情记录下来,写成小文章,积少成多,如今已经出版了好多本优秀散文集,并荣获了“冰心儿童文学奖”。有一次,胡老师写柚子花的香气,其中“香,真香,像瀑布一般的香”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柚子树近在咫尺。  相似文献   

4.
钱伟 《贵州教育》2012,(11):25-25
近一段时间,上四年级的儿子常常向我炫耀他被老师表扬的事,看他那神采飞扬的样子,比我给他买一个梦寐以求的“溜溜球”还高兴。我问儿子:“是什么事老师表扬了你?”他说一次是他帮助同学扫地,另一次是拾到5角钱交给了班主任老师。听后,我非常钦佩儿子的老师不失时机地表扬和赏识学生的做法。同时,也引起我在教育教学中对赞赏学生这一课题的探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冰心“坐以待毙”有一次,冰心在美国留学时的母校——威尔斯里利女子大学的几位美籍华人学者,到北京拜访冰心。客人热情地嘘寒问暖后,问冰心最近在做些什么,在写些什么大作。冰心老人笑着风趣地说:“写什么大作?我只是写些回忆性文章,或者有感而发的文章,主要是在家里坐以待‘币’哟!”客人们一愣,显然不解。冰心嘿嘿一笑,认真解释说:“你们是不是误会了?中国有个成语叫‘坐以待毙’,我说的是坐以待‘币’,是‘人民币’的‘币’。我是说我坐在家里写稿,等待人家寄稿费,寄人民币呢!”一时间满堂哄笑。梁思成“无耻之徒”一次,建筑家梁思成在…  相似文献   

6.
冰心接连地写出以纪念总理为题旨的儿童文学作品,发表回忆童年和关于少数民族女孩成长的散文,并从1978年春天开始写《三寄小读者》,以天底下最珍贵的母爱来爱抚“文革”中受到创伤的童心。这是冰心“爱”的观念一个大的改变,是冰心“爱的哲学”一次深入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下选自《美冠纯美阅读》书系:《繁星·春水——冰心专集》,作者:冰心) 童年杂忆——父亲的“野”孩子 导读(选摘):本文写于1981年4月,发表在1981年第3期的《新文学史料》上,当时81岁高龄的冰心已卧病在床。作者选取了童年生活的四段印象深刻的记忆——“读书”“另一个名字”“父亲的‘野’孩子”及“烟台是我们的”来回忆童年的生活,字里行间饱含着深情。其中,“父亲的‘野’孩子”,是关于父亲的,叙述了父亲对冰心的影响和教育,回忆了父亲对冰心百般的宠爱和关怀。  相似文献   

8.
我与教育     
我与我的老师“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老师。生在贫穷的乡村,老师就是我们童年生活中的一盏灯。我的童年也是在乡村教师的照耀下长大,幼儿园的老师,小学老师……一程程铺垫了我通往远方的路。人生在世,有些恩情不能报答,只能铭记。”这是我写在《中国新教育风暴·后记》中的话,是我的真实体会。我12岁上中学,刚读完初一,“文革”开始。  相似文献   

9.
话说作文     
小时候随家庭流浪,我前后换过九所小学、三所中学。每到一处,最先赏识我的总是语文老师。只要交上一两篇作文,我就成了他的得意弟子。从长春一中换到吉林实验初中,膀大腰圆的老头子老师给我第一次作文的评语是:“果出亲笔,堪称佳作!”别看“佳作”后面还有个大大的惊叹号。  相似文献   

10.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第一次听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首歌,我热泪盈眶。不是我多愁善感,而是因为歌词勾起了我对儿时读书的回忆。回忆童年的生活,回忆小学的老师,只觉得温情满怀,心生感动。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语文课本和课外读物中,我们常常能读到冰心的作品。 她用清丽典雅的语言、柔和细腻的笔调为我们带来关于童年、关于亲人、关于成长的故事。她给自己取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这也是她作品的印证:可以说,冰心的每一篇作品,都是心尖上开出的圣洁之花。  相似文献   

12.
人生难忘第一次。我第一次被老师批评和第一次被老师表扬是在三十多年前,当时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第一次被老师批评,是踏进小学校门的第一学期。那是一堂算术课,老师在黑板上出了一道题:“3+5=”,请一位同学去填写得数。我很想表现自己,高高地举起了手,老师看见了,点了我的名。我走上讲台,从老师手里接过粉笔,在等号后面毫不犹豫地写了个“7”。在同学们“不对不对”、“错了错了”的一片吵嚷声中,老师在那个“7”后面打了个大大的“×”,然后对我说:“以后想好了再举手!”等我回过神来,真恨不得立刻找个地缝钻进去,可是…  相似文献   

13.
校园逸趣     
幸福的牛一名学生在写作文《幸福的童年》时,把“小时侯,我经常骑在牛背上唱歌”错写成“小时侯,牛经常骑在我背上唱歌”。老师看后说:“那头牛的童年比你更幸福!”杀鸡取卵有一次语文课,老师讲完“缘木求鱼”这个成语后,请同学再想一个类似的成语。一男生答:“杀鸡取卵。”老师矫正:“错了,缘木求鱼指的是做没有结果的事情!”男生坦然对答:“老师,我杀的是公鸡!”愚人节某一天一位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个学生在传纸条,就要他把纸条交上去。老师:“把纸条拿来。”学生:“老师,我劝你还是不要看比较好。”老师:“快把纸条拿来。”学生把纸条拿…  相似文献   

14.
“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冰心奶奶的这首小诗让我的心中充满了回忆。特别是当我看完《城南旧事》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相似文献   

15.
赏识教师往往是学生习作的第一读者,甚至可能是唯一读者,因此,在评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避免批评取向,多采用欣赏的取向,读学生的作文多加赏识,多加肯定,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有教师曾作过对比,在一次作文中,随机在几个同学的作文本上写一个大大的“棒!”“好!”或画上一个大大的大拇指,或写上:“你的想法跟老师的一样!”学生拿到作文本子后,那种眉飞色舞,逐个相告的神态让人历历在目。学生开始喜欢老师的评语了。学生的习作兴趣也被激发起来。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兴趣,作文就成了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所以他们都说“现在老师很喜欢我的…  相似文献   

16.
当我第一次把抄来的作文交给组长送到老师的笔下时,真是胆战心惊,仿佛看到了同学们一张张嘲笑的脸,所幸的是第一次没有被察觉,我的胆子也就逐渐大了起来。只要我一写不出作文,就去翻阅各种写作书本,直到我找到称心如意的文章,只需修改,就可抄在本子上。可是,终于纸包不住火,我被暴露了。那次是要我们写一篇童年趣事。我看过  相似文献   

17.
我第一次被老师批评和第一次被老师表扬都是在三十多年前,当时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第一次被老师批评,是踏进小学校门的第一学期。那是一堂算术课,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题——“3+5=?”并请一名同学上去填写答案。我很想表现自己,就高高地举起了手,老师看见,就点了我的名字。我走上讲台,从老师手里接过粉笔,在等号后面毫不犹豫地写了个“7”。在同学们“不对不对”“错了错了”的吵嚷声中,老师在那个“7”后面打了个大大的叉,然后对我说:“以后想好了再举手!”等回过神来,我恨不得立刻找个地缝钻进去,可没有地缝可钻,只好带着一脸丢人相跑…  相似文献   

18.
自从这学期同学们在阅读课上了解和熟悉了冰心、巴金等文学大师后,大家对阅读课的兴趣就越来越浓了,这不,学过了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和《皇帝的新装》后,同学们强烈要求:本周的阅读课要“解读安徒生”!李老师答应了,络络、西西、王远都满意地冲李老师挤了挤眼睛,李老师笑了。孤寂童年,一个爱幻想的孩子“知道安徒生在十来岁时———也就是跟你们一样大的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吗?”阅读课上,大家正等着李老师的精彩讲解呢,没想到李老师来了个“先发制人”。“聪明、调皮、喜欢玩,是个孩子王;爸爸妈妈很爱他……”…  相似文献   

19.
幽默之页     
漫画欣赏老师对自己安插在班里的眼线唱:“这一辈子,你是我的人,我是你的人。”师生情歌大对唱熬夜赶作业的学生第二天对老师唱:“几乎在镜子里,认不出我自己,短短的时间里,竟然爱得精疲力竭。”师生情歌大对唱师生情歌大对唱老师对尖子生唱:“我的眼里只有你。”师生情歌大对唱被老师提问——妹不开口,妹不说话,妹心怎么想?暂未被提问——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多少次●做作业●发现·发明·发展老师在课堂上提问:“西班牙在十五世纪发生了多少次战争?”“六次。”一个学生很快就答出来了。“哪六次?”老师又问。“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相似文献   

20.
良师益友     
也许“堂上一节课,堂下十年功”是说作文课的,那时候我11岁,没有文学细胞,也不重视生活积累,写一篇小作文会让我左顾右盼坐立不安。那时候没有素质教育的概念,只有数学兴趣小组、美术兴趣小组等等,课余学习美其名曰“第二课堂”。刚好也有一本期刊叫《广东第二课堂》,它是我当时订阅的唯一一本刊物,所以我异常珍惜。也是通过这一本期刊,让我读到圣野的励志小诗、欣赏到冰心的《第二次寄小读者》等一些一生不能忘记的好文章。在里面学习作文比《作文100例》强多了。也许事情发生得都有关联,在“第二课堂”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战线上,语文老师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