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戊戌政变后,维新派流亡日本。张之洞代表清政府,希望日本驱逐康、梁,查封梁启超所创办的《清议报》。日本政府认为,张之洞是日本在华不可多得的合作者,不能对他的请求全然不顾。但维新派也是中国境内一支有影响力的联日力量,且他们的思想主张和政治遭遇在日本国内得到了诸多支持和同情。最终,日本既满足了张之洞的部分请求,也让维新派部分骨干继续在日活动。张之洞以查封《清议报》为目的的外交努力终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2.
在维新运动的历史研究中,对于洋务派的评价,一般论者都持否定态度,并断言张之洞是反抗维新潮流的代表人物.这种看法,我以为不完全符合历史实际.因此,有必要,就张之洞的评价问题作一些具体的考察和分析. 戊戌变法时期的张之洞,他的政治思想所达到的高度,固然受其阶级的局限,但也不能说成是同顽固派站在一边.他一贯主张变法,反对冥顽守旧,他的变法思想和主张与维新派的变法纲领的相应  相似文献   

3.
本节教材主要阐明了两个问题。一是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二是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变法活动。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的主要变法活动及其影响。教学难点一是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社会条件;二是维新变法运动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与要求,是一次资产阶级变法运动。  相似文献   

4.
在维新运动的历史研究中,对于洋务派的评价,一般论者都持否定态度,并断言张之洞是反抗维新潮流的代表人物。这种看法,我以为不完全符合历史实际。因此,有必要,就张之洞的评价问题作一些具体的考察和分析。戊戌变法时期的张之洞,他的政治思想所达到的高度,固然受其阶级的局限,但也不能说成是同顽固派站在一边。他一贯主张变法,反对冥顽守旧,他的变法思想和主张与维新派的变法纲领的相应部分基本上一致。总的来说,他参与维新运动,起了应有的积极作用。评价张之洞应当实事求是的从这个历史事实出发。  相似文献   

5.
我们许多同学在学习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的戊戌变法这一课时,往往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即“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究竟是什么?”因为课文中虽然有“康、梁的维新思想”这样的二级标题,但是其目录下,并没有明确表述其具体的思想内容,而是介绍了早期维新思想和康、梁的维新思想特点及他们从事的维新活动。因此许多同学在学完这一节后,在问及到康、梁维新思想的具体内容时仍感到茫然。其实只要大家善于思考,就不难概括出康、梁新思想的核心内容。首先,从历史的继承角度来看:由于康、梁的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早期维…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康有为培养维新力量的万木草堂和维新理论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孝》;康有为、梁启超发动的“公车上书”、组织维新团体——强学会,出版维新刊物——《中外纪闻》;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梁启超著作《变法通议》;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  相似文献   

7.
一、康、梁资产阶级维新派与早期维新派的比较相同点:①都主张经济上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上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文化上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办新式学校。②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康、梁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戊戌维新时期,在湖南的开明官绅支持下,维新派开办南学会作为宣传救亡维新思想的阵地。通过学会讲学活动,维新派提倡“文明排外”,开展“学战”,倡明“素王改制”思想,以期于拯救危亡,启蒙大众,推进维新变法。讲学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湖南地区的维新活动。  相似文献   

9.
甲午战败后,由于张之洞与维新派在救亡和变法等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双方进行合作。张之洞在合作过程中坚持为我所用的方针和“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由于在思想等方面的矛盾,张之洞与维新派的合作关系最终破裂。  相似文献   

10.
戊戌维新时期,面对着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维新派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运动。湖南维新派亦积极参与,并创办《湘报》,宣传其维新变法思想。樊锥在《湘报》上发表了《开诚》、《发锢》等文章,提出了民权宪政、发展近代民族工业、改革科举、重视人才、改革社会陋习等维新变法思想。樊锥的早年经历对其维新变法思想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其维新变法思想在当时的湖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1.
西晋末年,张轨出任凉州地方长官。为了控制凉州达到割据目的。张轨首先运用“以王命凉州”策略,以此得西晋皇室的支持。同时,他大力笼络凉州地方大族,以使他们拥护自己。张轨在凉州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安置流民,同样也获得凉州百姓的支持与拥护。凉州已经成为张轨及其后世子孙的天下,形成为一个割据政权。张轨是十六国时期前凉政权的开创。  相似文献   

12.
金陵 《怀化学院学报》2009,28(10):87-89
张良是秦末汉初著名的谋臣,他那传奇的一生都与道家思想的影响息息相关。他通过道家自然之"天道"找到了政治依靠刘邦,完成了人生的重大选择,并运用"以弱胜强"、"以退为进"的道家"顺天"思想,为刘邦取得了争霸天下的有利条件;张良"无为而治"的道家政治措施,使汉初经济很快复苏;道家淡泊名利、珍视生命的思想促使又张良走上了归隐之路,他运用辟谷、导引等道家养生方法自我修炼,达到了超凡脱俗的殊胜境界。  相似文献   

13.
从刘知几到章学诚,都强调史学家主体的素质修养,他们在这方面的言论,概括起来就是所谓“史家四长”,即史德、史学、史识、史才。梁启超接受了这一说法,而又着重强调和阐释了“史德”修养的具体要求及其重要性,为史家修养融入了新的内涵。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当代学人作出了有明确针对性和现实意义的阐发,史家修养论不断演变丰富。对于今天的史学研究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五四”文化保守主义代表人物中,学衡派、梁启超和张君劢、梁漱溟、杜亚泉的关系相对松散,但也互相支持。吴宓、梁漱溟、章士钊、梁启超、杜亚泉等人都有各独立的交往圈,这些圈子通过学校、报刊、社团等途径聚集起来。吴宓、梁漱溟、梁启超等人与上、下代文化保守主义者之间有承上启下的关系。桐城派、江西诗派的人物给予章士钊、吴宓等人以支持。还有一批“宿儒”和“国学深湛”之士以及一批异国“同道”,也以各种方式令文化保守主义者感到“其道不孤”。这些人士各自的初衷和思考角度虽然不尽相同,但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五四”文化保守主义者的理论、舆论和情感、物资声援作用,是文化保守主义者的直接生存空间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张良故事从《史记·留侯世家》开始一直流传于世,张良故事中的侠主题主要表现为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事,在《史记》《汉书》正史里表现为复仇、游侠的形态,形成了固有的侠风色彩。随着历史潮流的变迁和文学的发展,不同时期张良故事的侠主题受到当时社会、政治、思想的影响,而展示了不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两个角度展开,首先对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张说的生平行状进行考证,对前人漏考之处予以补充;其次对《张说墓志》的书法进行考证,对梁升卿的书法、《张说墓志》的书写风格、志盖书写者为梁升卿等问题进行考证,同时对玄宗李隆基、张说、张九龄、梁升卿等人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考述.  相似文献   

17.
撰写《梁启超评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系统、深入学习与感悟梁启超学术与思想的过程。梁启超以救亡和“新民”为己任,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学术与思想成就曾受到了不应有的冷漠甚至否定。回顾百年来我国社会曲折发展的历史进程,更会觉得梁启超学术与思想具有久远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术概论》中,梁启超比较集中地表述了他的易学观。他认为,《周易》经传首先需要进行“辨伪”研究,其次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宗旨。在总结清代易学研究的基础上,梁启超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梁启超的易学观对于当下的易学研究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鲁迅处于彷徨之期,佛学如同一道灵光温暖了他的灵魂,他的精神与佛学产生了某种契合。形成鲁迅与佛教的因缘,我们以为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民间文化中神佛内容的薰陶;当时的社会佛学思潮及其恩师章太炎的影响;自身所处的精神困境导致的对佛教文化的亲近。但在与佛教的关系中,他始终保持着个人的思想和精神独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