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文本是教学的凭借。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浮浅,必然导致教学的浮浅。只有教师首先实现对文本的"深度解读",才会在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时游刃有余、张弛有度,课堂教学才有内涵与深度,文本的价值、教学的价值才会得以充分体现。但教师对文本"深度解读"究竟为何而"解"?"解"出什么?"深"向何处?又如何去"解"……这些问题本身就需要深度思考与解读。  相似文献   

2.
教师只有首先实现对文本的"深度解读",才会在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时游刃有余、张驰有度,课堂教学才有内涵与深度,文本的价值、教学的价值才会得以充分体现。一、"深度解读"——为何而"解"  相似文献   

3.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育中的一个前沿和热点问题。原因有三:一是当代社会崇尚自由、个性、创造的时代精神的需求;二是针对新课改以来出现的"泛人文""轻文本"语文教学倾向的一种反拨;三相关学科理论的快速发展。由于语文教育面临较复杂的教学要素和情境,"文本的教学解读"比"文本的常态解读"更复杂,应立足于作者、编者、教师、学生的共同作用,挖掘文本的教学价值,防止文本误读、片面解读、阐释循环、过分深度解读、无边界解读、无方向解读等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个人的文本解读一定要有深度,但课堂上教师必须把握好“有深度”的“度”,使课堂上的文本解读“适度”地深入.只有符合学生解读视域的解读才是真正的“有深度”的文本解读.“依靠问题引领,把思维引向深入”“简化教学形式,让语文回归本真”“把准引导力度,让智慧及时开启”与“转换问题视角,使解读视域变得开阔”,是课堂教学实践中四种行之有效的将文本解读推向“适度”深入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众多的专家学者与一线教师都对文本解读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取得了喜人的成果.为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有效推进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综观新课程背景下的文本解读,也有令人遗憾之处.那就是浮浅、不切实.笔者着一“泛”字以概之,举其要者.就是泛知性、泛文性、泛思性、泛授性与泛众性。  相似文献   

6.
文本解读能力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教师解读文本的深度直接影响和制约其教学的效果,正如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所说:"教师解读文本有多深,他的学生就能在课堂上走多远。"纵观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学,虽然已经渐渐褪去新课改之初"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浮华,但是过度依赖教参和网络,照本宣科的局面仍然普遍存在。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语文教师钻研文本,深度解读文本,从而还原语文的本色,彰显语文教学的魅力。下面笔者想就深度解读文本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所在。深度的文本解读需要教师把握住文本的主要倾向,琢磨好文本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思考出文本的教学价值和教育价值,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本文从读"厚"文本、读"薄"文本、读"透"文本三个层面,摭谈对深度解读文本的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8.
正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对于文本,"你要了解它,享受它,必须面对它本身,涵泳得深,体味得切,才有得益"。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对文本语言深读、深品、深习,深刻思考文本背后蕴藏着的丰富内涵。只有对文本作出深入的解读,才能够实现学生视界、文本视界及教师视界在深度对话中的有效融合。现以名师的课堂为例,谈谈在深度解读文本、深度对话的教学中该重视些什么,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相似文献   

9.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课前"文本解读"不够,教师对文本语用点就没有内化;没有内化,课上又如何能外化实现教学价值?本文试图从"文本解读"的诠释、目的、原则和策略几个方面,阐述作为语文教师要如老中医"望闻问切"那样地去解读文本。  相似文献   

10.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文本教学无度的现象普遍存在:要么提倡“深度阅读”,教师在引领学生解读文本时总是深了再深;要么打着“广度阅读”的旗号,教师游离文本、旁征博引,甚至撇开文本,“八面开花”;  相似文献   

11.
"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关键。"不但要解读文本的"字面意",更要体味文本的"字中意、字外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有些教师解读文本的方法就是大致浏览一遍课文,再对照教学参考书中的教材说明把教材理一遍,然后参照别人的教案进行设计,备课就算大功告成了。没有对文本的深度触摸,没有对文字的反复咀嚼,一旦离开了教参这根拐杖,教师备课几乎寸步难行。长此以往,不但  相似文献   

12.
<正>文本解读,有人提出"深度解读",有人提出"广度解读",有人提出"细度解读"……不管哪种解读,都需要一个"度"——适度。周益民老师认为这个度是"37度",非常形象。人的正常健康体温是37度,高了就是发烧。同理,我们语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高了,教学显得深邃但学生觉得茫然;低了,教学顺畅但学生习得肤浅。只有适  相似文献   

13.
文本解读,有人提出深度解读,有人提出广度解读,有人提出细度解读……不管哪种解读,都需要一个度——适度。周益民老师认为这个度是37度,非常形象。人的正常健康体温是37度,高了就是发烧。同理,我们语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高了,教学显得深邃但学生觉得茫然;低了,教学顺畅但学生习得肤浅。只有适  相似文献   

14.
徐松 《中国教师》2012,(4):40-42
<正>文本解读是教师对文本的感知、理解和评价,进而产生感受、体验和理解,并形成关于文本材料的价值取向的过程,是阅读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解读文本的准确与否、深入与否,都会直接影响着教学设计的优劣和课堂效率的高  相似文献   

15.
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教学的关键能力,教师文本解读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语文教师在文本解读过程中要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是照搬教参、网络资源,缺乏自己对文本独特的理解;二是刻意追求解读的新意,对文本进行过度解读。语文教师既要勇于、乐于、善于追求文本解读的个性化,同时,个性化解读还需有界,教师的文本解读应基于学生经验、立足文本语言,适度追求个性。  相似文献   

16.
文本解读是实现文本价值的重要途径。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需要语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验、体味内中情味或情感,感悟文本背后的特殊意味、意蕴,最终获得对于文本的多元理解,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它应基于教学,具有课程意识与教学意识,实现"两个走向"——从"解读"三维走向"教学"三维,从"平面"解读走向"立体"解读。  相似文献   

17.
文本解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度文本解读要求教师掌握文本主要倾向,钻研文本表现手法与语言特点,思索本文教学与教育的价值,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就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文本解读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为广大教师开展文本解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文本解读就是"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教师倾听文本目的是为了找寻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的对接点。以"三味课堂"为价值追寻的教师文本解读当务"本"。即关注教师本身,以读者的立场去倾听文本;关注教材本体,以编者的立场去倾听文本;关注学科本质,以教者的立场去倾听文本;关注儿童本位,以学者的立场去倾听文本。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感知、理解、评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解读的主体——教师和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展开积极的对话,最终完成对文本的体验,达到文本育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上好语文课,文本解读是第一步。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高低,决定着课堂能达到怎样的一种状态和效果。只有当教师对文本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的时候,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解读文本,就像是打开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宝藏的一把钥匙。教师,当你学会解读文本时,你才会产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课堂调控信心;当你学会解读文本时,你才会勇于面对课堂教学是智慧与激情综合生成的挑战;当你学会解读文本时,你才会不负众望地成为平等者中的首席。解读文本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最为基本的基本功;准确地解读文本,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文本、从而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为引导语文教师充分利用文本,真正走进文本,深入解读文本,特开设文本解读栏目。约请名特级教师,就教材中的具体篇目进行解析研读,以期提升每位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和语文的全面素养,从而让我们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