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生物教学》2019,(8):45-46
从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改变的原理角度探讨光(CO_2)补偿点和光(CO_2)饱和点是如何移动的,进而突破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2.
一、基本反应原理CO_2与NaOH的反应,实质上就是碳酸(H_2CO_3)与NaOH的反应。当n(CO_2):n(NaOH)≤1:2时,发生反应①CO_2 2 NaOH=Na_2CO_3 H_2O,溶液中的溶质为Na_2CO_3和NaOH,或只有Na_2CO_3;再向其中通入CO_2,则发生反应②Na_2CO_3 CO_2 H_2O=2 NaHCO_3;①②为连续的两个反应,可叠加得反应③CO_2 NaOH=NaHCO_3。即当n(CO_2):n(NaOH)≥1:1时,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NaHCO_3;当1:2相似文献   

3.
光合作用概括地说来是指绿色植物吸收太阳的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成糖类等有机物质,并释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过程。其总反应式可写为: 光 6CO_2 6H_2O→C_6Hv(12)O_6 6O_2 叶绿体光或CO_2 2H_2O~*→(CH_2O) H_2O O_2~* 叶绿体 (注:O_2~*表示同位素O_2~(18)) 此反应式只能简单地表示光合作用的总概念,然而,绿色植物是怎样捕获日光能的?叶绿体和其中的叶绿素又各起到什么作用?CO_2是如何被还原为  相似文献   

4.
<正>1问题1.1题目蒋世禄为了选择适宜栽种的作物品种,研究人员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测定了3个品种S_1,S_2,S_3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结果如图1。请回答以下问题:(1)最适宜在果树林下套种的品种是____,最适应较高光强的品种是____。(2)增加环境中CO_2浓度后,测得S_2的光饱和点显著提高,但S_3的光饱和点却没有显著改变,原因可能是:在超过原光饱和点的光强下,S_2的光反应产生了过剩的____,而S_3在光饱和点时可能(填序  相似文献   

5.
首先请看一道例题:计算0.1mol·1~(-1)的(NH_4)_2CO_3溶液的PH值。 解:(NH_4)_2CO_3是属于弱酸弱碱盐,此类盐水解后,NH_4~+和CO_3~(2-)离子均发生水解,水解方程式如下:  相似文献   

6.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光合作用必须在合适的光照条件,充足的CO_2及一定的温度下才能顺利进行。以坐标曲线图来表示光合作用影响因素时,纵坐标为光合速率,可用CO_2的吸收(释放)速率、有机物积累(消耗)速率表示;横坐标为要研究的变量,如光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光对衰老叶片乙烯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以NaHCO_3形式供给叶片CO_2光促进乙烯产生,反之,不供给CO_2光对乙烯形成起抑制作用。供给外源ACC后,光明显抑制乙烯形成。敌草隆(DCMU)对光促进乙烯形成有明显抑制效应,而自由基清除剂苯甲酸钠无明显作用。无论光促进或抑制乙烯形成,均可延缓叶片衰老。综上所述认为:光对衰老叶片乙烯形成有促进和抑制双重效果,其抑制乙烯形成部位是在ACC向乙烯转化反应,光促进乙烯形成则与光合作用有关。光促进乙烯形成的同时又能延缓衰老,原因可能在于照光降低细胞对乙烯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一、"净吃"思维的基本含义H_2O、CO_2与Na_2O_2发生反应时存在如下质量变化关系: (1)2H_2O 2Na_2O_2==4NaOH O_2↑固体增重36g 156g 160g 32g 4g (2)2CO_2 2Na_2O_2==2Na_2CO_3 O_2固体增重88g 156g 212g 32g 56g反应(1)中固体增重等于参加反应的H_2O中的H元素质量,从固体质量变化角度看,可以理解为固体"净吃"了H_2O中的所有H原子;反应(2)中固体增重等于参加反应的CO_2对应的CO(与CO_2物质的量相等)的质量,可以理解为固体"净吃"了CO_2中的所有CO.  相似文献   

9.
绿色植物吸收太阳光能,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的过程,叫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发现,始于1771年。历经70年后,科学家才完成了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最初使用的光合作用方程式为: 6CO_2+6H_2O叶绿素/光→C_6H_(12)O_6+6O_2 这个方程式已使用多年。为了方便起见,人们把上式两边除以6,简化为: CO_2+H_2O叶绿素/光→(CH_2O)+O_2式中(CH_2O)表示糖类。这个式子简明  相似文献   

10.
碳酸氢钙的电离方程式为。当在碳酸氢钙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首先发生的反应是HCO_(2~-) OH~-=H_2O CO_(3~(2-)),生成的CO_(3~(2-))再与Ca~(2 )结合为碳酸钙沉淀。若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是足量的,则HCO_(3~-)必定全部转变为CO_(3~(2-)),而Ca~(2 )也将完全转入碳酸钙沉淀。根据碳酸氢钙的电  相似文献   

11.
CuCl_2溶液与Na_2CO_3溶液反应能生成绿色沉淀。这个沉淀究竟是什么物质?是Cu(OH)_2还是碱式碳酸铜呢?有人认为是Cu(OH)_2,但是更多的人则通过实验证明是碱式碳酸铜。本文拟从理论计算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CuCl_2和Na_2CO_3都是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电离生成的Cu~(2+)、CO_3能发生水解。所以在CuCl_2。溶液中有水解平衡:  相似文献   

12.
初中化学教材第五章讲到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时,以CO_2与NaOH及SO_3与Ca(OH)_2溶液反应为例。前一个反应的发生,学生肉眼看不出,而后一个反应中用到的SO_3,一般实验室没有,不能作此实验。为增强教学效果,我补充了“CO_2通入Ca(OH)_2溶液”的实验。并告诉学生从沉淀的生成判断它们之间已发生了反应。前一例,改按如下装置操作,就可以使学生直观地看到CO_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现象非常清楚。  相似文献   

13.
<正>对光合作用曲线图的考查一直是命题的重点,其中通过改变某一因素来考查曲线图中某点移动情况是其中的难点,本文就该类题进行梳理与归析。1 CO_2浓度变化引起光饱和点与光补偿点移动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以可再生生物质玉米芯为原料,CO_2为活化剂,制得玉米芯基活性碳(ACs)。通过改变活化温度,进一步研究了ACs的孔隙结构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活化温度为900℃时,ACs可获得最大的比表面积(1 427 m2/g),总孔容(0. 866 cm3/g)及发达的微孔结构,且ACs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有最大值;而当活化温度为800℃时,ACs具有最高的CO_2吸附值且极微孔含量丰富。ACs对CO_2的吸附能力主要取决于其极微孔含量,而与比表面积没有太大关系。  相似文献   

15.
曾有人撰文从H_2CO_3和HClO的电离平衡常数推断出漂白粉的漂白原理,反应生成的是Ca(HCO_3)_2,而不应有CaCO_3。理由是HClO的K_a=2.95×10~(-8),H_2CO_3的K_(a_1)=4.3×10~(-7),K_(a_2)=5.6×10~(-11),K_(a_1)>K_a,而K_(a_2)相似文献   

16.
文献[1]指出:“羧酸失去羧基放出CO_2反应的难易并不相同,除甲酸外,乙酸及其同系物直接加热都不容易失去羧基(失去CO_2),但在特殊条件下也可以发生脱羧反应……。当一元羧酸的α—碳原子上连有强吸电子基团时,使羧基变得不稳定,当加热至100~200℃时,易发生脱羧反应。”也就是说,甲酸和草酸(两个吸电子基直接相连)、丙二酸等直接受热易脱羧(放出CO_2)。文献[1,2]对羧酸受热,脱羧时的温度和反应式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17.
H~+与CO_3~(2-)在溶解性表中相应的符号是"溶、挥",存在与多种生成物之间的指代关系不明确的问题。为此,引入符号条件,得出H~+与CO_3~(2-)组合在溶解性表中相应的符号只对应H_2CO_3这一生成物。再通过分析论证,进一步得出H_2CO_3只具有可溶性,不具有挥发性,因此建议将H~+与CO_3~(2-)组合在溶解性表中的相应符号改为"溶(或)-"。  相似文献   

18.
〈化学教学〉80年第4期,在“盐跟盐反应有哪些规律可循”?一文中,认为氯化铜跟碳酸钠溶液反应将生成氢氧化铜。对此我提出不同看法:氯化铜中的铜离子与硫酸铜中的铜离子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应该是一样的。而硫酸铜与碳酸钠反应,将不生成碳酸铜,而生成碱式碳酸铜沉淀①:2CuSO_4 2Na_2CO_3 H_2O=CuCO_3Cu(OH)_2↓ CO_2↑ 2Na_2SO_4在这个反应中也有CO_2气体产生。因此我们不能光凭有气体产生这一点就肯定反应中不会生成碳酸盐,必定是氢氧化物。  相似文献   

19.
一、溶液中微粒浓度必然满足的等式关系1.电荷守恒:即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如在Na_2CO_3溶液存在 Na~+、H~+、CO_3~(2+)、HCO_3~-、OH~-,各微粒浓度的等式关系为:[Na~+]+[H~+]=[OH~-]+[HCO_3~-]+2[CO_3~(2-)]2.物料守恒:即溶液中某元素物质的量总量等于溶液中所含该元素的微粒的物质的量之和,亦即溶液中的溶质(除 H、O 元素外)的元素守恒。(由于存在水的电离,所以不存在 H、O 元素守恒)如在0.1mol/LNa_2CO_3溶液中,原 Na_2CO_3中所含Na~+以 Na~+存在,而 CO_3~(2-)以 CO_3~(2-)、HCO_3~-、H_2CO_3三种  相似文献   

20.
CO_2泄漏是指C_4光合作用期间叶片维管束鞘细胞内脱羧形成的CO_2部分返回叶肉细胞.1995年,Hatch MD等人首次利用~(14)CO_2脉冲示踪法对禾本科C_4植物CO_2泄漏量进行测定.经测试的所有C_4植物(Flaveria属的两种C_4双子叶植物除外)CO_2泄漏量均在8.3—14.2%范围内,这一范围与Jenkins CLD等人1989年利用各种参数最佳估算值进行综合评估得到的值0.14较为按近.该法较为简便,结果仅需一次小的校正.下面就~(14)CO_2脉冲示踪法测CO_2泄漏量程序及其校正方法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