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继红 《广西教育》2013,(21):77-77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每篇文章都有一个情感基调,不同类型文章的基调更是不尽相同。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时也要因文而异,找出与文章相应的朗读技巧。一、古诗词的配乐吟诵教师在古诗词朗读教学时要抓准韵脚、节奏、语调等要素,引导学生读好诗韵,读出意境。如能将音乐与古诗词结合,诗词的节奏感会更为强烈。如教学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通过音乐知识的教学培养出小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健全学生人格品质的重要手段。音乐的学习节奏感比较强,教师在课堂上需要结合相关的音乐知识对学生进行节奏的训练,让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的时候要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提高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马雪琴 《考试周刊》2010,(11):61-61
语文和音乐有着不解之缘。优美的语言本身就具有音乐美,好的文章亦有音乐般的韵律美和旋律美,生动的课堂具有音乐般的节奏美和结构美。无疑,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无论是激发学生兴趣还是启发学生心智,无论是煽动学生情感体验还是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以朗读为突破口,触动学生情感勃发,培养他们感知语言的能力,架起“语言→生活”的桥梁。文章是有情之物,一句话甚至一个词就是作者情感的触发点。以朗读为突破口,让学生去读文章,才能让他们体会出文章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才能让他们真正感到文章的启承转合,气象万千,才能让他们真正从感性上、从直觉上、从整体上认识、占有、体验语文材料,对语文材料进行主观的消化吸收。所以,教师在教学教读课时,要把握好朗读这一关。在对学  相似文献   

5.
旧体诗有严格的格律,注重诗歌内在的旋律与和谐的节奏,而现代诗歌在感情抒发上则显得更加奔放。如何利用好教材中的“诗歌”开展诗歌教学呢?一、诗歌教学从朗读中开始现代诗歌语言精炼、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先教学生朗读。通过朗读,才能让学生品味到诗歌的语言,体验到诗的感情,从而领会到诗的意境。首先要读准字音和节奏。要求学生在语言层次上通读全诗。发音方面,吐字清晰,准确有力,应根据诗  相似文献   

6.
周惠燕 《天津教育》2022,(17):141-143
<正>音乐作为初中阶段陶冶情操、丰富课外生活的一门重要学科,初中阶段的音乐学习对节奏以及乐感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中学生的节奏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主要围绕学生进行音乐节奏感的教学,教师要积极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定期开展音乐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为教学活动和社会需求提供一定的帮助。一、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现状音乐是一门抒发情感和培养人们审美艺术的学科,  相似文献   

7.
学习音乐最基本的要素就是节奏和韵律,如果人们把韵律比作是音乐的基础,那么音乐节奏就是撑起整个音乐的承重所在,音乐如果离开了节奏,音乐的世界就会"崩塌",那样音乐就不会被称之为音乐。所以,在小学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小学生活泼好动、自制力比较差的天性,在细微处着手教学,激发同学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师应该着重把握音乐节奏的训练方法,增强同学们的韵律感,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音乐的魅力,最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之中,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节奏感培养,务必增强同学们的节奏感训练。要明白的是节奏是音乐的灵魂,节奏是音乐的生命。只有将节奏训练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抵达学生的脑海深处,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推进音乐教育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以情动人音乐是体现美育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美的化身、爱的使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发现和体验音乐中的美,把教与学升华为春风般的情感交流。在欣赏音乐时,学生会不由自主地站起来手舞足蹈,甚至离开座位,这时教师不妨以赞许的眼光欣  相似文献   

9.
音乐中的节奏美是最为人感知和理解的一种美。可以说,人之初对音乐的兴趣始于节奏感。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首先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十分重要。除了按常规教学练读节奏外,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训练,从而使学生深层次得到节奏美的陶冶。  相似文献   

10.
吴伊娜 《学周刊C版》2019,(23):155-155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也是音乐的第一基石。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节奏训练特别重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段要求,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节奏感训练。培养节奏感的主要方式是培养学生准确的节拍节奏感、鲜明和灵敏的音准音色、丰富生动的情感表达和想象力等各方面的音乐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11.
小学阶段,音乐是一门重要课程,在培养学生良好性格以及陶冶情操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小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兴趣与接纳程度较低,加之小学教学体系尚不健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常常很难适应学生对于音乐教学的具体需求。节奏感是一项重要音乐技能,在新一轮教育改革中,需强化小学音乐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节奏意识,使学生的音乐技巧不断提升,同时提升音乐素养。为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加强学生节奏感培养,通过发挥乐器作用、使用肢体语言、引入游戏环节、创设生活情境、组织实践教学,营造音乐学习氛围,激发学生音乐兴趣,增强其音乐感受,让学生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培养节奏感。  相似文献   

12.
<正>著名的儿童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曾说过:"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而不是旋律",并提出了"节奏第一"的观点。鲜明的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它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声乐、舞蹈、器乐等。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首先让学生掌握节奏感,一首铿锵有力的乐曲,不但可以带给学生听觉的享受,而且还能让学生在享受中得到美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过程 ,更是作者情感、教师的教学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沟通融汇的过程 ,只有这三种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 ,教学才会产生最佳效果。这三者中教师是主导 ,是连接作者与学生情感的桥梁和纽带 ;学生是主体 ,一切的手段和方法只为学生入情入境。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学会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情感 ,让学生在浓郁的情感氛围中把握知识、陶冶情操。如何激发学生情感呢 ?一、发挥语言魔力以激发学生情感1.“美读”以娱情。语文教学的一个很重要手段就是指导学生“美读”。所谓“美读” ,就是指导学生有情感…  相似文献   

14.
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中,学生的学习要实现全面综合发展和提高。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小学音乐教学时不能光是为了唱歌而唱歌,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节奏感能够让学生通过感官直接感受到音乐的精髓,感知音乐的美。基于此,就小学音乐课堂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进行探究,希望对小学生节奏感的培养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节奏艺术中蕴涵着美的意蕴,具体包括教学语言节奏变化中的韵律美、教学过程起承转合节奏中的流动美、师生内在情感情绪节奏自然消涨的生命美和教学整体节奏融洽统一的和谐美.课堂教学节奏美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激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是一门富有人文精神的学科,每一篇课文都蕴涵着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在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作文经常会出现"无病呻吟"的现象,甚至在作文时情感表达显得苍白无力。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有些教师没有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感悟,只是一味地进行"灌输",没有让学生的独特感悟充分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自主感悟情感的基础上,引发学生的深层情感体验,让学生那诗意般的情感走进语文,细细品味文本中的语言之美。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教材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以文本为载体,我们就应让学生在情中学、在情中  相似文献   

17.
韩菲 《考试周刊》2012,(23):38-38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美的语言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的语言不仅能给课堂增添色彩,而且能给学生的学习效果带来直接影响。教学语言的美表现在很多方面.要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运用不同的方式体现,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不同的情境,结合学生的情感体验调配好课堂.达到语文教学节奏美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8.
<正>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艺术性的语言既是架起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又是开启学生智慧,激发学生思维,展开音乐想象翅膀的钥匙。在教学中让抽象的听觉艺术再现它形象的音乐内涵,用语言艺术引领学生走进音乐世界,达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一、巧用音乐语言,营造音乐氛围音乐本身就是一种语言,这种语言是靠旋律、节奏、力度、拍子等要素来表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是实施者与组织者,是音乐知识与信息知识的传递者,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素养,以提升教学水平,保证高质高效教学. 一、提高音乐教师专业能力,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在音乐教学中,若要让学生正确理解音乐,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美、情感美,最终爱上音乐学习,教师则需以自己对音乐的领悟来唤起学生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增强自身的音乐教育技能,运用生动感人的歌声、动作、语言等来传递音乐情感与美感;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与形式来组织课堂教学,给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20.
音乐节奏感是进行音乐欣赏与表现的重要基础,学生的节奏感越强,对音乐感知与表现的能力就越强。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所以音乐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节奏训练,引导学生在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感知和体验音乐的节奏,学会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与强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