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早在1931年,日本法西斯就侵占了中国东北.1936~1937年,德国、意大利、日本三国法西斯形成同盟.1937年7月7日,日本在中国制造了芦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东方的爆发.1939年9月,德国法西斯进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西方爆发.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进行的一次全民族的战争。本文拟就此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功绩及其重大意义作一历史回顾和评析。 一 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进行全民族战争的必要条件,经历了一个长期的酝酿和发展过程。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中日矛盾激化。到了1935年的华北事变,日本把中国变为它独占的殖民地的野心更加暴露,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我国的主要矛盾。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已成为中国人民的首要任务,这是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脸上的红月亮》和《遥拜队长》作为日本战争文学的杰出代表,揭示了残酷的战争对日本国家以及人民造成的深重苦难.小说批判了法西斯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反映了作家痛恨战争、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日本战争文学的反思主题具有局限性.日本战争文学在很大程度上模糊甚至淡化法西斯军国主义对被侵略国家以及人民的伤害,而着重强调法西斯军国主义对日本国家以及人民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4.
一九三一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东北四省。一九三五年,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其吞并全中国,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狂妄野心,向华北地区发动了新的侵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在这严重的形势面前,就给全党和全国人民尖锐地提出了“怎么办”的问题。全国广大的工人、农民、学生及爱国知识分子,在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纷纷起来反对蒋介石卖国政府,迫切要求抗日。我党中央于一九三五年八月一日发表了宣言,提出了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在党中央的号召下,一九三五年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抗日战争始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一环,它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北进”计划,而且阻碍迟滞了其“南进”的侵略步伐,牢牢地牵制住日军主力,不仅对战胜日本法西斯起了决定性作用,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从而也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空前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发动了芦沟桥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在战争初期,日本帝国主义采用速战速决的方针,用其主要兵力向国民党的正面战场进攻,采取以军事打击为主,以政治诱降为辅的政策,企图迅速消灭中国。但是自1938年10月,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武汉以后,日本的对华政策改为重视共产党,轻视国民党,对国民党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以军事打击为辅的政策,而把其主要兵力用来对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解放区战场。  相似文献   

7.
文章着重对中法战争中的台湾保卫战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指出台湾保卫战是中法战争中的一个主要战场,经过爱国军民的努力,取得了胜利,挫败了法国侵略者攫取台湾以作为“担保品”的野心,有力地支援了中法战争中的其他战场,打乱了侵略者进一步侵略中国大陆的战争部署。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最早揭开武装抗击法西斯侵略的序幕。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称霸亚洲、征服世界的狂妄企图。中国人民是最后战胜日本法西斯的决定力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鸦片战争也叫中英鸦片战争,它是英国发动的侵略中国的一次战争,它的影响是深远的,多方面的,给我们的历史教训也是深刻的,我们纪念鸦片战争一百五十周年就是记取这些教训,振奋精神,建设祖国。正象马克思说的对中国人民来说“鸦片没有起催眠作用,反而起了惊醒作用”。  相似文献   

10.
50年前的今天,人类社会在经历了自由与独裁,正义与邪恶的大较量并付出了巨大牺牲之后,终于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这场战争是本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直接投入战争的国家有61个,据资料记载,战争中死亡的军民约一亿人,财产损失4万多亿美元,直接军费开支达一万多亿美元.这场战争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不论是侵略国家还是反侵略国家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其中,中国军民的伤亡最大,达3500多万,苏联2700万,被屠杀的犹太人达600万之众,德日人民的伤亡也都在百万计.总之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牺牲.但是在战争结束50年后的今天,却有人再次为法西斯招魂.日本的一些阁僚否认当年的侵略事实,明目张胆地去参拜靖国神社、祭奠战争罪犯,使饱受战争创伤的各国人民为之哗然.德国统一后,新纳粹分子又祭起希特勒的亡灵,大肆攻击、仇视外国人、他们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虽不能阻止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人们又不能不反思:在人类即将跨  相似文献   

11.
林业茂  郑大壮 《阅读》2023,(48):60-61
<正>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制造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谈判并达成协议,将南方8省14个地区的红军和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4军(简称新四军),并决定由叶挺任新四军军长。  相似文献   

12.
1997年7月1日,中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是中国和世界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举世瞩目,意义深远.香港的回归,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方针由构想到现实的伟大实践.本文仅就这一历史问题作一回顾及评析.一、香港问题的由来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是英国在19世纪通过同清政府签订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先后强行割让和租借去的.香港的租让史,是中国人民的屈辱史.“对中国,就是先揍它一顿,然后再解释为什么.”这是英国首相巴麦尊在接到林则徐在广州禁烟的消息后的蛮横表示.正是遵循这种强盗逻辑,1840年6月,英国殖民者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1841年1月26日,悍然派兵强行占领香港岛,1842年8月29日,在南京下关江面逼迫清政府与之订立《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任便立法治理.”从此开始了英国对香港的  相似文献   

13.
1840年,英国资产阶级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战争以中国的失败,中国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中英江宁条约》而告结束.通过条约,英国强行割占中国的香港岛.经过150多年的风风雨雨,今年七月一日凌晨,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华夏儿女无不为之骄傲自豪,神州大地无不为之扬眉吐气.但是,在举国欢庆香港回归祖国的日子里,人们不得不深思,香港从沦丧回归祖国说明了什么?我们应当从这一历史中得到哪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日本部分执政者对日军在那场战争中令人发指的暴行总是掩掩盖盖,企图推卸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责。更有甚者,长谷川庆太郎公然声称,“对于来自亚洲的批判,日本人应采取毅然决然的态度,需要用强大的精神力量去应付。”  相似文献   

15.
1937年至1945年的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革命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在抗日战争中.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一个是国民党政府军队承担的正面战场,即国民党战场;另一个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开辟的敌后解放区战场。这两个战场,谱写了中华民族团结御侮史上的重要篇章。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全国人民艰苦奋战的硕果,其中也有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重要功绩。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30年代至40年代初德意日的关系是循着矛盾——勾结——矛盾的轨迹发展的。德意日尽管同属法西斯国家,存在许多共性,且结成紧密的政治军事同盟,但同时也存在着永远无法消除的矛盾。正是这些矛盾使它们在自己发动的战争中不能忠实履行“盟约”,密切配合,协调作战,成为最终遭到惨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1885年2月14至15日,正值中国人民辞旧岁迎新春,法国远东舰队在浙江石浦夜袭南洋舰队驱逐舰“驭远”号和巡航舰“澄庆”号,史称“石浦事件”。该事件是中法战争后期法国海军在我国东南沿海制造一系列侵略行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造成舰沉入海的直接后果,而且打乱了清政府援助台湾的计划,在中法海上战场颇有影响。本文拟就这一事件的有关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是在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五年的抗日战争时期,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了十年、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十年剿共战争之后,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以灭亡全中国为目的的侵略战争,已由东北扩大到华北、华东,整个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危险的条件下实现的。抗日战争时期,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但是国内的阶级矛盾依然存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由于日本侵略者的大举进攻,引起了  相似文献   

19.
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并在中国西南的滇缅方向制造了一个新的战场,即滇缅战场。滇缅战场既是中国抗战的一部分,又是一个跨国战场,即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对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局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多年来,由于诸多原因,作为中国抗战大后方重要组成部分的贵州,其在抗战中所起的作用一直被“二战”史学家们所低估和忽视,重新评估贵州在“二战”中的战略地位特剐是在滇缅战场中所发挥的作用,是贵州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日本是一个地理环境狭小、人口只有12540万(1993年)的小国,但在历史上,却屡屡发动一系列对外战争,充分体现了其民族沙文主义的色彩.探讨日本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思想,我们不难发现其民族宗教"神道教"与其军国主义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日本"神道教"在日本军国主义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既促成了历史上日本的多次对外战争,也是二战后,为什么日本作为战败国,虽接受了远东军事法庭的审判,但其军国主义的思想却阴魂不散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