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图腾文化痕迹看中韩古代民族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韩两国古代民族,皆有以鸟为图腾者,由此深入探讨,可见古代中韩两国之间密切的血缘与文化联系。  相似文献   

2.
生肖文化由古老的“图腾”发展而来,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民俗文化。中国的生肖文化源远流长,在隋唐时期传入朝鲜半岛,并很快融入于当地的民俗中,也成为今天韩国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站在文化传承大同的前提下,从文化词汇学的角度对中韩两国生肖文化的传承以及发展略作分析。可以发现:韩国稀少甚至没有的动物形象,其喻意基本传承于中国,词汇比较贫乏,或是完全来源于汉语;中韩两国各有能代表其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动物形象;中韩共有的动物形象,其喻意比较接近,词汇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3.
<五藏山经>记载了大量的山神,学者或将其归入自然崇拜;或因山神形象多是"动物的变形"而将其归入图腾崇拜.然而,<五藏山经>中具有"虎"特征的神与一般的"山神"有明显不同,或与"帝"有密切的关系,或于神界有司职,或与居住地无密切关系,或兼而有之.因此,<五藏山经>中"虎"的文献与"自然崇拜"及"图腾崇拜"皆无直接的关系,只是"虎"图腾在后世神话中的遗留.  相似文献   

4.
赵东初 《小读者》2010,(4):42-42
老虎是韩国人最喜欢的动物之一,老虎几乎等同于神或人的化身。有学者说,如果说中国是龙,印度是大象,埃及是狮子,那么韩国神圣的动物象征首先就是老虎。在历史上,韩国一度被称为“虎谈国”。因为在各种神话传说中,老虎出现的比例非常高。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生肖     
爱岗敬业鸡年举例:2005年、2017年、2029年属鸡的名人:唐玄宗、王安石、黄庭坚鸡是十二生肖中唯一的禽类,可见是非常特殊的。中国神话传说中,有一个地位仅次于龙的神兽——凤凰,便被认为是取材于鸡的形象。上古先民选取孔雀、雉鸡等禽类的某些特征创造出凤凰图腾,希望保佑部落吉祥太平。  相似文献   

6.
西王母在中国神话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古籍记载和学界的说法分歧颇大,有提土地名、国名说的,有赞成兽名、人名说的.有坚持神名说的。就是同一部书,也往往前后不一,相互梧。而综合诸说,似以氏族名称(即氏族图腾)看待较为合理。据此,可以由西王母的形象特征及其虎图腾,进一步看到西王母与二昊和氐、夷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前人常用“龙虎狗”品评“三杰”——三个在某方面成就相去无几的同时代人物。如《世说新语·品藻》: 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量。“龙”是传说中的图腾生物,具有神性,有“卧龙”之称的诸葛亮自是当之无愧:“虎”为百兽之王,龙虎并称,不相上下,有“弘量”的诸  相似文献   

8.
中韩两国都有着悠久而又灿烂的文化,其中的谚语是很丰富多彩的.它既是人民大众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得出的知识和经验的高度概括,又是人民群众语言浓缩的精华、群众智慧的结晶.中韩谚语数量很多,形象生动,内涵深刻,明显地反映两国语言、文化、历史、社会、民族心理等等.本文将对中韩两国谚语的文化内涵略作比较.一、相似的中韩谚语中韩谚语当中有许多相似的一面.这样说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由人类共同的认识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9.
西南民族民间童话源于神话,属“羲娲系统”.其衍生于图腾崇拜,逐渐演化为龙、虎、凤型童话.童话中的龙、虎、凤形象,是劳动人民在现实与幻想交织中,概括了龙、虎、凤习性,注入了人的思想的一种艺术创造的结果.这种艺术创造是人和龙、虎、凤的统一,现实和幻想的统一,它使童话中的龙、虎、凤形象呈现出复杂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节日文化作为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人文色彩,集中体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精华。而中秋节作为中韩两国都具有极高地位的岁时节日,对于研究两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文章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从多个角度逐一分析两国中秋节的文化特点,对中韩两国中秋节的萌芽、食俗、习俗进行比较,详尽说明中韩两国中秋节的共性与差异,并且总结中韩两国中秋节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的变迁。通过两国对于传统节日传承的差异性来倡导如何在当今社会中传统节日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1.
崇虎,敬虎又惧虎,虎成为某种象征而不是一般意义的动物,嫁家送《四方八虎图》至少可以表明这样几点意义:一是告诉子孙别忘了我们是虎的子孙,虎是我们彝族的“族徽”标识;二是祈求虎——祖先驱邪避祸,保佑子孙成长壮大,这又是一种祖先崇拜的的曲折反映。《四方八虎图》是彝族远古先民图腾崇拜,古老朴素阴阳观的反映,它多层次地反映了彝族独特的审美观和民族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2.
早在战国时期,虎文化在西南边陲的滇池地区已经非常鼎盛。西南地区的彝族、哈尼族、纳西族、拉祜族、土家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中,存在着浓厚的虎图腾崇拜信仰,其中尤以云南双柏县彝族的虎崇拜最具特色。这些崇虎的文化现象,应与古滇国虎文化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古滇国青铜器中所表现的虎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对解读西南地区虎文化的起源与兴衰,有着不可取代的多学科价值。  相似文献   

13.
傩仪,源于以驱鬼逐疫为主要目的的古老傩祭仪礼。在早期傩仪中,动物图腾占主要地位,随着傩仪主体由神对鬼的驱逐变为人对神的请求,傩仪的民间性、随意性和狂欢性逐渐增强,傩仪向傩戏转化。云南双柏小麦地冲彝族以虎为图腾,其虎傩也经历了由图腾祭祀到戏剧雏形的转变,现今虎舞中的请神、酬神、送神保留了虎傩的文化痕迹,而表演性的生产舞蹈则属于戏剧的雏形,展现的是人性的娱乐需求。  相似文献   

14.
李福军 《云南电大学报》2011,13(4):51-54,64
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云南省双柏县彝族"老虎笙",是一种有关图腾崇拜的乐舞,其舞蹈动作是以彝族的虎图腾为依据的,是一种戏剧化了的图腾祭典,它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间智慧,保留着许多原始遗韵,是彝族文化特征的标志,体现彝族人民的生命本质特性,这种艺术形式的传承对本民族的延续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龙凤图腾与装饰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源于人类对生命的崇拜与幻想的古老的图腾活动,虽然早已随着时间的流逝沉埋于不复再现的年代之中,但正是人类这种最为原始的、梦幻般的想象使得自己从初始的混沌状态里醒来,艰辛地寻找与创造首。尽管图腾形象并非为审美而创造,但由此幻化出的具有浪漫主义美感的龙凤纹样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当之无愧是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之灵魂。  相似文献   

16.
老虎笙因其具有图腾舞蹈的特征,受到学界的关注。本文以笔者在老虎笙的传承地小麦地冲所做的田野调查为例,试图解读老虎笙在舞蹈动作、舞蹈构图和舞蹈服饰三个方面的艺术特色,以求呈现老虎笙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17.
重读《活着》:探析余华创作思想的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华在《活着》中塑造并讴歌了一个做稳了奴隶的阿Q式的福贵形象,表达出他对“活着”的庸俗理解。论文重读《活着》及其前后的其它作品,探析余华创作从“狼图腾”到“牛图腾”的思想流变。  相似文献   

18.
《聊斋志异》向杲化虎复仇,是一种复仇主体精神压抑释放的奇特方式。化虎之后的人而虎,虎而人,虎外而人其内,使主人公向杲与"复仇相助者"合二为一,复仇主体具有了隐身和复仇的能力。化虎道具,在以往故事中即有。化异类以复仇,来自佛经故事的基本艺术机杼。在"六道轮回"的佛教理念中,前世仇怨可在今世雪报,而报仇的复仇主体可能转世为某种动物。"虎皮",与其他相关道具一并得蒙蒲松龄青目,也可能模仿了佛经叙事。佛教生死观也被吸收融合,幻化故事为之更具有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原始意象的图腾,它蕴含着民族远古时代的记忆和信息,是民族的神性之源,价值之源,是全部种族记忆和文化心理的结晶。试图从意象角度出发,将南永前诗歌中的意象分为原始祖先图腾意象、动物图腾意象、自然风物图腾意象三大意象系列,并对其加以分析,表达出诗人呼唤"世界圆融"的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20.
古书中的燕子从《诗经》奠定的“玄鸟——图腾”、“燕燕——离别”等意象模式开始,走出了脉络分明的文学意象发展之路,其各种意象的融合在唐代呈现出空前繁盛的局面。唐人在文学意象的使用上,燕子作为神鸟、图腾象征的主题明显减少,注重其自然习性描写的篇章大幅增加。唐诗中燕子意象的发展,展示了唐代文学创作逐步摆脱蒙昧的时代意识、文人象征性思维得到拓展,以及文人生命情怀进一步延伸等时代特征,展现了唐代文学创作主体积极影响社会意识的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