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新闻界著名的老前辈戈公振先生,面对大 千世界,看到的情景是: “空气中充满了新闻,到处都在等候新闻采访人。”这是何等了不起的新闻冲动啊,我们从中感受到了新闻记者那神圣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2.
蔡斐  陈玲霖 《青年记者》2009,(24):97-98
长期以来,“新闻自戈公而有史”的.论断奠定了戈公振在中国新闻史学界上不可动摇的地位。一本洋洋洒洒的《中国报学史》成为戈公振一生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实际上,“戈公振是中国新闻事业史上不可多得的全才”,除了对新闻史学的研究,戈公振在新闻教育、媒介经营、新闻实务等诸多方面都颇有见地和建树。  相似文献   

3.
董斌 《新闻前哨》2005,(10):26-26
戈公振说:“空气中充满了新闻,到处都在等候新闻采访人。”瞬息万变的世界风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新闻素材。但新闻事实蕴藏在事物的变化中,要靠记者去发现和捕捉。无论是刚踏入新闻之门的年轻人还是从业多年的老记者,脑中时常盘旋的问题是:哪里有新闻,有什么值得写?谈的都是新闻发现问题,更进一步说是发现新闻线索的问题。如何从众多的事实中敏锐发现有价值的事实写成新闻报道,是新闻记者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集中体现。实践证明,发现新闻是比写作新闻更重要的能力,不断发现并报道新闻,是新闻记者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我国早期著名记者戈公振先生诞辰100周年,江苏省东台市人民政府在戈公振故居内举办了戈公振生平事迹展览,参观者络绎不绝。戈公振是我国20年代和30年代初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进步记者,又是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奠基人和我国早期的新闻教育家,他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我  相似文献   

5.
蒋忠波 《编辑之友》2010,(3):101-104
戈公振,江苏东台人,我国著名的爱国报人、新闻学者和新闻教育学者。戈公振先生参与报纸编辑工作的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1912年,当时他参加了《东台日报》的编辑工作,担任图画编辑。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新闻自戈公而有史"的论断奠定了戈公振在中国新闻史学界上不可动摇的地位.一本洋洋洒洒的<中国报学史>成为戈公振一生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实际上,戈公振是中国新闻事业史上不可多得的全才",除了对新闻史学的研究,公振在新闻教育、媒介经营、新闻实务等诸多方面都颇有见地和建树.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细微,界目前有关于戈公振先生在上述领域的思想研究已有涉足,遍查文献.尚未发现有关戈公振新闻法制思想的系统研究成果.本文开拓这一研究课题,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戈公振先生是我国著名新闻学家,对新闻摄影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曾多次出国考察,寄回大量新闻图片.本文以《良友》为中心,系统考察了第22期至111期相关图像,论述了《良友》对戈公振国外行踪的图片报道,分国际联盟情况、苏俄情况、艺术情况三部分阐述戈先生从国外寄给《良友》的图片,并在此基础上解析了戈公振国外新闻图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1990年11月27日,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记者、新闻史学家、新闻教育家戈公振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由上海市新闻学会、上海新闻工作者协会、上海市政协文化委员会、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上海市社科院新闻研究所和上海市图书馆共同主办的“纪念戈公振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会”,于12月1日在上海市政协举行。参加这次纪念活动的,有全国记协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赵超构,全国新闻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新闻学会会长马达,上海市新闻学会副会长、市政协文化委员会副主任邹凡扬,上海市新闻学会副会长徐学明、张林,上海市记协副主席陈念云、宋军、秘书长张锦棠,上海市委宣传部报刊处处长柴之豪,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丁淦林,复旦大学教授余家宏、舒宗侨,老新闻工作者陆治、杜绍文,江苏新闻学会秘书长张(氵圣)德,以及上海新闻界、文化界150余人。纪念会由马达同志主持。戈公振先生的侄子、著名翻译家戈宝权专程赶来,参加了纪念会;戈先生之子戈宝树,以及老新闻工作者马荫良提交了书面发言;全国政协常委周巍峙同志为会议发来了纪念词。本刊编辑部也参加了这次纪念活动。会后,约请上海新闻学会整理出部分同志的发言。限于刊物篇幅,本刊发表时做了删节。  相似文献   

9.
本剧将向观众介绍的是:我国二、三十年代杰出的爱国新闻记者、新闻教育家、新闻史学家——戈公振先生。(一) 关于主题意蕴的把握《戈公振》是“江苏爱国名人电视系列剧”新近推出的又一重要人物,亦是《朱自清》的姐妹篇,拍出新意,并非易事。戈公振的一生给我们留下这样的印象:强烈的爱  相似文献   

10.
章会 《中国记者》2022,(9):100-101
<正>“新闻眼”一定来自基层,基层永远是新闻的富矿。在党报从业26年来,除了3年任时事编辑期间,我基本没有脱离基层,即使在做地方新闻版、一版的夜编,白天我也常常跟随12个县市区的跑线记者下乡,陆续走遍温州各县市区的田间地头、山区海岛。一、下基层,新闻会鲜活地呈现在你面前“空气中充满了新闻。到处都在等候新闻采访人。家家屋里都藏着新闻,处处交易的地方也是如此。新闻是用不着去制造;新闻是存在的。新闻必等人去寻觅。”著名新闻学家戈公振的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新闻的源头在基层、在现场。  相似文献   

11.
1985年11月27日是我国著名爱国进步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开拓者和我国早期的新闻教育工作者戈公振先生诞辰九十五周年(1890—1935),10月22日是他逝世五十周年的忌辰。为了纪念戈先生对中国新闻事业的重要贡献,缅怀他献身新闻事业的美好品德,由全国政协文化组、文化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新闻学会联合会、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共同发起,于11月27日下午三时在全国政协礼堂三楼大厅举行“戈公振诞辰九十五周年纪念会”。在京的新闻界、文化界、出版界的知名人士及其亲属和新闻学研宄者、教育工作者共三百余人出席了纪念会。纪念会由戈公振先生的生前友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胡愈之主持并在讲话中介绍了戈公振的生平事迹。中国新闻学会联合会会长胡绩伟,著名女作家陈学昭(书面发言,由戈扬代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顾问谢冰岩,著名翻译家戈宝权,戈公振之子、美籍华人戈宝树博士,戈公振家乡的代表吴廷青等都在纪念会上讲了话。胡绳、周绍铮、周巍峙、王揖、姜椿芳、周而复、王子野、赵复三、萨空了、张友渔、邓季惺等出席了纪念会。现将这次纪念会上的发言刊载如下,作为本刊对戈公振先生诞辰九十五周年的纪念。  相似文献   

12.
戈公振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会,去年11月27日在戈公振的故乡江苏省东台市举行。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孙家正,全国政协常委周巍峙、中国记协常务书记杨翊,戈公振先生的亲属、著名翻译家、文学家戈宝权和著名核物理学家戈宝树同省、盐城市、东台市党政领导,宣传、新闻、文化、出版等部门的负责人,以及各  相似文献   

13.
戈公振先生长期从事新闻报业工作,是我国三十年代著名的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史学研究的第一个开拓者。一本30万字的新闻学论著《中国报学史》的出版,不仅决定了戈公振在中国新闻史学研究中的先驱地位,而且揭开了我国新闻史研究的新的一页。《中国报学史》的重要价值首先是在于她的系统性。该书按照时间顺序把我国从古到今的新闻事业作了全面的阐述和分析。戈公振为我们所勾勒的中国新闻事业史轮廓清晰明了,这正是由于其资料浩瀚,有史有论,内涵丰富殷实。  相似文献   

14.
戈公振先生是旧中国一位杰出的爱国新闻工作者;又是一位流芳后世的新闻学学者,对我国新闻业史作出了开创性研究;同时,他还是一位在我国早期从事新闻教育工作作出了很大贡献的人。戈公振先生集名记者、学者和教授于一身,三位一体,相互促进。今天,我只就他如何把三者密切地结  相似文献   

15.
戈公振是江苏省东台市人。今年11月27日是他的一百周年诞辰。在公振先生百年诞辰的前夕,我有幸到东台市访问了他的故居和设在故居内的戈公振纪念馆。戈公振故居座落在东台市城区的兰香巷11号。走进先生的故居,在纪念馆的第  相似文献   

16.
江凌 《今传媒》2010,(3):112-116
什么是新闻史?什么是历史研究的内涵?中西学者有不同的回答。戈公振先生曾说:"所谓报史者,乃用历史的眼光研究关于报纸自身发达之经过,及其对于社会文化之影响之学问也。"[1]知名新闻史家方汉奇认为,"新闻史是一门研究新闻事业发生发展历史及其衍变规律的科学。  相似文献   

17.
戈公振(1890~1935年)是中国近现代的著名新闻学家。他1913年到上海有正书局工作,次年入著名的《时报》馆任编辑,前后工作十五年,历职至总编辑。1929年又参加《申报》工作,任总管理主任等职。其间,他还先后任国民大学、南方大学、大夏大学、复旦大学新闻系教授。戈公振先生是中国近代新闻学的奠基人之一。同时,他也是新闻所有权保护的倡导者之一。清末,中国政府也颁布了著作权法(律)。但还不完善。尤其是《大清著作权律》规定:“各种报纸记载政治及时事上之论说新闻”,都不能获得著作权。可见,清末的著作权法对新闻作品是不给予著作权保护的…  相似文献   

18.
报人戈公振(1890~1935),作为民国新闻史家,一直以“著名的爱国、进步的新闻工作者”、“伟大的爱国主义者”的历史正面形象流传后世。①但是,近几年陆续出版的港、台及大陆民国报人回忆录,很多涉及戈公振的婚恋隐私或“绯闻”,令人产生“另一个戈公振”之感。  相似文献   

19.
由东台市人民政府、江苏电视艺术家协会、江苏电视台联合摄制的电视剧《戈公振》。是第10部江苏爱国名人系列电视剧,也是第一部为我国新闻记者立传的电视剧 戈公振(1890—1935),江苏东台人,我国近代著名爱国记者、新闻史学家和新闻教育家。电视剧《戈公振》以文献体记实手法,凝炼而真实地再现了戈公振20余年的报业生涯,展示了他下新闻事业相  相似文献   

20.
蔡斐 《青年记者》2007,(20):91-91
戈公振在新闻学教育方面有着巨大的历史贡献。他不仅先后被国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大夏大学等沪上名校争相聘为教授,主讲《访事学》和《中国报学史》,就连时任北大校长的胡适先生也亲自来函,意欲邀请他前往北京大学讲学。在大学讲课的同时,戈公振还亲自发起成立上海报学社,从事新闻学术探讨,组织短期新闻培训班等活动,使之成为旧中国时期上海地区存在时间最长、影响较大的新闻学术团体。另外,他还先后两次出国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