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本文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切入点,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共产党在80多年革命和建设中得出的最宝贵经验等三个方面,论证了"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这一观点;又在先进性层面、广泛性层面以及主体的意识三个层面,对正确理解和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为人民服务作了分析,较好地解读了胡锦涛总书记"八荣八耻"精辟论述中的"以服务人民为荣"。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共中央办公厅于2013年12月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我们采取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现场访谈法,对某地方高校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经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提出"三平台二载体一体制"的对策建议: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平台,形成"点—面—群"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体系;以主题教育活动为平台,全面推进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以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平台,深入开展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以重大纪念日为载体,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以新媒体为载体,传递正能量;构建"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及政治保证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这一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话语体系,实现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是政治话语和大众话语的有机统一,成为当代中国的主流话语。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国际新形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造就的中国日益崛起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成功正日益消除传统社会主义给世人留下的"阴霾",不仅在事实上促使中国走向富强,更重要的是它以一种全新的理念"扩容"了社会主义的时代内涵,在国际上重新标树了社会主义的新形象.30多年以来,我们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核心理念全方位地展示了社会主义在国际社会中的"改革开放"、"合作稳定"、"负责任"、"理性"的新形象,不断将科学社会主义的精神内核和时代精神与当代中国相对接,成就了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规定了在"纲要"课程中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帮助大学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强化大学生对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等德育内容,培养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操守。"纲要"课教学必须探索和创新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教学手段。对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创新研究"课题组进行了专题研究,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人作为肩负保家卫国使命的光荣群体,更应该是弘扬爱国主义的实践者和先行者.  相似文献   

7.
张广斌 《中国德育》2011,(10):54-5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学校是主阵地,课程教学是主渠道,中小学生是关键。本研究探讨了以课程为载体,以"进课程、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四进"为环节的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模式,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修订稿")在"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和"教学建议"等三个部分都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此外,在"教材编写建议"部分强调:"教材编写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内容和本质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观念,也是学校德育的核心思想。下面简要分析思想品德课程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  相似文献   

9.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做出了科学解答,为大学校园先进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为大学生三观教育提供了范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理论基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目标指引.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动力,以社会主义荣辱观营造道德氛围.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深厚的理论渊源。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回答了"为了谁"的价值追问,揭示了"依靠谁"的力量之源,明确了发展成果"由谁共享"的重大命题。要实现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应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11.
欧里庇得斯的悲剧《希波吕托斯》,拉辛的悲剧《费德尔》及茨维塔耶娃的悲剧《费德尔》均以希腊神话的原型形象费德尔为主人公,且沿袭了希腊神话母题的原始形态。其中,欧里庇得斯与拉辛的悲剧表现了男性对女人作为主妇地位的亵渎意识这一共同主题,但因作家价值取向的不同,茨维塔耶娃的作品却成功的改变了这一传统主题。  相似文献   

12.
3种蓝莓防热害处理结果表明,采用挂设遮阳网处理枝条新梢焦头比例下降97.13%,微喷灌处理下降87.85%,沟灌增湿处理下降16.13%。3种防热害处理都降低了田间温度,挂设遮阳网处理平均温度下降了1.2℃,微喷灌处理下降了0.5℃,沟灌增湿处理下降了0.3℃。不同处理的环境相对湿度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微喷灌处理平均相...  相似文献   

13.
古代学者关于离合的只言片语,表达了他们对离合的基本看法:提出了离合起缘于谶言的观点。虽然未明确地提出离合的两种不同形式,但叶梦得等学者的观点使我们有根据认为,他们曲折地表达了离合的两种形式:“作者离,读者合”,“作者合,读者离”;用析字来概括“作者离,作者合”这种离合现象。  相似文献   

14.
从媒介生态学视角看高校学报的生存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报作为社会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的运作和传播过程,要受到传播场中各种因素的影响,是各种生态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必须改变传播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的现状,通过人为地施以积极有益的影响,来调节学报与生态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构建人--学报--社会系统的和谐关系,保持它们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法律文化同构性的产生具有广泛而又深刻的社会基础,这种社会基础集中体现在以全球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为代表的物质基础,以人类共同的文化价值诉求为代表的思想文化基础,以法律文明运动的统一性趋向为代表的法律事实基础,正是如此丰厚的社会基础才孕育出法律文化的同构性。  相似文献   

16.
本认为,法治行政意识是法治意识在行政领域的体现,是法治精神渗透于行政主、客体的观念和行为中而形成的社会意识。它由公共意识、法制和法律至上意识、正义意识三大要素组成。章从行政主、客体两个方面分析了这三大要素的内容,并进而指出国民法治行政意识中存在的种种不足。  相似文献   

17.
对文化素质教育特征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素质教育的基础性是由文化素质的基础性决定的,文化素质教育具有基础性、精神性、内在性、非功利性、民族性和稳定性等特性,只有加深对文化素质教育的认识,才能推动文化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共产党宣言》由马克思于1848年1月在布鲁塞尔独立完成。它的创作深受恩格斯独立写作的《共产主义原理》影响,语言风格和行文方式也很接近于恩格斯。但是《宣言》的确是由马克思一人写作,这就使得后人对于《宣言》的思想主导者身份产生了分歧和追问。对比《宣言》和《原理》,不难发现二者的根本差异是《宣言》中所体现出的对唯物史观的娴熟应用和阐述。因此,唯物史观的创立者理应是《宣言》的思想主导者。然而,首次公开论述唯物史观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的原文稿显示,恩格斯是《形态》创作的“主笔”,其正文的字迹都是恩格斯的。不过,从思想深度、哲学逻辑和行文风格上看,《形态》也像是马克思的“独立”作品。因而学术界对唯物史观的创立者身份,至今也存在着较多的争论和疑问。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的中国,法治论经历了被孙中山肯定,蒋介石否定,邓小平、江泽民再次肯定的三大阶段.法治论在中国土地上生根,符合唯物辩证法揭示的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珍视来之不易的法治抉择,走依法治国的历史必由之路,在党的领导下,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努力奋斗,这就是我们从法治论在20世纪中国所经历的发展过程中所得到的有益启迪.  相似文献   

20.
"理一分殊"这一命题具有丰厚的思想渊源,具体提出是程颐回答他的学生杨时关于张载<西铭>的疑问时说出的,朱熹则做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理一分殊"不但是程朱理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理学中扮演着方法论的角色.程朱利用"理一分殊"解决了世界万物如何产生以及世界万物统一于什么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决定了程朱理学的哲学性质和发展方向.正是由于"理一分殊"这一方法的运用,使得程朱理学大大超越了先秦儒学、道家哲学和佛学关于宇宙生成和万物统一性的论述,使理学成为更缜密、完善、思辨性更强的哲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