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唐代文名传播是从传播学的视角研究文人文名生成的过程及其特点。唐代科举考试录取不仅看卷面成绩,应试者的社会名声大小也是重要参考。唐代文人通过干谒、作品传播、漫游、隐居等方式,获取文名,从而在科举与仕途上占据有利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李世进 《新闻爱好者》2011,(14):130-131
唐代文名传播是从传播学的视角研究文人文名生成的过程及其特点。唐代科举考试录取不仅看卷面成绩,应试者的社会名声大小也是重要参考。唐代文人通过干谒、作品传播、漫游、隐居等方式,获取文名,从而在科举与仕途上占据有利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从事唐代文学及文化传播学方面的教学已经多年,一直盼望有一本内容相互关联而又可供使用的参考著作,屡屡不能实现.2009年,柯卓英教授出版了大著<唐代的文学传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最近如愿得赠一册,手持大著循循读来,受益匪浅之后引发些许感受,现借助阅读并学习柯著的机会将笔者关于唐代文学的传播方面的学习体会行之成文,与同行专家探讨.  相似文献   

4.
文学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传播文化的助推器。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然而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成效却并不显著,优秀作品缺乏优秀译者,对外传播形式过于单一,缺少营销推广,版权代理制度不成熟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步伐。文章结合中国文学传播的历史和现状,从传播模式的五个环节去探析中国文学传播的困境及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为中国文学文化传播提供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何跞 《兰台世界》2016,(9):112-114
元代江西庐陵一地的文人较多,诗文皆盛,具有较大的文学史和地域文学研究的意义。它是元代诗文的一个地域标本,承宋而来,是当时南方文坛的重要代表。学术界对元代庐陵文学的研究很少,尚待补缺。研究元代庐陵文学,应该注意避免封闭式的地域研究,避免以作家或体裁来分章例体的旧式研究,而将其置于元代文学大背景下,着眼于文学整体的风格、思想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唐代幕府与唐代小说的繁荣关系甚密。首先,幕府聚集了大批气类相投的文士争相参与小说创作;其次,幕府业余生活丰富、宴饮聚会频繁、幕府闲谈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再则,幕府文人因入幕、出幕、聘问等原因,出入于使府、馆驿中,其流动性为素材搜集、小说传播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7.
希腊神话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个部分。她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性和开放的人文理念赢得了世界文学的青睐。在西方世界,希腊神话在其对外传播过程中通过口语传播、战争传播、文学传播和艺术等途径和形式,完成了其对外传播之旅。而希腊神话在中国的传播,除了西方传教士的传播,主要集中在"五四"运动以后以周作人为首的一些文人的翻译和推广上。希腊神话的跨文化传播,也为中国文化建设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陶敏、李一飞编著的《隋唐五代文学史料学》(“中国古典文学史料研究”丛书之一种)是一部上乘之作。众所周知,文学研究必须以文献研究为基础,文学文献研究是文学研究前期必不可少的环节,所以对各种史料的搜集、鉴辨和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陶敏等长期从事唐代诗文的文献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学  相似文献   

9.
媒介地理学为媒介传播、文学传播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学术生长点。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流派,海派文学的生成与建构与上海这一地域环境密切相关。"京海"之争中上海文人以地理集聚的形式为之确立了合法性,上海的报刊媒介则为其发展提供了颇具传播力的现代公共空间,而世界主义的文化理念铸就其文学现代性的内核。  相似文献   

10.
文学,尤其是诗歌艺术,到唐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达和繁荣。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研究影响唐代文学繁荣和发展的多重原因,除了政治昌明,社会稳定之外,从文化教育制度和用官制度等多方位研究,可以使我们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上个世纪70年代末,学术重新步入正轨后,唐代科举与文学发展相关的  相似文献   

11.
唐代,诗歌不光是文学大潮的主流,更是唐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唐诗的繁荣也对唐人的信息传播活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唐诗就像一种原始的报章文体一样,而一些优秀的唐代诗人则无意识地充当了新闻传播者.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学出版走出去要建立创作意识、翻译意识与出版传播意识之间的联动机制。成功推进文学出版走出去,出版集团应与作者、译者及海外出版机构紧密合作,将文学作品的创作、翻译与出版传播视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并努力建构其联动机制,从而促进中国文学翻译作品的海外接受。  相似文献   

13.
唐朝初期社会生产力发展迅速,从贞观到开元(公元627—741年)这一百多年间,社会经济持续上升,终于使唐代成为汉族文化的发皇时期.不仅在艺苑上百花争艳,其它各个文化领域,包括新闻传播活动在内,也都显示出长足的进展和创新的活力."新闻"观念的产生,宫廷"条报"和藩镇"邸报"的出现,都是在这一时期;官方新闻的发布,虽然并不起始于唐代,然而真正形成一套完整的传通渠道,也还是在这一阶段.可以这么说,中国的新闻传播活动,形成一种社会性的事业,似应从唐代算起.在探讨古代新闻活动时,往往涉及到对"新闻"概念的理解.有些人把古代的"左史记行,右史记言"视为新闻记录,将烽火台点燃狼烟看作新闻传递,这样就必然使新闻的概念无限扩大,造成研究工作中的混乱.  相似文献   

14.
戴伟华教授的《唐代文学研究丛稿》是他继《唐代幕府与文学》、《唐方镇文职僚佐考》、《唐代使府与文学研究》之后的第四部著作。与前三本专著不同的是,《唐代文学研究丛稿》是一部有关唐代文学研究的论文集.其中收录了三类论文八篇,包括在大文化背景之下对作家创作的探讨和考辨、在宏观视野下对研究领域拓展的思考和在方法上所作的富有成效的努力,颇多创获,集中体现了戴伟华先生的学术研究风格。兹将此书的研究特色略作介绍。一、考证精审实事求是整体言之,戴伟华先生注重材料与观点、考证和理论相结合的学术风格在本书中得到了充分…  相似文献   

15.
以凝重浑厚的风格、沉蕴宏博的史料、自然灵动的文笔和透辟精到的论述,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多层次、多趋向地进行唐代文学的整体考察和深度开掘,是傅璇琮先生治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如果说《唐代诗人丛考》最初显示了这个特点,那么,从《李德裕年谱》到《唐代科举与文学》则标志着他的这种探索和追求的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6.
薛天纬先生是唐代文学研究领域一位著名的学者,《唐代歌行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是他的重要著作之一,亦是唐代歌行研究中具有填补空白意义之作。《唐代歌行论》一书近38万字,由上篇"溯源"、中篇"衍流"和下篇"正名"三部分构成。"溯源篇"考察歌行  相似文献   

17.
尤聪 《今传媒》2013,(1):129-130
唐代饮茶的风气十分普遍,茶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唐代上至王公贵族,下到黎民百姓,都有饮茶的习惯,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茶文化在唐代的最终形成,决定了唐代在中国茶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茶经》一书的问世、茶市的兴盛、茶税制度的建立、饮茶的外传等都无可辩驳的证明了唐代的茶文化打开了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性一页,是中国茶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也跻身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林。本文拟对唐代茶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谈一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8.
论文以唐代《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等类书对屈宋辞赋作品传播流布的推动为个案,具体探析唐代类书的文学传播功能。并以此管窥类书对古代文学作品除总集、别集这一主要传播通道之外的补充传播功用,揭示类书在古代对普及文学作品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9.
别离是一个永恒的文学母题。别离文学体现了人际传播的典型特点。"骊歌"唱和、酒宴送别、折柳相思、赋诗赠别等富于仪式感的场景,包含和折射出诸多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的民俗文化特征,在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与融合中,凸显出深厚的民族心理、文化根性、生命意识,表现出别离文学之于人际传播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20.
《悉昙章》是古代印度人学习拼写梵语的一种初级教程,中古时期随佛教传入中国后,在中国僧俗间受到普遍重视,并对中国的语言、文学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如汉语音韵学中的等韵学、文学中的诗文声律理论、敦煌发现的《悉昙章》歌辞等都是在它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但翻检中古时期的各种内、外典目录,《悉昙章》几乎未曾被著录过,目前保存下来的《悉昙章》,也只有唐代智广的《悉昙字记》一种。那么,当时《悉昙章》传播的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