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不少语文教师特别是年轻语文教师.把语文教学的任务理解为只是“教课本”.从第一篇课文教到最后一篇课文就算完成了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教每一篇课文.往往也是从作者背景介绍开始,讲第一段、第二段……然后中心思想、艺术特色、练习一、练习二……然后又教下一篇课文.上课照本宣科。教学依照一个固定的套路,  相似文献   

2.
《春夏秋冬》是一篇识字课文。教学这篇课文,要根据第一学段教学目标和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借助课文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等引导学生熟读成诵,让学生发现每组词的结构特点、了解词语的意思、感受语言的韵味。这样,让学生喜欢汉字,受到文化的熏陶。  相似文献   

3.
(接上期) 三、初中语文新教材第一册的基本内容 与初中语文原教材第一册相比,新教材第一册的教学内容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从编排方式上就可以看出。这种变化必然会引起我们的教学观念及其教学方法随之而起变化。下面我们就来对第一册的教学内容作一番简要的探讨。 1、阅读教学。 新教材第一册阅读教学有6个单元,30篇课文。其中现代文4个单元;每个单元5篇课文;文言文(诗词)2个单元,每个单元也是5篇课文。每个单元由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两类组成。 新教材第一册的单元教学校之原教材,其内涵和外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七、一课多篇一课多篇 ,也称一次多篇、多文联教 ,有时也称比读、联读。简言之 ,就是在一次教学过程中教学几篇课文 ,或者是在一节课中教学几篇课文。一课多篇是一种教学设计的思路 ,也是一种教材处理的方式。它的设计目的 ,一是让教学更好地顺应教材 ,二是进行高效率的阅读教学。一课多篇教材处理的实质 ,是在分析某几篇课文组合的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之上 ,提出对它们进行教学的最佳角度 ,为顺利地实施教学迈开有指导的第一步。一课多篇式的教学是被教材“法定”了的教学 ,从初中语文教材来看 ,每一册中都有“短文两篇”“诗词五首”之类的编…  相似文献   

5.
通常情况下,我们的教学设计都是就课文教课文,一篇一篇地讲,往往难以使学生从更宏观的层面上去理解文本,提高学生的能力。为了积极打造高效语文,努力实现教学目标,在进行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科学之光”的教学时,我们及时拓展思路,采取了整体设计的教学方案,在完成本单元课文教学的同时,  相似文献   

6.
开学了,你为你的本学期教学工作制定好目标了吗?如果没有,你即将开始的教学工作将走向哪里呢?你是否认为按教材一篇又一篇课文教下去。教完了选用的课文,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了呢?你是否拿到一篇课文,眼里就只有这一篇课文了,只想着如何寻找一个最佳教学切入点,既能突出课文的重点,又能解决难点,并能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可是你想过“为什么而教”吗?你教学的终点在哪儿?你可能真的不知道,因为你没有为本阶段的教学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目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本文系统地展示了《梅兰芳学艺》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以及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和过程。  相似文献   

8.
《第一场雪》这篇文章 ,是作家峻青于 1962年写的一篇有关“雪”的散文。其文语言优美、意境清新、诗意浓郁、情景交融。教学这篇课文时 ,如何紧扣语言文字的训练 ,渗透美育 ,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笔者谈一谈自己的想法、作法。一、初读全文、感知“整体美”。在教学这篇课文时 ,教师在开篇释题后 ,应及时设疑导读 ,通过读懂课文 ,让学生形成对“第一场雪”的整体印象 ,让学生感知“第一场雪”中的整体美———下雪前 ,天气骤然变冷 ;下雪中 ,雪花纷纷扬扬 ;下雪后 ,世界变得粉妆玉砌。学生通过初读全文 ,知道这是一篇结构完美的文章。有了整…  相似文献   

9.
《草原》这篇课文我已经教了好多次了,每次教学都是循着草原的“景美”、“人美”的路子教学这篇课文,效果都不错。一次外出听课时,我被一位教师教学《草原》这篇课文时精彩的课堂生成所折服,同时也不断地责备自己,为什么没有好好地钻研教材,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描写“人美”部分中的其它方面的美呢?上个学期,我又一次教学《草原》这篇课文,于是,我将那位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时所使用的提示性的语言搬到自己的课堂上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中其它方面的美:  相似文献   

10.
第一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河北张建忠一、第八单元教材分析这单元由三篇讲读课文和一个基础训练所构成。三篇课文中有一篇韵文、一篇短文和一篇童话故事,是这一册课文体裁最多的一个单元。这些课文,有的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房屋建设的变化情况,有的赞扬了...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是学生由低年级进入中年级学习的第一篇课文。教学时,教师要对课文进行深入解读,围绕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进行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掌握学习的方法,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简约而不简单”是一句人们熟知的广告语。不过,这句话倒比较贴切地概括了略读课文教学设计的一般特点。透过左容、陈渝老师的两篇略读课文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看出,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都应简约,但不应也不能简单。  相似文献   

13.
第一单元围绕“亲情”选编了《礼物》《平分生命》《妈妈的葡萄》三篇主体课文,选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因素,在教学中结合课文自身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体会、感悟文中所蕴含的拳拳亲情。  相似文献   

14.
【教学思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专题四“慢慢走,欣赏啊”中的第一篇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我多次公开执教这篇课文,我很清楚这篇经典之经典的课文的分量。以往几次的教学都是把景物描写作为教学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景物描写的手法和技巧,进而学会能够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15.
罗大章 《贵州教育》2009,(21):46-46
今年又上七年级两个班的语文,七(5)班和七(7)班,这是我第三年接七年级语文课了。第一节课堂上,我简单介绍本单元课文的教学目的、各篇课文的教学要求以及对学生提出要求完成的教学任务。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下,边讲边进入课文主题,不知不觉中,在学生还没回过神来的情况下,我已经把课文《在山的那边》背诵完了,这才叫学生打开课本来看。  相似文献   

16.
《花未眠》是首次入选高中语文教材的一篇新课文,由于可资借鉴的教法不多,因而为教师的创新教学提供了广泛的想像空间,这里是本人教授这篇课文时的设计方案,相信对那些正积极进行语文创新教学探索的老师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麻雀》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教学这篇课文,教师要根据单元教学目标,正确选择教学内容,通过整体感知、学习表达等途径,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理解老麻雀的护犊之情,掌握作者如何写清楚事件发展的整个过程,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习作表达能力,为单元写作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8.
《自己去吧》是“九义”教材第一册新入选的课文 ,由两段句式相似的对话和两幅图画组成。第一段是小鸭和鸭妈妈的对话 ,第二段是小鹰和鹰妈妈的对话。故事告诉我们 :只要勇敢地锻炼自己 ,就能成功 ,不能事事都依赖父母。在教学这篇课文时 ,根据低年级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 ,可采用“一读、二演、三练”的形式进行教学。一读 ,理解内容。教学这篇课文 ,应体现低年级教学的特点——多读少讲。在指导学生读的过程中 ,去理解词句 ,领会思想感情 ,以“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可分三步来进行…  相似文献   

19.
关于“文本”的定义,向来有多种阐释,这里,我只将其定位为语文教科书中的具体课文。因之,我所言说的“文本价值最大化”,实际上也就是教科书中一篇篇课文的教学价值的最大化,是这些课文满足语文课程需求的教学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李本聪 《云南教育》2007,(10S):27-27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十一册第三组的首篇,是一篇精读课文。教学要达到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说明方法,还有课文表述的内容。下面是我的一点教学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