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雯 《考试周刊》2011,(45):18-18
欠额翻译就是指译文承载的信息量小于原文的信息量,而超额翻译是指译文承载的信息量大于原文的信息量。本文讨论了超额和欠额翻译的辩证关系,并将之与电影名称翻译的超额欠额联系起来,得出由于语言、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的文化差异,电影片名翻译中超额、欠额现象的存在是必然的,应该在超额和欠额翻译的辩证观点下,采取变通的手法,达到译文和译作的最大等值。  相似文献   

2.
王莉 《考试周刊》2009,(28):43-44
由于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色彩,汉语成语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超额和欠额现象。这些超译和欠译主要表现在语义信息和文化背景的传达方面。因此在翻译实践中,应灵活运用多种翻译方式,再现原文风貌,增强译文表现力。  相似文献   

3.
雷鸣 《考试周刊》2011,(51):22-23
超额与欠额翻译常常是翻译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错误类型。字幕翻译受到文学因素与技术因素的双重限制,超额与欠额翻译所引起的信息量的增减不可避免。文章重新划分了电影类型,分析了不同电影类型的字幕翻译,指出在与时间、空间等技术因素相冲突的情况下,适度的超额或欠额翻译是可以接受的,也是摆脱双重因素限制的折中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于超额翻译和欠额翻译的研究,集中于从文本对比的角度出发,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中寻找原因,并在语言操作的层面上进行规避,但是对“超额”和“欠额”的判定缺乏客观的标准;对“欠额”和“超额”的多样化缺乏解释力;所提出的规避策略收效甚微。本文指出:超额翻译和欠额翻译在翻译过程中产生,由译者的心理活动决定,而翻译过程和译者的心理活动是认知的,因此需要从认知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超额翻译和欠额翻译是翻译中不可避免的现象。语言与文化上的差异无法回答其多样性的问题。超额翻译与欠额翻译是产生于翻译过程中的、由译者的心理活动决定的翻译现象,其多样性源于译者的认知因素和对翻译过程的操控。  相似文献   

6.
中国典籍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把中国典籍翻译成英语,是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最佳途径。但是,由于中国典籍英译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对于国内外译者来说,要想实现译文与原文完全地对等是不可能的,不可避免地将会出现欠额与超额翻译的现象。《论语》是中国典籍的代表之一,对中国文化甚至是世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本论文主要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研究《论语》中出现的欠额与超额翻译现象,此种现象主要是由于译文与原文在两级信息传输过程中出现的文化信息、风格信息、修辞信息以及理性信息方面不对等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从"作者意图"这一概念出发,文章对超额翻译和欠额翻译的概念做了界定,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究.认为理想的翻译应该是译出原著作者的信息意图,让原著作者展示给读者的语境起调节作用,达到传递信息意图的目的.译者对译文读者是否理解原作语境会有错误的估计,以致采取了不当的翻译策略,这正是造成超额翻译和欠额翻译问题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翻译是语际间的信息转换。本文依据信息论的基本理论分析翻译中的欠额与超额现象,并从信息论的角度去探析欠额翻译与超额翻译的规避问题,即调整平衡源语的冗余度,从而使译语适应目的语信息接受者的信道容量,促使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学界对超额翻译与欠额翻译的判定缺乏客观的标准。翻译过程中的信息走失或增加体现在命题数量的变化,以此来确立超额翻译与欠额翻译的判定标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欠额翻译与超额翻译形成原因及规避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欠额翻译和超额翻译作为典型的错误翻译类型常常困扰着译者,认为造成超额翻译与欠额翻译的主要原因有三:文化内涵不同;民族色彩各异;语言结构的差别。奈达理论中的“译语读者反应”,可作为界定欠额翻译与超额翻译的“度”,这是一种能动的“度”,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语言的变迁以及双语文化交往的推进而发生变化。在此基础上,对于概略化、具体化、归化、语境增益、加注等策略,都能帮助译者在翻译实践中最大限度地规避欠额翻译和超额翻译。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贸易大背景下,正确的外贸英语函电翻译对有效联系沟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翻译中欠额和超额现象作为切入点,分析二者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并结合信息冗余度概念探讨英语函电中应用欠额和缺额策略,同时结合关联理论解释策略合理性,以期提高英语函电翻译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刘婉婷 《英语辅导》2014,(1):164-167
译者英译汉文学作品,通常是调动自己储备的汉语词汇量及句式,力求把译文表达得有汉语文采。但是通常很容易犯的错误是自我发挥过多,导致原文的风味被掩埋。本文主要是以《苏东坡传》部分翻译为实例,结合两个不同的译本(张振玉与宋碧云所译),附上笔者所译的译文,分析探讨译者翻译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贯彻忠实和改写翻译策略,尽量避免超额翻译或欠额翻译,即如何把握好忠实和改写的"度"。  相似文献   

13.
非等值:欠额翻译与超额翻译定义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仿照奈达(Eugene Nida)定义翻译的方式使用术语“非等值”来定义欠额翻译和超额翻译,认为,欠额翻译(又称过载翻译)与超额翻译都是在译语中复制与源语信息在语义和语体上的非等值,都是对理想的忠实通顺的翻译的偏离。  相似文献   

14.
超额现象与欠额现象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超额和欠额翻译作为两个错误的翻译典型经常困扰着翻译工作者,研究这两个现象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从东西方地理位置和文化差异的角度研究了翻译中超额与欠额现象产生的原因。其中地理位置的不同造成了一定的词汇空缺,使英汉之间没有对等词汇,从而形成超额与欠额现象。在文化方面,本文着重讲述了东西方价值道德、信仰的差异所造成的超额与欠额现象,试图从这些方面提出了一些能够避免这两种错误翻译现象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5.
论超额翻译与欠额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国学者纽马克(PeterNewmark)于1976年在《APProachestoTranslation》一书中提及overtranslation和undertranslation。然而,纽马克对造成超额翻译与欠额翻译的原因并未作祥细论述。本文对造成超额翻译与欠额翻译的原因作了较为祥细的论述。作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有三:文化内涵不同;民族色彩各异;语言结构的差别。  相似文献   

16.
西方翻译等值研究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等值问题一直是现代翻译学中的重要议题,西方语言学翻译派对等值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极大地促进了翻译研究的发展,但国内外围绕它进行的讨论也始终没有停止过。本文综述了西方翻译等值研究,认为翻译等值并不是指原文与译文的绝对对称,而是在某些层次,一定程度上的对应。对翻译文本的研究,必然离不开对原文与译文关系的讨论,等值将始终是原文与译文关系中的中心话题和重要的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17.
文化词语及其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词汇是语言最基本的要素 ,文化的差异在词汇文化内涵上会有所反映 ,从而导致语际间翻译出现超额与欠额现象  相似文献   

18.
超额与欠额辩证统一地存在于翻译实践过程中,既受语言、文化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又受作者、译者、读者、赞助人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超额与欠额的产生,可能是译者认知不足或认知过度而导致的翻译失误,也可能是体现译者主体性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阐释哲学和解构主义哲学在翻译标准、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原文与译文的关系等几个核心问题上对翻译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影响。阐释学翻译理论与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在翻译过程中心的确立及对文本终极意义的总体把握、原语文本的研究范式、译文文本的关注点以及原文与译文的关系等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在翻译中处理好文化上的差异问题一直为各国学者所重视。一些学者认为,翻译的服务对象是译文读者,应该充分尊重译文读者的文化习惯,译文越接近译文读者的本族语越是上乘。另一些学者认为译文应该以原文作者的文化习惯为主,尽量保持原文译文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本文意在通过书名翻译探究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