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生态功能和过程影响的景观格局优化是提高景观效益和稳定性重要方法之一。选择六安城市区域为研究对象,应用GIS技术,对2003年城市景观格局进行定量分析,并采用阻力面模型研究景观格局优化途径。结果显示:以累积耗费距离面、生态源地、耗费路径为依据,构建源地、生态廊道的景观组分优化景观格局。加强保护核心斑块源地、提高景观连通度是实现景观格局优化的关键。该研究结果为城市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道路作为城市交通的脉络,是城市的绿色通道.城市道路廊道景观,对改善城市环境,满足人类对生态环境的需要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郑州市道路廊道景观现状的调查,及对现状的分析,为今后发展城市道路廊道景观提出个人的见解和看法,促使郑州市生态城市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国际旅游岛建设加快了三亚城市的发展,人口集聚、城区外拓导致市域绿地基质的连续性、绿楔的渗透作用衰减,生态廊道缺失,绿地系统结构失衡等问题凸显。市域绿地系统是城市环境的生态保障,"一带三湾、一心六镇、两轴三楔、双网并构"的总体布局结构,将加强不同组团与中心城区绿地的生态联系,实现资源廊道与景观廊道的协同建设。绿核、绿廊、绿斑镶嵌的生态安全格局,有助于保持大型植被斑块的完整性,加强不同类型绿地的有机联系,完善市域绿地的指状网络。规划城市良性发展多层次、立体化的生态空间结构,最大限度发挥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是促进三亚市域生态系统高效循环、城市良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城市交通系统景观生态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城市景观的主要特征和城市(城镇)交通景观的结构和功能。强调了城市景观的保护和规划管理。初步分析了城市交通廊道系统的景观生态功能。探讨了城市交通景观生态的设计原则。以江南水乡为例,分析讨论了几种城市交通景观生态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是实现区域生态安全、维持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给安庆市宜秀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优化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粒度反推法及Fragstats 4.2软件识别生态源地,采用最小阻力模型构建最小累计阻力面,基于电路理论、ArcGIS水文分析方法等得到“生态廊道”“夹点”“障碍点”。结果:400 m粒度的生态栅格是宜秀区生态源地选取的最适宜尺度。在400 m粒度尺度下,宜秀区生态源地22个,总面积177.16 hm2,生态廊道38条,全长56.3 km,“夹点”“障碍点”分别为5、38个。结论:通过对“夹点”的识别、“生态廊道”的提取、“夹点”的保护和“障碍点”的修复,宜秀区的景观生态格局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该研究可为县域尺度下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皖北乡村景观要素构成与提升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皖北农村景观要素的构成及提升路径进行研究,以提升其景观品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方法:在对皖北乡村整体把握和认知的基础上,采用典型取样法,对典型村落进行实地调研,选取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村落作为样本,对蒙城县李黄庄、刘圩村,萧县王典村等1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皖北乡村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图解分析对调研村落的景观空间格局、景观要素构成进行研究。总结提炼基于皖北地域特征的乡村景观构成要素和乡村景观格局特征。结果:皖北乡村景观总体呈现出以农田为基底,村落为核心,道路、水系为廊道的景观格局,景观异质性较低、风貌特色较差、景观品质不高。应从水系、农田、林地、建筑、道路等乡村景观构成要素加以提升。综合考虑皖北地区现状特征及各类要素特点,可采取策略进一步提升皖北乡村景观品质。结论:从自然、农田和聚落三个层面提出皖北地区乡村景观提升路径,为皖北及其类似地区乡村规划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作为"水、产、城"协同治理以及水岸联动发展的空间廊道"碧道",基于"共生"理念,从"治水""治城""治产"的角度出发,走"可内生驱动力"发展道路,逐步消除空间"赋能"的主要障碍性因素,改善河道生态流量不足,提升环境亲水性;增强城市水系廊道空间与城居日常的关联性,消除"低存在感"的边缘化现象,实现"碧道"线性空间"土地价值"更新,变"价值洼地"为"价值高地和孵化地","用生态去创造价值",实现从"景观存量"到"价值增量"的转变,以产生更多"绿色红利"。  相似文献   

8.
以典型山水资源型城市——益阳市为研究区,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电路理论、人类足迹模型及水文分析方法,识别其生态安全格局并提出优化措施.结果表明:(1)益阳市生态源地面积为3 365.31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7.36%.其中重要生态源地主要位于安化县和桃江县,重点修复生态源地以安化县居多但面积不大,沅江市和南县也有分布,主要集中在人类活动频繁地区;识别出生态廊道61条、生态节点125个;除资水链状生态廊道外,有关键生态廊道7条,一般生态廊道53条,总长度为509.55 km.(2)根据源地、节点和廊道的分布,识别出研究区“两区一链多廊”的生态安全格局.在此基础上提出增补2块生态源地及打通生态廊道等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9.
石灰岩采石迹地对淮南城市景观生态有着强烈负面干扰.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对采石迹地景观生态重建的构想,其中包括建立林带廊道、景观生态水库等,此外,还提出了采石时的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10.
滨水区是城市的核心,是城市特色形成的重要因素,护城河是江苏古城水系的特殊形态之一,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面临新的抉择,护城河作为城市景观资源,生态资源的充分挖掘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与强化城市的个性,护城河水系的空间,聚居,景观,生态的良性互动能促进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发现漏罪的并罚问题,我国刑法第70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作了具体规定,但也存在着大量的漏洞,给刑事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惑,影响法院判决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这些问题总体说来还是属于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问题。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企业形象发展的新趋势--企业绿色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形象在企业的竞争中日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21世纪的企业究竞应该塑造什么样的形象?毫无疑问,“企业绿色形象”必将成为未来企业形象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认为古方言“伯都”中的“都”当通“虎”;《韩非子·五蠹》“耿介之士”中的“耿”当通“战”;提出对于上古牙音①与舌音之间的关系,应从语音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将有助于对上古音的正确认识,进而有效地指导音训实践。  相似文献   

14.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宪法实施是宪法作为根本法的内在要求,也是各宪法主体的交互行为。知晓并理解宪法则是各宪法主体交互行为有效发生的逻辑前提,由此要求宪法必须以"公开的大众知识"和"被广泛知晓的法律常识"品格出现,才能使知晓和理解宪法成为可能。两种品格的形成过程本质上就是宪法社会化的过程,其有助于宪法实施文化基础的形成、实施实效的巩固以及实施主体能动性的提高。不同的宪法主体,宪法社会化的媒介与方式也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娱乐节目如今在国内各电视台已成为与新闻、电视剧比肩而立的主打节目。本文从审美的角度对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在新旧交替以及同世界接轨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梳理,正是娱乐节目中的诸多娱乐元素与受众审美需求的奇妙契合,成为娱乐节目火爆荧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之后,基础教育改革中出现了"选科"和"走班"两类新的问题,"选科"的结果是"定向"(或分流),"走班"是"选课"的结果。科学的"选科"是基于能力倾向测验的分类决策,"选课走班"是基于学业评价的安置决策。这两种测验的目的不同,优秀的标准不同,施测的时间不同,效度要求不同,参照的选择不同,编制的依据不同,计分和结果呈现的方式不同,结果的解释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历史作出的公正裁决,是人民大众意志的选择,也是共产党自身的本质特点所决定.  相似文献   

19.
没收财产作为附加刑的一种应当具有惩罚的性质。没收财产分为没收全部财产和没收部分财产。犯罪分子在没收财产以前所负的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的财产偿还的,经债权人请求并经法院决定,应当予以偿还。偿还债务虽然具有正当性,有利于维护债权人的利益,但没收财产毕竟是刑罚的一种,理应具有一定的惩戒作用,因此应当合理界定以没收的财产偿还债务的范围以及偿还的方式。在没收部分财产的情况下,以没收的部分财产与犯罪分子剩余财产的比例确定偿还债务的范围,可以同时考虑到刑罚的惩戒功能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