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绮靡”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绮靡”说孙蓉蓉在我国古代文论史上,自西晋陆机《文赋》提出“诗缘情而绮靡”,到南齐刘勰著《文心雕龙》对艺术形式美的论述,标志着从先秦到魏晋人们对文学认识的一大转变。“缘情”与传统的“言志”相迥异,而“绮靡”说,则又是陆机的首倡。“绮靡”说对当时文学...  相似文献   

2.
讲究文采是我国文学的优良传统。刘勰说:“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雕缛”就是修辞和文采。孔子日:“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说缺少文采的文章是没有生命力的,不会流传久远。可见讲究文采的重要性。那怎样才算是有文采呢?《考试说明》中对“有文采”的要求是:“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写作时,怎样才能做到有文采呢?  相似文献   

3.
诗是什么?古今中外谈诗者各自下有一定的定义.难以一一枚举。就我国文学史而言,大致意见集中起来有二: 一是“诗言志”。《尚书·舜典》说;“诗言志,歌永言。”这是“诗言志”的最早出处。其后《诗·大序》继承和发展这一观点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二是“诗缘情”。此说出于西晋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在时间上,它至少晚“诗言志”一千年以上。此说是对曹丕《典论·论文》“诗赋欲丽”观点的继承和发展。 其后,这两种意见时有碰撞,在诗歌创作上却都有深广的影响。汉、魏乐府的“饥者歌其食,劳…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虽然说司马迁“恨私心不尽”,其实质上写《史记》的目的还在于“鄙没世”,使得“文采不表于后”。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文章除了思想,结构要符合题旨外,最重要的就是文采了。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言以文远。”大意是说,文章因有文采,才能流传千古。那么,如何才能邂逅到文采而成为美文呢?  相似文献   

6.
从古到今,凡为文之人,都力求自己的文章文采斐然。当今的中学生写作文,虽不同于文学创作,但也都希望自己的文章有文采。李惠民在《文采简论》中说。“凡是精彩的,能引起美感的语言”都可以称为有文采。“能引起美感的语言”通常是表情达意清楚、连贯得体、绘声绘色、有质感而又个性鲜明的语言,许多写作严谨的人为使自己的语言达到此种境界而终生孜孜以求。  相似文献   

7.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中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为文章没有文采,就不会流传很远。诚然,富有文采的文章,读后让人犹沐阳光,如坐春风,让人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而让文章富有文采,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  相似文献   

8.
《说文》连篆读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在许恒伪《说文解字》中有这样的说解:“离,黄仓庚也。”“参,商星也。”后人读之,皆不可通。《方言》:“黄,自关而东谓之,自关而西谓之鹂黄,或谓之黄鸟,或谓之楚雀。”显然,“离黄”、“黄”、“丽黄”为同词而异定写,“庚”即“”,后者为此类化加旁,《说文》此条应读作“离黄,仓庚也。”又,参、商皆易名,《说文》的说解自然不通。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训参”为商星,此天文之不合者也。”《说文》此条显然应该作“参、商,星也。”《说文》中此类甚多,显然不能轻易地说“五经无双”的许叔重昧于天文…  相似文献   

9.
语文高考《考试大纲》中,对作文发展等级中的要求就有一条是“有文采”。这里的“文采”,指的是文艺方面的才华。在高考作文评分中,“文采”已成为评判得分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因为语言是比较稳定的因素,它最能显示出考生实际的写作水平。文章是否有文采,是高考阅卷人比较容易把握和评判的,是显而易见的。要想在高考中取得高分,必须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把“有文采”作为训练的重点。一般说来,要做到“有文采”,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任何一篇文章都包含一定的思想,叫做主题或主题思想,也有叫做主旨、要旨的。在古代大多简称为一个“意”字。唐代杜牧在《答庄充书》中说:“苟意不先立,止以文采辞句绕前捧后,是言愈多而理愈乱。”这说明了写文章首要立意的重要性。文学史上有这样的典型例子:汉代司马相如写了篇《大人赋》,  相似文献   

11.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作文发展等级中要求文章要有“文采”:所谓“文采”,包含了“文气”,是对文章的语青要求之一:那么好文章究竟有哪些“气”?怎样为之充“气”呢?.怎样做到以气胜人呢?  相似文献   

12.
李怡 《读写月报》2022,(1):28-30
<正>《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作者是梁实秋先生。他通过记述梁任公(梁启超)的一次演讲,表达了对老师的敬仰、赞美之情。敬仰、赞美老师的什么呢?文章的结尾说:“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可见,文章集中赞美的,就是梁启超先生的“有学问,有文采”和“有热心肠”。这一段可以说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只是细心的读者读来或许会有疑惑:“有学问”“有文采”好理解,在文章中也体现得非常明显;但是,“有热心肠”该作何解呢?  相似文献   

13.
“有文采”是高考作文的一个评分要求。写出富有文采的文章一直是考生追求的目标之一。但在高考作文中,我们发现较多的为“有文采”而“文采”的文章,得分并不高。例如:  相似文献   

14.
“诗言志”孔子曾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即说话没有一定的文采,一定的技巧和表现力,就不能传播到远方,这充分说明语言的文采与否对于语言所具有的重大影响。而反观近几年的广东高考作文命题。《与你为邻》(2010年)、《常识》(2009年)、《不要轻易说“不”》(2008年)、《传递》(2007年)等,虽然命题充分体现出了其人文关怀的力度,  相似文献   

15.
张利莹 《湖南教育》2005,(21):38-38
一篇优秀的文章,不仅要立意深刻,文从字顺,还应语言生动形象,具有文采。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说“:言以文远。”大意是说,文章因有文采,才能流传千古。而写作中最让人头疼的便是写出的语言“干巴巴”,不生动、不形象,没有文采。如何使语言具体、形象,笔者认为一种最有效、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巧用比喻修辞手法。比喻,又叫“譬喻”,俗称“打比方”,就是根据心理联想,抓住并利用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人们常见的事物或具体的形象来描绘所要表现的抽象、深奥的事物与道理。比喻一般分明喻、暗喻等。它一般由三个要素…  相似文献   

16.
何谓文采     
在文学创作或欣赏过程中,我们常以有无文采作为品评作家作品的审美尺度之一。但是,设若问及什么是文采,我们往往又会觉得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其实,追根溯源,“文采”作为一个独立的词语出现在六朝。刘勰《文心雕龙》一书就多处使用这一范畴。不过,当时的人似乎更倾向于只用“采”字表达文采的各种意义。《文心雕龙》就有30多篇出现“采”字,合计115次。文采一词蕴含的意义较为丰富,此举荤荤大端如下。首先指色彩。中国古籍中,“采”与“色”相联。《庄子·马蹄》云:“五色不乱,孰为文采。”意为各种鲜美色彩的错杂交织,构成文采。刘勰由此…  相似文献   

17.
新课改高一语文必修1第九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最后一自然段梁实秋这样评价梁任公先生:“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其中“有学问,有文采”在这篇文章中显而易见,但“热心肠”表现在哪儿呢?  相似文献   

18.
每读过一些优秀散文篇章,往往被作者创造的深邃的意境所感动,萦绕于心,回味无穷。读了杨朔的散文,你就会感到那浓郁的诗意,有如鲜花的芳香扑鼻而来;读了茅盾的《白杨礼赞》,你会为白杨树的形象叫绝,被作者热烈奔放的激情鼓舞;你再读一读朱自清、冰心的散文,那绵邈的情调,简直象知心朋友倾诉衷肠的细语……也许有人会说,你说的这些作家哪一位不是运用语言的能手?但我要强调的是,作家能写出触动人们心灵的散文,首先要着意于文章意境的创造。古人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王夫之《姜斋诗话》),刘勰说的就更形象了,“夫铅黛所以饰容,而盼倩生于淑姿;文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情性。”(《文心雕龙·文采》)那意思是说白粉绿黛是用来描容的,但迷人的秋波生于动人的姿质;耀目的文采是用来修饰言辞的,但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文章古国,也是文章大国。文章定义虽几经演变,但至今尚未形成比较完整、确切的定义。笔者不揣谫陋,对此略陈管见。《周礼·考工记》中说:“青与白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这里的“文”、“章”都是“文采”的意思。《诗经·大雅·荡》的诗“序”中说:“厉王无道,天下荡荡,无纲纪文章。”这里的“文章”是指当时的法度、礼乐,其概念和后世的不同。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夫文本同而未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能者偏也。”曹氏把“文章”分成四类八体,既指文学作品,也包括非文学作品,而  相似文献   

20.
《语文学习》2009年第6期刊登了孙如明老师《高考作文评价应淡化或删改“有文采”》(以下简称《有文采》)一文,孙老师对因片面追求“有文采”而导致考生东抄西背、机械拼凑的现象进行抨击。这理应引起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细读《有文采》一文,发现其基本立场和观点有失偏颇,尤其是将“有文采”与学生的思想情感完全对立起来,认为“有文采”这一发展等级要求是现/4,-套话作文、无病呻吟的“文化散文”的“罪魁祸首”,笔者实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