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01年创办的京师警务学堂是中国第一所近代警察教育机构,清政府迫于内外形势,将这所中央警察教育机构交给日本人川岛浪速全权经营。5年后,在回收利权运动的大背景下,清政府借与川岛合同到期之机,收回学堂管理权,改办京师高等巡警学堂。  相似文献   

2.
清末,统治者慑于高涨的革命形势,为了挽救危局,扯起了“筹备立宪”的幌子,借以欺骗人民,抵制革命。光绪三十二年七月十三日(1906年9月1日),正式颁布“预备仿行宪政”上谕,当时在日本的留学生领袖杨度闻讯后十分兴奋,他奢望通过这场立宪运动能挤身于内阁,攫取部分权力,为此他计划组织一个政党,为将要在七年后召开的国会作准备。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初一日(1907年10月26日),杨度在日木东京正式组织成立了“宪政公会”,并于翌年五月在北京成立了“宪政公会北京支会”,是为北京最早的立宪团体。现从馆藏民政部全宗档案中,选出有关反映宪政公会最初成立情形的几件史料予以刊布。  相似文献   

3.
这里公布的北京外城前门右侧会馆调查表,藏本馆民政部档案全宗,原为民政部民治司户籍科存档.光绪三十二年(1906)民政部成立,下设民治司、内外域巡警总厅等机构.民治司为了解民情,颁发了各种调查表,令各地有关衙门填写.这份会馆调查表,即为京师外城巡警总厅右厅经过调查后,对其所辖的前门大街右侧以及西至宣武门、广安门一带,所有会馆的名称、所在街道门牌号数、会馆管理人及其职务、住址一一填写而成.  相似文献   

4.
巡警部主要官员履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绪三十一年(1905)九月,清廷增设巡警部,主管京城内外工巡事务,并督办各省巡警事宜。为此,特简任徐世昌为尚书,毓朗为左侍郎,赵秉钧为署右侍郎主持部务。现从馆藏巡警部全宗档案中,选出他们的履历册刊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5.
清民政部图志馆为编纂《大清一统新志》,于宣统二年五月再次致函京师商务总会,要求将各行商会地址及章程送呈,以供编纂之用。药行商会迟至八月才将光绪三十年所定规约送到,京师商务总会随将其规约转送民政部图志馆。现将档案从馆藏民政部全宗中捡出,予以发表,供研究清末商会史参考。  相似文献   

6.
清末海外华商设立商会史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清,统治者把商政作为振兴实业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商部于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颁布奏准商会章程,在内地省垣及各通商埠地普设商务总会及分会。同时,清廷以“开通商情,固结团体,振兴实业”为宗旨,于光绪三十一年冬,委派商务大臣张振勋、商部郎中时宝璋到外洋考察商务,并剀切劝谕海外华商联合创办商会。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又特简农工商部右侍郎杨士琦出洋考察,大力倡导组织商会。是时散居南洋及日本、美国等各商埠的华商,援照内地商会办理成案,结合当地华商情形,陆续成立商会,并很快得到清廷核准。这些商会在维护侨商自身利益,振兴商务方面曾起到积极作用。 现从馆藏外务部及会议政务处全宗档案中,选辑有关档案刊布,可供研究中国商会史及华侨史参稽。  相似文献   

7.
本刊曾于1995年第2期、2000年第1期分别公布了《清末北京外城巡警右厅会馆调查表》、《清末北京外城寺庙调查表》。这两个调查表,是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民政部成立后,为了解和掌握北京社会的基本情况而进行的全面调查的成果之一。现从馆藏民政部全宗档案中,选出《商户调查表》刊发,供研究参考。因原表部分缺失,故只刊发外城巡警右厅三区、四区和左厅四区调查表。为排版方便,原表中注“不住铺”字样以“*”号代替。  相似文献   

8.
黎元洪为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现从馆藏兵部——陆军部全宗档案中,选出光绪二十八年(1902)十二月他的履历清册予以刊布,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冯国璋为近代史政坛上的重要人物,现从馆藏兵部—陆军部全宗档案中,选出光绪三十三年二月他本人造呈的履历清册予以刊布,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清末商务史料(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光绪二十九年七月,清政府为振兴商务,特设商部衙门,职掌农、工、商、路、矿一切事宜。至光绪三十二年九月,实行官制改革,将工部并入商部,改名农工商部,原工部所掌事宜亦自归入办理。现从馆藏方略馆全宗档案中,选出光绪三十年至三十二年间,该部奏准办理各类公司、局、厂、学堂、商会诸方面的史料,分别依年分,按农、工、路、矿、商五大类予以刊布,供研究清末经济史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刘鹗(1857——1909),清末颇负盛名的文学家,字铁云,江苏丹徒人,通数学、医术、金石甲骨文及水利等学。官候补知府、直隶试用道,因不得志于清廷,旋弃官经商,虽曾有过多次创办实业之计划,惟最后均归失败。庚子义和团事起,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刘鹗用低价向联军购买其所掠夺的太仓储粟,设平粜局,以赈北京饥困。光绪三十四年,由于袁世凯等挟私诬陷,清廷以私售仓粟罪将其逮捕,流放新疆,次年病逝。馆藏外务部档案中,存有关于刘鹗的几件史料,其中反映他于光绪三十一年,拟与日本商人郑永昌合资开发辽东盐业,遭到清廷驳回及后来被谪戍新疆,死于禁所之情形。对于研究刘鹗生平有一定价值,故予刊布。  相似文献   

12.
清末,作为军队近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军队医疗卫生工作,日益受 到重视,在全国范围内,陆续设立了军医学堂、马医学堂、军医局等学校和机构。其 中,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东三省陆军军医局设立,专项负责东三省陆军各镇的 医疗卫生工作。现从馆藏兵部──陆军部全宗档案中,选出有关档案刊发,供研究 参考。                         ──编选者哈恩忠  相似文献   

13.
光绪中期以后,各省相继编练新军,营制分歧,清廷为掌练兵之权,于光绪二十九年十月在京师设立练兵处,成为总学全国军政的首要机构,直至光绪三十二年九月官制改革,中央废兵部,成立陆军部,练兵处遂并入陆军部。现从馆藏兵部一陆军部全宗档案中,选出练兵处部分主要官员之履历予以刊布,供研究参考。——编选者丁进军姚锡光花翎·副都统衔练兵处提调·军政司副使姚锡光,现年五十三岁。江苏丹徒县康生,考取光绪乙酉科技贡,恭应丙戌科朝考,考取二等,以教职用。中式光绪戊子科本省乡试举人,考取己丑科内阁中书。光绪十二年,经前北洋…  相似文献   

14.
清代吉林地方官兵额制沿革史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史料选自馆藏吉林将军衙门全宗档案,是光绪二十八年吉林将军向清廷兵部进行例报的行文底册.比较完整系统地反映了吉林将军所属各地驻防八旗及府厅州县文武员弁,披甲台丁的设置、额定、添裁、调拨以及沿革情况.对于研究东北地方史、八旗史乃至少数民族史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予公布.  相似文献   

15.
晚清创办报纸史料(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甲午战后,光绪帝锐意变法维新,为宣传新政,下诏允许官民办报,但很快即遭到慈禧太后封杀。20世纪初,随着八国联军的入侵和《辛丑条约》的订立,民族危机加剧,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高涨,特别是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日俄战事之后,国內要求立宪之声腾播于全国,清政府为维护自己的统治,乃不能不议改革,遂下诏预备立宪。为使人民明悉国政并洞悉中外情形,拟参用东西各国官报体例,开设官报局馆。各地方官亦纷纷奏请创办报纸。据此,清廷于光绪三十四年特颁布《大清报律》,规定凡开设报馆、发行报纸者,应由发起者将该报名称、宗旨、体例、发行人、编辑人及印刷人姓名、履历、发行时间、报馆及印刷地址等呈报该地官暑,经审查与报律相符,再由该地官署咨报民政部存案。现从馆藏民政部、外务部、巡警部等全宗档案中,将有关文件选辑刊布,供研究中国近代报刊史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甲午战争威海战役之后,日本强占中国威海、刘公岛。光绪二十四年(1898 年),英国租借威海及刘公岛,日军撤离,所遗房屋、设施等先由中方派人接管,再 移交英方。为使人们更详尽地了解这一历史,现从馆藏山东巡抚衙门全宗档案中择 选部分档案。以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光绪三十一年十一月学部成立的前后,清政府为适应兴办新学的形势,开始了各类学堂章程和有关学政制度的制订工作。这组档案史料,系从馆藏内务府全宗中选出,内容主要有京师佛教初等民办小学及佛教学务公所的设立;地方学务章程的制订、有关学务法律命令的厘订;普及教育办法的制定及有关簿记讲习所章程内容等。可供研究清末教育史事参考。  相似文献   

18.
清代币制,是“银钱平行本位”。清中期以前,银钱的比价尚属稳定,但到了晚清,由于私贩、私铸铜元成风,钱法败坏,各地银钱的比价波动很大,尤其是京畿地区,由於市面铜元充斥,钱价日跌,银价骤涨,商肆趁机哄抬物价,百姓生计艰难,社会经济矛盾日趋尖锐。清廷为了维护其统治,于光绪末年,在京畿地区采取限制铜元大宗贩运、严禁铜饼进口及暂停鼓铸铜元等整顿圜法的措施,以期求得银钱的平价。现从馆藏民政部全宗档案中,选出有关史料予以公布,供研究清代金融货币制度及清末社会经济参考。  相似文献   

19.
清末各省设立商会史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光绪晚期,清廷推行新政,摒弃了以往重衣抑商的政策,把振兴商务作为强国富民的重要举措之一。本刊第44期曾刊发一组清末商务史料,其中涉及到部分地方商会设立之简况,现从馆藏会议政务处及责任内阁全宗档案中,再选刊部分各地创办商会的史料,供研究商会史参考。  相似文献   

20.
清末北京扩充自来水专管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组史料,选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代民政部全宗,为北京市档案馆等单位所编《北京自来水公司档案史料》一书所未载。这些文件,反映了清末宣统三年八九月间农工商部奏准扩充京师自来水专管及议行中的一些情况,对研究北京自来水事业发展史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