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经典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小说通过拉姆奇夫妇集中展现了人类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的双重对立并解构这种对立,以期构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男女双性同体的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2.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构成和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根本遵循,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从人与自然有机联系的生态本体论、人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相统一的生态认识论、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相结合的生态价值论、以社会有机体理论分析自然与社会系统关联性的生态方法论等角度,深刻探析这一理念所蕴含的哲学逻辑思维,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目标、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对华兹华斯的《丁登寺》进行了解读。诗中描述出一幅人与自然,自然与女性,男性与女性之间关系和谐的画面,揭示出女性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中的引导作用。华兹华斯的这些观点从侧面批评了西方二元思维的父权制的思想,这也是生态女性主义所提倡的。  相似文献   

4.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从女性与自然的双重角度研究文学,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自然观,但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可解读出D.H.劳伦斯作品《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女性与自然的统一"和"女性对男性的抗争"两大主题。在当今全球生态危机的背景下,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丰富的文化和生态内涵对构建两性和谐、天人和谐的社会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生态女性主义以生态批评为基础,把女性主义批评理论运用到对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意识、社会平等公正、人与自然、两性关系等问题的探讨与研究上。英国小说家D·H·劳伦斯具有超前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他的代表作《虹》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揭示了女性与自然、女性与男性的密切关系,提出了一个重要主题,即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模式,实现两性平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了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小说《觉醒》,分析文中父权-夫权制对女主人公爱德娜的压迫、探索她与自然环境中大海、小鸟的关系,从而揭示维多利亚时代男权社会及工业文明对自然和女性的压迫,表达了作者追求女性解放和构建两性平等、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7.
生态美学是一种在生态学和美学纬度下提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的和谐一致的存在论审美观。以生态美学主张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美为指导,对纳西族女性服饰从功能、色彩及演变上进行分析研究,据此展示纳西族女性服饰所传递的纳西民族崇尚自然,追求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之美的审美理念。  相似文献   

8.
多丽丝·莱辛的科幻小说以隐喻、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科技时代的理解,也折射出她对人类社会与未来的担忧。透过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莱辛对自然与女性的双重关注,通过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呼吁人与自然、男女两性的和谐,体现了莱辛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独特理解与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9.
《紫青稞》叙述了西藏在面对社会转型关键时期,桑吉和达吉两位女性的经历和成长。小说中人与自然、男人与女人和谐共存的生态女性主义观,可以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女性与自然相似的命运、对父权社会的反抗三个方面体现。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生态人学思想是人与自然关系在认识上的高度升华。它创造性地提出了立足现实的人,在人的自由自觉活动的基础上阐明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互动关系。人与自然关系平等正义建构、人与自然生态一致性以及人与自然的双重解放作为核心观点构成了马克思生态人学的基本框架。新时代面对人与自然显著的关系问题,可以展现出马克思生态人学思想的当代价值,不仅为推动中国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也从整个人类的发展角度,为应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1.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榆树下的欲望》,发现奥尼尔在作品揭露了当时社会忽视女性与自然地位带来的严重后果,对男权中心文化中将女性与自然等值的观念、自然女性化与女性自然化观念以及女性"失语症"现象进行了批判,认为人类只有克服自我中心意识,平等对待自然和女性,认识到男女之间的平等互补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相互关系,才能实现男性与女性、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2.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旨在以解放女性和拯救自然为使命,探讨文学中父权对自然和女性的统治,深化对父权制文本的批判。拟从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对十九世纪女作家乔治·艾略特的代表作之一《米德尔马契》进行文本分析。通过对小说当中形象各异的女性人物的分析,指出作品中所体现的女性与自然的内在联系,对女性身处父权社会痛苦处境的揭露,对父权制控制女性精神、扼杀女性理想的控诉和发展对自然和女性的双重压力。  相似文献   

13.
大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迫切任务。从生态美学研究的角度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美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本文从我国传统生态理念出发,主张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审美的,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自由统一的生态审美状态,并从人的生态需求,培养"生态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构建三个方面来阐述生态美学视野下的园林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14.
《老虎的新娘》是英国当代女作家安吉拉.卡特比较有代表的篇什,体现了卡特积极向上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文本将环境描写、自然意象与女性主人公命运相连,体现女主人公对自然的信任与依赖。作家在完成对男性与女性二元模式解构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与自然二元对立模式的颠覆。从建构的角度出发,作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理想的生态世界。  相似文献   

15.
徐小琴 《海外英语》2014,(14):216-218,221
重修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重拾"家园意识",弘扬女性文化,女性作家的生态写作意义重大。澳大利亚女性文学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思想,不仅关注环境保护、女性自身的解放,还将笔触伸向了广阔的社会历史,去探讨不同族群及其文化基于差异性和多样性基础上的"整体存在"问题,并对处于"他者"地位的边缘群体和文化给予了相当的关注。此文将在生态女性主义的视野下,对澳大利亚女性文学的生态特性进行历史角度的和文本角度的论证,以揭示澳大利亚女性文学普遍具有的生态性。  相似文献   

16.
从生态美学的角度对叶广芩的生态文学创作进行解读.认为其生态文学运用生态整体观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重新审视,从生态的视角对人类社会进步做出了人文主义的内省.对于生态道德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分析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野草在歌唱>.在西方二元对立的文化背景下,女性和自然都是被压迫的对象.通过对女主人公玛丽与自然关系的分析,说明张扬女性原则有益于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8.
生态女性主义是女权运动和生态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反对二元对立的逻各斯中心主义,旨在建立一个人与人、男人与女人、人与自然三个系统之间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托妮·莫里森是当代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深切关注黑人女性的生存和自我身份的建构。小说《恩惠》刻画了父权制社会中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男性对女性的压迫,解构了西方传统思维中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的二元对立关系,勾画了一个多元的新型和谐世界,表达了莫里森希望解放女性和自然,实现男女平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  相似文献   

19.
湖南乡土作家塑造了一系列具有自然美的女性形象来表达对自然与女性的双重赞颂;那些堪称“自然之子”的女性身上呈现出优美、健康、自然的人生形态,正好符合追求人与自然的契合的现代生态理想。在对自然女性进行赞颂的同时,他们亦塑造了一系列悲情女性形象,对性别生态的矛盾失衡表现出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正承受着发展与环保的双重压力,迫切需要加大生态道德建设力度。培育生态道德,要启动习惯力量,培育人与自然的和谐胚基;彰显理性力量,树立人与自然的平等观念;发挥情感力量,激发人与自然的情感认同;挖掘文化力量,拓展人与自然的亲和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