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词的多义研究在认知语言学中具有相当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文章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范畴化的原型理论对介词(以"over"为例)的空间核心意义与空间引申意义之间的联系进行阐释,然后通过意向图式及隐喻认知分析探索介词的空间、认知域的核心与引申意义是如何映射到抽象领域的。由此来解释介词多义现象乃至所有多义词形成的原因以及多个义项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胡清 《考试周刊》2011,(17):99-100
空间介词是认知语言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本文在认知语义学的框架下,以Tyler和Evans的原则性多义模式为依据,系统地分析英语介词beyond的认知语义结构,以期客观、全面地解释其中心意义产生、各个义项生成的原则,使语言使用者更加深刻地理解、记忆和使用介词beyond的多义结构,并证实Tyler和Evans的原则性多义模式在分析解释介词多义性方面的理据性。  相似文献   

3.
从认知语义学角度解释英语介词behind的多义现象,指出其意义包括空间意义和隐喻意义。空间意义是该介词体现的最基本的意义,不同的空间意义通过隐喻映射方式扩展为各自的隐喻意义,其多义性形成过程实际是由一个认知域向其他认知域,即由空间认知域向状态、时间等认知域的投射过程。  相似文献   

4.
根据意象图式理论,可以分析介词off,at,behind的一词多义现象,旨在说明意象图式理论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容易、更快速地掌握英语介词的多义现象。  相似文献   

5.
多义词"over"的认知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借助意象图式理论、隐喻理论、原型范畴理论等相关理论,对英语介词over的多义现象进行剖析。研究发现原型范畴理论是介词over多义形成的理论基础,意象图式理论和隐喻理论是over多义延伸的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6.
认知语言学兴起后,介词多义性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在Lakoff(1987)等学者早期研究的基础上,Tyler与Evans(2003)提出了原则性多义网络理论,首次提出介词义项认定的原则,为介词over提出了更加简约的多义网络,影响深远.本研究是从认知语法的视角去审视反思该理论,发现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前提错误,将介词与其邻近词合作产生的意义加给了介词本身,其结果就是依然给介词划分了过多的本不属于介词的义项;二是在具体做法上存在实例与义项错配的现象.研究认为,在介词多义性的研究中,需要对介词的语义本质正本清源,如此方可得出更为合理的多义理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索了空间介词"up"的一词多义现象.意象图式和隐喻映射的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意象图式是基于人类身体经验而出现的前概念图式结构.隐喻映射是从具体始源域到抽象目标域的过程.空间介词"up"的众多意义可以分为包含"向上" "朝向" "位高"以及"终结"的意象图式意义和延伸含义.  相似文献   

8.
周伶俐 《英语辅导》2014,(3):166-168
规则多义模式是介词语义网络较为完善的构建模式。结合四部权威字典及BNC语料库分析可知介词to共有16个义项,按照规则多义模式及空间场景不同的观察方法,这些义项可从原型义项衍生出去,最终形成以“朝……方向,朝向……”为原型义项的辐射型语义网络。  相似文献   

9.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的主要支付方式之一,正确理解与翻译信用证关乎贸易双方的利益。在信用证翻译中,一词多义现象需要仔细研究。信用证中一词多义现象中尤以动词、名词、介词比较突出,经过广泛阅读与查询,本文列举出了高频一词多义词,并探讨了这些词的翻译技巧,以期为信用证学习与翻译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0.
郑颖 《林区教学》2009,(2):56-58
从认知角度出发,基于现有的隐喻和意象图式理论,以英语空间介词为例分析了意象图式的构成及其隐喻投射的运行机制,指出了英语空间介词隐喻意义的形成条件是因为词的原义与隐喻意义之间存在相同的意象图式。研究对于英语教学尤其更好地理解英语介词一词多义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长久以来,高中英语介词教学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在认知语义学的理论框架下,以多义介词over为例,对其进行认知分析,旨在为介词教学提供新思路,改善其教学效果,进而提高中生对多义介词的掌握水平。  相似文献   

12.
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是认知语言学中重要的两个理论,对介词多义现象的阐释和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以介词around为例,运用意象图式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阐释其多义性的形成过程,并通过实证研究探讨这两个理论运用于介词教学的可行性和实效性。研究发现:around多义的形成实际是一个由核心意义以其原型意义的静态图式和动态图式向其引申意义扩展,以及由空间认知域向时间认知域的映射过程。学生认识和理解介词around的语义范畴产生机制,能够提高长期记忆效果,最终有效提高介词around的习得效果。在介词教学中,教师应当运用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阐释其语义认知机制,帮助学生掌握多义介词的语义延伸,提高介词的习得效果。  相似文献   

13.
湖南方言特殊的多音多义现象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普通话为同形同音词,它们 在湖南某些方言中因意义不同而有不同的读音,形成多音多义现象;二是普通话为一词多义,它们在湖南一些方言中因意义不同而读音不同,形成多音多义现象。  相似文献   

14.
有些多重复句与短语、单句一样,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也具有两种或多种结构层次、结构关系和语义内容。探索现代汉语多重复句的多义现象,描述多义组合的类型、格式,探寻产生多义的原因,不仅对于避免产生多义现象、增强语言表达效果十分必要,对于进一步深入系统地研究多重复句的多义现象也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佩 《林区教学》2010,(4):47-48
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现实中的语言现象。认知理论认为一词多义现象是人类在一定的意象图式的基础上,借助隐喻和转喻等认知手段实现的。一词多义现象是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一词多义现象不仅是我们对一词多义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对英语词汇教学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语有多种不同却又互相关联的意义。传统的语言学大多从词汇学的角度研究一词多义现象,本文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汉语常见词“头”的一词多义现象。  相似文献   

17.
周伶俐 《海外英语》2014,(11):264-266
介词语义网络一直是认知语言学重要的研究课题。国内外对介词语义网络进行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类:概念隐喻模式、意象图式模式及规则多义模式。这三种模式各有优缺点,因此,未来的研究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8.
英语多义句     
多义句是指拥有超过一种以上解释的句子。多义句的出现有如下原因:句子中的出现的一个多义词导致整个句子多义:句子中出现了一个多义的惯用语;对于句子中词汇的不同分组理解可造成整个句子多义:对于所有格的不同判定,主格或宾格,是否带有介词“of”;英语成语有时也是一个原因;口语上出现的多义句;英语的否定词;英语的单数及复数形式有时也是一个有趣的原因。大多数时候,当碰到一个多义句,正确理解它的方法是通过上下文来做出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9.
张静 《考试周刊》2010,(39):105-106
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现象,指一个词语有多种不同却互相联系的意义。先前的语义学理论没有把握多义现象的本质,因此不能对这一现象作出充分的解释。认知语言学理论认为多义现象的形成是人类通过认知手段如原型理论、隐喻等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另外,本文还阐述了两种确定多义词义项的方法:语境和关联。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解释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可利用的方法,对于英语教学也有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20.
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现象,指一个词语有多种不同却具有互相联系的意义。英语言语行为动词同样具有一词多义现象。本丈通过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隐喻、转喻的认知手段及原型范畴理论,对英语言语行为动词的多义现象进行了语义认知结构分析。通过分析讨论,我们发现英语言语行为动词的多义结构是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或辐射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