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5,(79):38-39
概念隐喻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鉴于以往的概念隐喻研究主要局限在词汇和句子层面,本文从隐喻认知与语篇界面着眼,对概念隐喻的语篇连贯功能进行初步探索。从语篇的层面研究概念隐喻,不但可以揭示概念隐喻的功能,而且可以阐释语篇信息的发展、语篇组织机制和语篇的衔接、连贯性,从而能进一步丰富语篇研究的内容,扩大语篇研究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隐喻作为语篇连贯的重要衔接手段,对语篇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影响。概念隐喻作为隐喻的一类,对语篇的深层结构影响很大。本文基于当代隐喻的相关理论,探讨了概念隐喻在语篇中的衔接及连贯作用。  相似文献   

3.
语篇连贯是语篇分析领域最重要的话题之一。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认知对语篇连贯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旨在研究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对语篇连贯建构的影响。文章阐释了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的理论,以一则关于美国金融危机的文章为语料,分别论证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是如何建构其语篇连贯的,探讨隐喻、转喻和语篇连贯三者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李海波 《快乐阅读》2013,(19):43-44
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其研究历史源远流长。而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是隐喻研究中一项重要分支。本文主要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对竞选演讲和战争演讲两种政治语篇中的概念隐喻进行分析。具体分析了概念隐喻在政治语篇中的劝说功能。作者重点阐述了政治语篇中概念隐喻中劝说功能的信息简化、情感激发、行动劝说的功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思维和概念隐喻化理论和语篇系统思想,语篇可分为隐喻语篇和非隐喻语篇。隐喻语篇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系统。微观隐喻系统由隐喻本体和喻体组成,宏观隐喻系统则由微观隐喻系统构成。鉴于隐喻在语篇中的不同功能以及不同的作用方式,隐喻分为“篇章隐喻”和“修饰隐喻”,前者具有语篇建构和组织功能,后者为孤立词语修饰。“篇章隐喻”根据作用层面分为“表层隐喻”和“深层隐喻”:前者涉及语篇衔接照应,后者关涉概念和意义连贯组织。语篇分析分为两大维度:宏观维度和微观维度。在语篇宏观层面起作用的隐喻为“宏观语篇隐喻”,在语篇微观层面起作用的则为“微观语篇隐喻”。借助上述分类,可建构隐喻语篇分析框架,进而推动隐喻语篇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6.
《嘉应学院学报》2017,(1):78-81
语篇是多义的,对语篇的理解是无穷无尽的,但个体对语篇的理解总是有限的。对语篇中的隐喻进行考察是语篇理解的一部分,是在特定层次和特殊视角的理解。隐喻可构成某些文体的特征,诗歌是语篇体现隐喻的主体。在概念隐喻理论框架下,对纪伯伦之ON LOVE的隐喻分析揭示了在诗人的心目中爱是一个强人。这既是对概念隐喻理论的检验,也是对该诗从概念隐喻理论视角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Halliday提出的语法隐喻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技语篇存在大量的语法隐喻,但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大都集中在语法隐喻的概念功能上。本文在语法隐喻理论的框架下,基于主位系统和信息系统以及互文性,对科技语篇中的概念隐喻和语篇隐喻的语篇功能进行尝试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根据韩礼德的观点,语法隐喻可以分为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后来又有学者提出了语篇隐喻的概念。尽管有关其的理论尚未成熟,但本文将以语篇隐喻为切入点,以布什总统的第二任就职演说为例,来揭示语篇隐喻在政论文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语法隐喻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依据元功能可将其细分为概念语法隐喻、人际语法隐喻和语篇语法隐喻.在英汉翻译教学中,充分利用一致式和隐喻式的表达形式的转换,利用名词化隐喻以及语篇语法隐喻中的衔接功能进行语篇分析,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目的语的理解,提高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遍及语篇的概念隐喻是阻碍学习者理解语篇的因素之一。从词和语篇两方面对概念隐喻在英语语篇中的渗透进行分析,能帮助学习者识别隐喻性表达,通过选择相关的语言线索来认知语篇,更好地弄明白和解读作者隐含在语篇中的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语篇。  相似文献   

11.
中美贸易摩擦是自2018年以来全世界最受关注的经济热点,对外贸企业的影响不容小觑。通过实证方法调查浙江省中小外贸企业的现状及诉求,结果显示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企业外部应对措施、企业内部应对措施和政府扶持措施对企业员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新历史小说尝试了一种反传统的叙事方式。在这种先锋实践中 ,作家的主观倾向超越出政治化历史的拘囿 ,选择了向民间立场的回归 ,并且在平民化的表达过程中 ,世俗化的内容成为主观历史自在言说的主体  相似文献   

13.
论汉语“水”的概念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生命之源,它与我们息息相关。同时,自然界的水也被赋予了隐喻性含义。汉语中存在大量关于"水"的概念隐喻。在分析汉语中较为典型的八类水的概念隐喻以及它们的具体表达及映射方式的基础上,通过体验性和突显性阐释这八类概念隐喻存在的认知理据,结论是:体验性是水的概念隐喻产生的前提条件;突显性是水的概念隐喻呈现多样化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龙江华 《培训与研究》2006,23(5):125-128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们认知世界的一种重要的思维与行为方式。由于语言中隐喻的普遍使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跨文化翻译就是将原语中的隐喻转换成目的语中的隐喻的一种活动。因此,译者的隐喻认知能力对翻译的质量和效率具有决定性作用。译者可以从文化习得、概念隐喻的习得和语境分析三个方面来提高其隐喻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5.
英汉时间隐喻空间化认知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英语和汉语中表达时间概念的重要手段。莱考夫提出的"时间流逝是运动"隐喻中,水平层面的"时间在动"和"自我在动"两个系统不仅存在于英语,同样也存在于汉语。在垂直层面上,汉语使用"上——下"空间隐喻模式表征时间概念的频率远高于英语。尽管如此,英汉语在使用空间概念理解和阐释时间方面共性远大于差异,说明时间的空间隐喻性思维在二者中具有普遍性及跨文化相似性。  相似文献   

16.
情感是人类重要的人生体验。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在情感概念的形成和表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化模式限制我们对隐喻的选择。我们在概念隐喻理论的框架下,借助一定的语料,试比较英汉情感隐喻的差异,并分析差异背后的文化模式动因。  相似文献   

17.
认知语言学提出概念隐喻理论,认为基本概念隐喻是人类组织概念系统的基础。通过分析基本隐喻与诗歌隐喻的关系,可知后者是以前者为基础展开的,其展开途径表现为拓展对应关系、增加细节描述、整合多个隐喻和质疑常规隐喻四种。  相似文献   

18.
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第三次拉美移民潮以墨西哥移民为主体,它具有移民分布集中,历史与语言文化风格独特,规模庞大的特点。拉美移民族群难融于美国主流社会,美利坚文明的聚合力受到了冲击,从而招致美国社会的不满以及政府政策的限制,这引起了美国与拉美有关国家之间的外交摩擦。本文试图对拉美移民潮给美国社会所带来的影响作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9.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重要的、帮助人类更好、更清晰地了解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认知工具.在英、汉语言中,采用隐喻、特别是概念隐喻表达“爱情”的语言形式比比皆是.英、汉“爱情”概念隐喻的异同是由人类相同的身体、相似的物质经验以及英、汉文化差异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时间概念都是通过其他概念来认识的。从不同的来源看,汉语中的时间隐喻有以下几类:时间是空间;时间是金钱;时间是实体;时间流逝是运动。汉民族认知和建构时间概念的途径和方式是多样的,大量存在于日常语言中的时间隐喻证明了隐喻在人类语言尤其是在日常语言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