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8 毫秒
1.
三点共线向量式的巧妙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点共线向量式:P是平面OAB(O∈AB)上的一个动点,OP→=xOA→+YOB→(x、y∈R),若P、A、B三点共线,则x+y=1;反之.若x+y=1,则P、A、B三点共线.  相似文献   

2.
1.题目 O是平面内一点,A、B、C、D是平面内与O不共线的三个点,点P是BC的中点且使等式λ(^→AB/|^→AB|+^→AC/|^→AC|)+^→OA=^→OP成立,则△ABC是( )  相似文献   

3.
李红春 《高中生》2013,(2):26-27
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已知向量→OA,→OB不共线,且→OP=→αOA+→βOB(α,β∈R),则A,B,P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α+β=1.以这个结论为基础,通过简单的拓展,可以直观、快捷地解决一类与向量有关的最值问题.  相似文献   

4.
胡彬 《中学理科》2006,(11):22-24
一、重视与向量的综合【例1】已知椭圆的中心为坐标原点O,焦点在Z轴上,斜率为1且过椭圆右焦点F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OA→+OB→与a=(3,-1)共线.  相似文献   

5.
性质 设^→OA,^→OB不共线,若A、P、B三点共线,则^→OP=λ^→OA+μ^→OB=1(λ,μ∈R). 证明 因为A、P、B三点共线,所以  相似文献   

6.
如图1,向量OA^→、OB^→不共线,根据共线向量定理,得:必存在常数t∈R,使AP^→=tAB^→。用OA^→、OB^→表示OP^→,即得OP^→=(1-t)OA^→+tOB^→,我们称此方程为直线的向量式方程。特别地,当t=1/2时,P是线段AB的中点,OP^→=OA^→+OB^→/2。应用直线的向量式方程解决某些...  相似文献   

7.
问题一、与三角形“四心”相关的向量问题 例1已知O是平面上一定点,A、B、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满足→OP=→OA+λ(→AB/→|AB|+→AC/|→AC|)λ,  相似文献   

8.
在高三的一次课上,笔者先点评了作业中的一道题,该题是2010年江苏省高考第18题. 题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如图1,已知椭圆等x^2/9+y^2/5=l的左、右顶点为A、B,右焦点为F.设过点T(t,m)的直线TA、TB与椭圆分别交于点M(xl,y1)、N(x2,v2),其中m〉0,yl〉0,y2〈0.(1)设动点P满足PF^2-PB^2=4,求点P的轨迹;(2)设x1=2,x2=1/3,求点T的坐标;(3)设t=9,求证:直线MN必过X轴上的一定点(其坐标与m无关).  相似文献   

9.
例题(人教版高一数学(下)第117页例5)如图1,OA^→,OB^→不共线,AP^→=tAB^→(t∈R),用蔚,用OA^→,OB^表示OP^→。  相似文献   

10.
几何初步     
解析(1)分三点共线与不共线;(2)进行角度单位换算时,采用60进制;(3)根据余角、补角定义;(4)由角之间的关系可先求出∠COB=28°;(5)注意A,B,C不一定在一条直线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我们知道:若|→e|=1,则称→e为单位向量.一般地,与非零向量→a共线的单位向量为±→a/|→a|.  相似文献   

12.
大纲高一(下)第109页例5:已知^→OA,^→OB不共线,^→AP=t^→AB,试用^→OA,^→OB表示^→OP,结论:^→OP=(1-t)^→OA+t^→OB。对于结论,可作以下变式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有一类向量问题,可以利用三点共线的结论快速求解. 结论 已知^→OA,^→OB和^→OC是三个非零向量,且^→OC=m^→OA+n^→OB,m,n∈R,则A,B,C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m+n=1.  相似文献   

14.
1.错误理解或遗忘0 例1已知向量a=(1,2-m)与向量b=(m,-m)共线,则实数m的个数是——. 错解a=(1,2-m)与b=(m,-m)共线,  相似文献   

15.
大小不同     
在英语中,有些单词开头字母大小写不同,其词义就有、很大的差别。如: 1.China中国→china瓷器,瓷料 2.US美国→US我们 3.Black布莱克(人名)→black黑色,黑人 4.Snow斯诺(人名)→snow雪,下雪 5.Rose罗斯(人名)→rose玫瑰,玫瑰色  相似文献   

16.
彭翕成 《数学教学》2014,(11):32-35
向量形式的定比分点公式,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如图1,已知→AP=λ→PB,则→OP=(→OA+λ→OB)/(1+λ).使用时要注意公式的特点:P、A、B三点共线,→OP、→OA、→OB三向量共起点,且→前的系数等于→OA、→OB前系数之和,所以更多时候是使用(1+λ)→OP=→OA+λ→OB这个式子,省去分式之繁.  相似文献   

17.
盛佳云 《中学教研》2014,(10):46-47
文献[1]中着重研讨了式(1)解法的思维形成过程,与学生的思维有较大差距.下面是笔者的思路和想法,请广大师生批评指正.1解法探究笔者利用二次函数的恒等问题尝试求解这道赛题:解式(1)→(1+x2)(1+y2)+2xy-(xy)2≤c(1+x2)(1+y2)→2xy-(xy)2≤(c-1)(1+x2)(1+Y2).因为式(2)的左边可以取正值,所以c〉1.  相似文献   

18.
问题(2003年江苏高考卷第5题)O是平面上一定点,A,B,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满足OP→=LA→+λ&;#183;(AB→/|AB→|+AC→/|AC→|,λ∈[0,+∞),则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 ).  相似文献   

19.
包辉 《甘肃教育》2009,(9):51-51
共面向量定理:如果两个向量^→a,^→b不共线,则向量^→p与向量^→a,^→b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对x,y,使^→p=^→xa+^→yb.  相似文献   

20.
1.下列转变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 (A)FeS→Fe2O3 (B)Fe3O4→FeO (C)Fe(OH)2→Fe(OH)3 (D)Fe2O3→F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