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读了《国语》,又读柳宗元的《非国语》,感到有一种思想观念的转变。从《国语》到《非国语》,从先秦的儒家思想到柳宗元的儒家思想,其间的变化不小。这一思想的变化,很值得研究。但在历来研究柳宗元的文章里,很少提到他的《非国语》。其实《非国语》在柳宗元的著作中是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的。柳宗元自己就曾非常重视这一专著的写作,他不  相似文献   

2.
柳宗元在《非〈国语〉》中,从义理的角度具体在以下方面伸长了大中之道:首先,在道德伦理领域,柳宗元认为,礼、信、忠、贤、孝等均本于大中之道;其次,于治道方面,发挥了大中之道中行仁义之德政的政治主张;另外,还主张崇礼明法之治道。  相似文献   

3.
柳宗元在《非〈国语〉》中,从义理的角度具体在以下方面伸长了"大中之道":首先,在道德伦理领域,柳宗元认为,礼、信、忠、贤、孝等均本于"大中之道";其次,于治道方面,发挥了"大中之道"中行仁义之德政的政治主张;另外,还主张"崇礼明法"之治道。  相似文献   

4.
《非〈国语〉》中,柳宗元通过对《国语》中所记载的一些事件的非难,表达出抨击“天命”观及“天人感应”论,批判世俗迷信荒诞之说,探求圣人本意、对经典表示出大胆怀疑,自立新说等见解。透视《非〈国语〉》,柳宗元的经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崇奉儒家经典尤宗六经,抨击章句师、倡导“经世”之学,求真尚“理”,创新释经方法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5.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为了引导古文运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曾以毕生的精力,在理论上和创作实践方面为北宋初期的诗文革新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山水游记散文就是他把“文”和“道”运用在创作中的代表。欧阳修所说的“道”,并非韩愈提倡酌“孔孟之道统”,而是与柳宗元的“以辅时及物为道”的观点一致,即适合于社会现实的政治主张和思想学说。这种进步的主张也突出地表现在他的山水游记之中。欧阳修的山水游记  相似文献   

6.
<正>问战:穿透疑问见史官精神关于《曹刿论战》的第二项教学困惑其实早已有之。质疑者名声显赫,柳宗元也。清人王应奎在《柳南随笔》卷一中曾如此评说柳宗元:柳子厚文本《国语》,却每每非《国语》;曾子固文宗刘向,却每每短刘向。虽云文人反攻,然学之者深,则知之者至,故能举其病也。~((12))喜欢《国语》的柳宗元也喜欢"文人反攻",他批  相似文献   

7.
章士钊的《柳文指要》是一部“文革”期间出版,曾经风光一时的著作。《柳文指要》的中心是“扬柳抑韩”,而其论证方式,则是将柳宗元的思想和1949年后的“新社会”相互参证。就“作意”而言,《柳文指要》当有章士钊企图紧跟新社会形势、证明自己的学术水平、古文水平,以及他作为政客好议论政治等动机。在“文革”“破四旧”的环境中,这部以文言写就,极端推崇柳宗元的著作的出版,主要得力于毛泽东和章士钊的交情以及政治合作关系。《柳文指要》观点的极端性,受到时代的影响,且完全背离了章士钊早年主张“调和”的哲学。从内容到出版,都充分说明:《柳文指要》是一部深富政治色彩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的历史地位柳宗元是我国唐代坚定的政治革新家,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也是杰出的文学家。柳宗元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在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政治腐败的黑暗时代,敢于坚持革新,以“根据具,言人所不敢言”(陈衍《石遗室论文》卷二)的斗争精神,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大中之道”,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他的这种精神与成就,对他以后的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都有深远的影响,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四人帮”的控制下,《红旗》杂志一九七三年第十二期上发表了一篇奇文:钟实的《把无产阶级教育革命进行到底》。此文为了否定我国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的教育战线,为了给反革命分子张铁生之流撑腰打气,断然宣布:“建国以来,对于政治思想战线上多次重大的阶级斗争,文化教育界总是象晴雨表一样,最敏感最突出地表现出  相似文献   

10.
柳宗元文章学说述评曹辛华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不但是“雄深雅健”①的文章家,而且是“俊杰廉悍”②的文章学家。《柳宗元集》共四十五卷,政论、史传、寓言、游记,众体毕备。其文章学说散见于书信、赠序、序跋、碑志等文章之中。他针对文道、文用、文质、文体、文技、...  相似文献   

11.
柳宗元在《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中说:“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积三十年。世之言者罕能通其学,于零陵,吾独有得焉。”这篇序写于元和六年,柳宗元当时三十九岁;上溯三十年,即是十岁,他就好佛了。我认为少年时代的柳宗元,所谓“好佛”,不过是受家庭的影响而已,还谈不上“求其道”,没有收获,那是必然的。青年时代的柳宗元,追求的目标是读书求仕。  相似文献   

12.
柳宗元,是我国唐代大思想家、文学家,世称“柳河东”,他自己也说:“河东,古吾土也。”(《柳河东集》)卷三十二《送独孤申叔序》。以下引(《柳河东集》只注卷数和篇名)《旧唐书·柳宗元传》说“河东人”,《新唐书·柳宗元传》说“其先盖河东人也”。他的文稿在其临终前交好友刘禹锡整编,名《河东先生集》(中国书店1991年版,名《柳河东先生全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名《柳宗元集》,收录文同《柳河东集》)。可“河东”很大,唐有河东道,是贞观十道,开元十五道之一。河东道道治,在贞观时治太原(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原镇),开元时治蒲州(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辖境最大时有今山西全省及河北东北部内外长城间之地。可这里所谓“河东”,不是指唐河东道,而是指秦汉以来的“河东郡”。  相似文献   

13.
柳宗元书信反映的文学思想十分丰富,主要有:1.“文以明道”之“道”包括道的政治现实性、道的丰富灵活性以及道是文章的根本3个特征;2.“言而不文则泥”;3.柳宗元书信对作文条件、作文过程、文章的接受传播等都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14.
“文”与“道”的关系,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刘勰在《文心雕龙》的《明道》篇中,已经有了“道缘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的提法。但因刘勰使用骈文,意思往往含糊不清。到了唐代,韩愈、柳宗元都重视这个问题,也说得比刘勰明确,值得深入研究。这里,先就柳宗元“文以明道”的观点,试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解读柳宗元的《断刑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思想家柳宗元的《断刑论》下篇,批判了中国传统的死刑执行制度─“秋冬行刑”制,指出“刑以秋冬”的刑罚观点是“伪也”。文章中,柳宗元首先认为“刑以秋冬”制,“伪”在不能“罚务速而后有惩”;其次认为“刑以秋冬”,“伪”在“言天而不言人”,借“天命”而愚民;再次认为“刑以秋冬”,“伪”在因循守旧,拘泥时令。回击了当时法律思想界的“天刑”说,提出了新的“断刑”观点─“罚务速而后有惩”。这一刑罚观点的提出,从司法制度的角度表现了柳宗元要求变革的政治主张,同时,也是柳宗元“天人相分”自然哲学思想内容中又一精彩之笔。  相似文献   

16.
怀疑精神乃儒学的内在生命力。处于中唐儒学复兴思潮背景下的柳宗元,在疑古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主要表现为对《国语》进行了系列的批评和非议而做《非〈国语〉》六十七篇,柳宗元的这一思想为宋学疑古、惑经的全面展开开启了序幕。  相似文献   

17.
怀疑精神乃儒学的内在生命力。处于中唐儒学复兴思潮背景下的柳宗元,在疑古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主要表现为对《国语》进行了系列的批评和非议而做《非〈国语〉》六十七篇,柳宗元的这一思想为宋学疑古、惑经的全面展开开启了序幕。  相似文献   

18.
柳宗元是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他一生的文学创作极其丰富。流传至今的散文和诗赋有六百余篇。他的诗文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许多重要方面,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而且在艺术上也富有创造性。本文主要就他的传记散文的一些特点做一简析。首先,柳宗元作为一位进步的思想家,他的哲学观点充满了朴素唯物主义精神,具有比较进步的历史观和可贵的批判精神。在《送薛存义序》一文中充分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上的民本思想:“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认为官吏是人民的仆役,并非人民是官吏的奴仆,并指出人民“出其十一”雇佣官吏来为他们服务,而有些官吏不仅“受其直怠其事”,甚至还盗取人民的财富。(以上未注出处引语均引自《送薛存义序》)毫无疑问,这种思想在当时是站在时代的高峰,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的。正是由于这种对人民的历史作用的进步认识,使之能冲破旧袭,为决定历史发展的“生人”立传,为那些受命帝王的人立传。柳宗元用“传”的形式,庄重地象史官为帝王将相立传一样,记述被压迫的下层人物的事迹,歌颂他们的优秀品质、聪明才智;歌颂他们的善于斗争和反抗精神。这一点正是柳宗元大胆质疑、敢言当世之过;敢于挑战封建统治阶级正统观念的难得...  相似文献   

19.
<正>孔子的政治思想,是对西周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总结和发展。其主干,就是以施行“德政”和礼治为基础,建立理想的政治制度与和谐的社会秩序。他指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德、礼是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柳宗元在《零陵三亭记》中提出了“观游为政”的思想。本文对其提出这一思想的思想根源和现实环境作了深入探析,认为柳宗元奉行的儒家政治思想体系中的仁政思想,是他提出“观游为政”思想的思想基础;被贬永州,身为罪囚不能过问政事,是他提出“观游为政”思想的独特的现实环境。“观游为政”的思想体现了柳宗元对解决民生问题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