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常有机缘拜谒各地的读书大家,五月又在北京晋见了舒芜先生。 但你怎样向人家解释“读书大家”?关于舒芜先生,世所公认是评论家、杂文家、编辑家。“读书大家”虽然并非我的杜撰,解释起来不免还是要多费口舌。不过近有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评学概论》问世,其中称先生为“书评专家”,或者还差强相似。  相似文献   

2.
正在新中国图书评论发展史上,涌现出了许多知名的图书评论家。1988年9月15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筹备会上,"大家公认萧乾、李锐、周振甫、舒芜、戴文葆、吴道弘、沈昌文、徐召勋为书评专家,从此,结束了在我国找不到、推荐不出书评专家的历史"。1这几位书评专家中,萧乾、周振甫、舒芜、戴文葆已相继去世。健在的几位仍关心出版工作,并积极进行有关图书评论的写作。其中吴道弘在图书评论这块园地一直辛勤耕耘,他有关图书评论的理论与写作受到出版界广泛好评、关注,对后人有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3.
近日在《新华文摘》上读了舒芜先生一篇文章——《标点符号与文章风格》。他说50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李易,在工作中发现一些作者使用标点符号时各有特色:陈迩冬爱用破折号,黄肃秋文章里惊叹号多,张友鸾好用句号,周汝昌“大括号里面又套小括号”,舒芜喜欢分号,王利器“一逗到底”。标点符号的使用,体现着作者的风格。舒芜说“对作者的‘标点权’,应该与著作权一样尊重,轻易不要随便改动,磨掉了特点”。  相似文献   

4.
标点和数字     
王乾荣 《传媒》2002,(1):50-51
我读过舒芜先生一篇文章——《标点符号与文章风格》。他说50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李易,发现与他打交道的一些作者使用标点符号时各有特色:陈迩冬爱用破折号,黄肃秋文章里惊叹号多,张友鸾好用句号,周汝昌“大括号里面又套小括号”,舒芜喜欢分  相似文献   

5.
5月20日,国防大学的大会议室里熙熙攘攘,欢声笑语。来自全国30多家出版社的书评骨干和首都文化名人张岱年、金克木、张中行、王利器、汪曾祺、舒芜、周振甫、金开诚、姜德明等以及书评报刊编辑聚在一起,共同品评天津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重点书。这是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和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共同举办的第三届北京读书日活动。  相似文献   

6.
立足湖南面向全国的读书类期刊《书屋》于8月间创刊后,在国内读书界引起了良好的反响。一些报刊迅速发表了《书屋》创刊的消息。一些作家和出版界人士舒芜、田原、戴文葆、范用、吴道弘、邵益文、吴彬、蔡学俭、徐柏容、杨福音、刘虔、刘一平、郭敏等纷纷致函致电,祝贺《书屋》创刊.盛赞《书屋》出手不凡。——著名作家、学者舒芜致信说:“《书屋》创刊出手不凡,纸张印刷亦  相似文献   

7.
谈选编     
前些时买到舒芜先生编录的一本书,题目为《女性的发现——知堂妇女论类抄》。此书从周作人的各种散文集和集外文中,选出关于妇女问题的文章178篇,分为3大类17小类,一一加上类目。舒芜先生还在全书之前,写有三万多字的导言,详细阐述周作人关于妇女问题的思想观点及其背景。虽然我并不研究周作人,也未对妇女问题有特殊的兴趣,但是看过全书,仍感到有所收获,尤其仰佩编选者独特的  相似文献   

8.
去冬的一天,舒芜先生打电话来说,新作一跋,系应周启晋之嘱而写,因命我“再做冯妇”。自忖数年前代钞跋语,字如墨猪,已是不忍再睹,今砚池久涸,恐怕持笔亦将不稳,如何可以再次出乖露丑。然而再三推托不得,只好硬着头皮道遵命。不过既代钞跋语,“真经”总该一睹为快。于是一周后与舒芜先生的两位女公子暨女孙章章同往周第一窥二珍,算是曾饱眼福。  相似文献   

9.
中国报纸﹃读书版﹄概览︵下︶徐雁从《图书评论》到《读书与出版》从1987年3月开始,光明日报社重新开始积极介入中国读书界的活动。1988年3月,恢复了双周刊的《图书评论》。这一时期的《图书评论》虽为每期半版,但有学识渊博的老辈学者舒芜等,崭露头角的青...  相似文献   

10.
谷林 《出版史料》2001,(1):51-51
聂绀弩有《重禹六十》诗,作于1982年。重禹即舒芜,出生于1922年,至此“周甲”,聂作诗三首寿之。以后并致信舒芜说:“我觉兄有大悲。以致我把庆诗写成吊诗……盖兄应有极大成就,偶因一挫而毁,真我辈之不幸也。”这“一挫而毁”,所指乃关于胡风一案的纠葛,是发生在1955年的一件大事。先是胡风向党中央提交了一份《关于几年来文艺实践状况的报告》,即所谓“三十万言书”,接着引  相似文献   

11.
在公众的视野中,舒芜好像永远无法走出“胡风事件”。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后代,他晚年一直在努力坚持五四精神,特别是1980年代后的三十年间,他作为一位重要文化人,发挥了相当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有一次,担任《新文学史料》主编的牛汉先生.专程去拜访舒芜,我也随同前往.有幸结识了他。我并不在《新文学史料》编辑部工作,又没有组稿的任务.跟着去,纯粹是出于好奇.只是想见见这位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思想史上。曾一度大名鼎鼎的风云人物。  相似文献   

13.
舒芜先生在《标点符号与文章风格》一文中说:“对作者的‘标点权’,应该与著作权一样尊重,轻易不要随便改动,磨掉了特点。”正如人们作文要选择词汇一样,人们也是完全可以“活用”标点的,甚至可以说,很多情况下只有活用巧用,才能显出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一鲁迅与周作人起先“兄弟怡怡”,以后“成为参商”,即如舒芜《鲁迅、周作人失和决裂后的间接联系》一文所说:“一九二三年七月十四日鲁迅、周作人兄弟失和,八月二日鲁迅搬出与周作人同寓的北京八道湾寓宅,次年六月十一日鲁迅回八道湾寓宅取书物,周作人夫妇向鲁迅大骂大闹,从此以后,彼此避不见面(除了可能有几次避不开的集会上相遇),直到鲁迅逝世,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这席话很是简明扼要,但是好像也就轻易放过了什么——我指的是加了括号的那一句,似乎未必在“大家都知道”之列。  相似文献   

15.
编辑的"问题"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诚 《编辑之友》2001,(1):55-56
著名学者舒芜在<文汇读书周报>(1996--04-06)发表了一篇题为<那不是我的文章>的文章.原委如下:作者应<炎黄春秋>之约写的<"五四"时期的周作人>一文,原稿一万字,刊登时是六千字."既有大删,必有大改".作者仅举开头和结尾两处谬误.一是原稿开头对周到北京的时间和相关事件交待得一清二楚,编辑却篡改了事实还滥加了不恰当的字词;二是原文结尾处对有人为周翻案之说作了辨驳,表明了作者的看法态度,编辑却大笔一挥不负责任地删去.  相似文献   

16.
他是一位具有理论家气质、有思想追求、有理想抱负的学者,始终热心于政治,关注社会现实,“关心着民生国计、世道人心” (舒芜语)。他所从事的文学艺术、思想理论以及编辑工作,形成了与此密切相关的、融合着自己的人生血肉和鲜活社会感受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被捕     
早在5月13日发表舒芜“第一批材料”之前,从进入3月份之后,中国文坛已沉陷在一片肃杀中。每一个“胡风分子”,都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和后来的中国剧协剧本创作室,年轻的路翎一直受到大家友善的喜爱,他还不到二十五岁,已经出版、发表了大量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品,他肯努力,有才  相似文献   

18.
周作人是五四以后最有影响的知识分子之一。在20世纪30年代,周作人乃是右翼文学家的“精神领袖”,他的凭借,据舒芜先生分析,至少有这样几条—— 首先,远在清末,在日本,他就作为鲁迅亲爱的弟弟和仅有的战友,兄弟两个青年人共同发起新文学运动,筹办《新生》杂志,  相似文献   

19.
舒芜先生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倾十余年心力于周作人研究上,陆续发表了30多万言的论文。人民文学出版社择其要者汇编为《周作人的是非功过》(1993年6月)出版,这是当代文坛值得重视的不小的事情。 《周作人的是非功过》分上下两编,上编七篇,论周作人在中国新文化史、新文学史和中  相似文献   

20.
哀妇人     
舒芜 《新闻世界》2004,(11):43-43
本书精选名史学舒芜先生关于女性问题的章,凡七十篇(第一篇作于1944年,末篇作于2003年)。作从自己耳闻目睹和长期各界的感受出发,不断撰写此类章,并且有一简单的信念,即“哀妇人而为之代言”,因此他从政治哲学、历史学、首先伦理、社会指头等多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