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的东南水师是为了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而创立,其在布防,巡哨等方面具有时代特色。在抗倭,抗御西方殖民斗争中捍卫了国家海权。郑成功的水师是维护海上贸易的武装,其以强大的海上力量收复台湾,是捍卫国家海权的重大事件。清代东南水师的建制,专业性质等方面更国完善,其防范外敌,维护海权的目的性十分明确。近海军以维护国家海权为首要建军目的。明清两代水师,海军,都是海权意识发展的产物,并在维护国家海权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时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加速调整,人类对海洋资源需求大幅增长,海权竞争成为国际焦点,态势渐趋激烈。从海权有关的历史发展状况和国内外的经验教训看,海权涉及国家重大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海权关系我国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探索我国海权建设,应从海权的基本理论入手,明确我国海权维护的基本目标,并构建全球化时代中国海权的发展方略,以期更好地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相似文献   

3.
美国历史学家和海军战略理论家马汉在其著名的海权论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论断“海权对国家权力的重要性”,开启了研究国际关系的一个新视角,即随着工业时代通讯和交通技术的发展,地理因素在国家权力中的重要性。马汉对海权六要素的分析及海权对国家权力的重要性两方面体现环境因素对政治行为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它能限制人们的行动,也体现为能提供机会这一地缘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4.
印度洋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实施印度洋海权战略为解决中印领土争端、南中国海和太平洋海权问题开辟了第二条战线,是维护中国海权的一个重要措施。中国的印度洋海权战略以海军建设为中心,以西藏、云南和新疆为战略支点,构建连接中国和印度洋的石油走廊、金融走廊、文化走廊。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开始实施海洋战略,向世界大国迈进。德国之所以建设海权,一是由于地缘环境的束缚,德国的出海口相对封闭、海陆周边强邻环伺、海外物资比较短缺;二是鉴于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威廉二世执政时期;三是基于德意志民族性格所带来的精神力量。尽管在追求海权的道路上,德国并不顺利,但却依然体现出其独有的特点:对海洋扩张与国家利益的关系认识深刻,重视海军在国家海权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推进以潜艇为核心的国家海上力量作战装备,军事战略的调整为国家对外政策服务等。德国海权建设的经验教训对中国海权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弱势海权对石油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对偏弱的海权制约着中国的石油安全。中国适度地发展有限的海权是完全必要的.也是维护中国国家利益的应有之义。海洋资源被掠夺、海洋权益受侵蚀和祖国统一受阻挠.大大不利于中国;每外利益的扩展,进而严重阻碍了中国的崛起。  相似文献   

7.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进入到了海外扩张的时期,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并在国际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以适应同列强争夺海洋优势的战略需要,马汉的海权论应运而生,其中就强调建设和利用强大的海军舰队和战略要地来保护美国的安全和海上贸易,并且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主导思想。而在海权理论的主导下,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抓住美国海军逐步壮大的机会,运用海权理论夺取了巴拿马运河。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的开发和利用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世界海洋大国,要开发、利用、保护好我们的海洋资源,必须加强中学生的海权意识。通过对海权意识重要性的解析,探索从社会和学校两个层面加强中学生的海权意识,为更好地开发、利用、保护海洋资源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海洋对人类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同时也导致国际间围绕海洋的竞争不断加剧。近年来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海洋争端越来越多,对大学生进行海权意识教育对于他们了解我国的"海洋国情",正确认识海权争议,增进维护国家海权的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具有重要意义。海权意识教育的内容包括海权理论、海洋经济、海洋文化、海洋政治等方面。对大学生海权意识教育的途径有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网络宣传、社会实践等形式。  相似文献   

10.
海权,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从鸦片战争开始认识而到今天仍未被充分理解消化、在实践上又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海权”实际上是国家总体国防力量的集中表现.“永远不称霸”是中国扩展“海权”的原则.中国进入市场经济之后其发展已日益依赖于世界,“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地球财富和地球本身”.马汉的著作和思想,在今天还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海权问题逐渐引起国民的重视,其对开放型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观察制海权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汲取必要的教训与有益的教益,当今中国海权问题的发展可从中得到启示——转变传统陆权观念,塑造海权思想。根据现实需要,中国海权战略可做适当的调整,而调整的关键在于:建设强大的远洋海上军事力量、使海外贸易与海上军事力量形成良性互哺、海权问题应着眼解决台海问题但更应着眼于现实需要与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12.
古典时期雅典人在长期的海上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和系统的海权思想,成为近代西方海权思想与理论的源头.通过对各类相关古典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从军事、经济和政治三个层面进行归纳和总结,古典时期雅典海权思想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海权强国思想、海权财富思想和海权民主制思想.  相似文献   

13.
晚清政府海权意识的演变是中西方海洋观念碰撞的直接产物。但是,为什么晚清海权思想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指导中国海防走出失败的阴影呢?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晚清政府变局中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耗散选择,制约并阻碍了晚清海权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A.T.马汉的海权学说不仅在他有生之年获得广泛赞誉,而且还在其后时代的世界冲突中有着深远影响。马汉声称,对海洋的利用和控制一直都是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家力量的一个先决条件是大力发展和保持海上贸易。马汉特别强调海权中隐含的地理和经济因素,在这方面马汉可被视为现代海军历史之父。然而,马汉笃信社会达尔文主义,他把国际关系基本上看做是或者直接地利用战争或者间接地利用经济竞争追求利益和生存的达尔文式的斗争,其中的关键因素就是力量。  相似文献   

15.
美国两学者近日发文说:中国虽无中亚大战略,却无意间成就了中亚帝国,将在地缘政治上冲击美国和西方在地球上最重要地区"世界岛"的影响力。此论既不尊重事实又不公正。由此而引发笔者四点思考:一是西方地缘政治学无论是"陆权"论,还是"海权"论,都在于"权力"(power),要害是侵略扩张,两学者所论不过是西方陆权论的当代阐发;二是从中国传统的地缘政治分析,无论是"海防"还是"塞防",都在于"防御",基点是保家卫国;三是中国须深思熟虑地构建自己的"海权"、"陆权"的大战略,但那个"权",指的是"权益"(rightsand interests),即公正、公平的利益,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和坚定的决心,在公正、公平基础上维护国家的最高利益;四是中国的地缘战略在于开放,向中亚方向的进一步开放,甚至可考虑与西南方向并肩开放,作大鹏展翅、比翼齐飞之态,可能是当前中国大战略较好选项之一。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的海权思想具有自身的话语体系和表述范式,它的形成与资本主义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工业化与资产阶级民族国家之间的冲突密切相关,突出特点体现在整体性与系统性方面,主要包括工业化与资本的全球扩张、殖民地贸易、航运业的发展、海军建设与海洋战略四个维度。正像马克思恩格斯预见的那样,全球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历史进程,要存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在这一过程中,海权的作用依然是举足轻重的。处于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要发展就必须要走向海洋。因此,只有提高对海权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海洋观,才能抓住历史赋予的发展机遇,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海洋强国梦。  相似文献   

17.
我国正从"内向型经济"转向国际贸易的"外向型经济",已成为"世界工厂"。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空间向全球扩展。在这个过程中,海权不仅能够保障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增长,而且能够维护我国的独立和统一,最终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际战略的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中国海权丧失史,近代以来中国所遭受的侵略与战争几乎都来自海上。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近代史鲜明地昭示着海权丧失意味着丧权辱国,甚至于国破家亡,亡国灭种。新中国高度重视海洋、海权和海防建设。党的十八大审时度势,首次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海洋强国梦是中国道路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9.
海权论对世界各国有重大和深远的影响。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对各国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海洋产业迅速发展,海洋大国纷纷制定了自己的海洋战略。中国作为正在崛起中的大国,海洋更是具有战略性意义。然而,中国海洋权益却遭受到严重侵犯。维护海权、加强海洋意识、规划海洋战略,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海权论对世界各国有重大和深远的影响,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对各国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海洋产业迅速发展,海洋大国纷纷制定了自己的海洋战略。中国作为正在崛起中的大国,海洋更是具有战略性意义.然而,我国海洋权益却遭受到严重侵犯。维护海权、加强海洋意识、规划海洋战略,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