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好同学》2002,(12)
只要是你心底里流露出的、感动你的一切文字——只要情真意切。所有“我”的故事,“我”的理想追求,“我”的智慧情趣, “我”的成长经历,“我”的个性展现,“我”的本真状态……所有“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的独特人生,“我们”的时空天地, “我们”的隐私秘密,“我们”的恩爱情怀,“我们”的丑行劣迹……作品要求通过一个故事、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个片断、一个经历、一个偶然,一个……引发出人性的思考和心灵的顿悟。  相似文献   

2.
“这一个”,你终于来啦!我盼你可是望眼欲穿啊!同学们一定要问了,“这一个”是谁呀?为什么盼她呀?告诉你,“这一个”就是“这一个”,“这一个”就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相似文献   

3.
从事后勤工作者,必须要做到“十个字”:一是要重视一个“学”字;二是要保持一个“坚”字;三是要强调一个“严”字;四是要提倡一个“勤”字;五是要突出一个“精”字;六是要把握一个“廉”字;七是要讲求一个“活”字;八是要抓住一个“情”字;九是要坚持一个“恒”字;十是要完善一个“我”字。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行教育在“度”的方面有一个“过渡”、“失度”的问题,在“量”的方面有一个“过量”、“超量”的问题,在“衡”的方面有一个“均衡”、“失衡”、“权衡”的问题。凡此种种,都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5.
“五一”长假前,“分数的意义”一节课告一段落,学生们都知道:“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其中“一个物体”和“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学生都有了较深的理解,而对“一个计量单位”的理解只浮于表面,知之甚少。于是,长假以后的第一节数学课上,我“后补”了这样一个细节。  相似文献   

6.
“小字眼儿”就是儿化的字词。儿化的字词就是在一个字或一个词的最后一个音节带上卷舌的动作,用汉字来表示,就是在一个字或一个词的最后加上个“儿”。这个“儿”不是自成音节的“儿”,它只是前一音节的韵尾,发音时必须跟前一个音节溶合在一起。如“花儿”不是先念“花”后念“儿”,而是在念“花”的同时舌尖  相似文献   

7.
为了贯彻“两全”方针,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在课堂教学中,力求注意一个“导”字,实出一个“研”字,抓住一个“练”字,注重一个“调”字,全过程贯穿一个“乐”字。具体作法是:  相似文献   

8.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师拿出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问一个学生:“你看到了什么?”“一个黑点。”“难道你没看到这张白纸吗?眼光集中在黑点上,黑点会越来越大的。”接着老师拿出一张黑纸,中间画有一个白点。“你又看到了什么?”“一个白点。”“太好了,”老师高兴地笑了,“无  相似文献   

9.
在课堂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体现“整体性原则”是很重要的。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开发学生的智力 ,提高学生的素质。在语文教学中 ,从教材、教法体现“整体性原则” ,即采用“整体———部分———整体”的方法 ,是运用“整体性”原则的一个方面。一篇课文是一个“整体” ,对段落来说就是它的“部分”。一个段落是一个“整体” ,对句子来说 ,就是它的“部分”。一个句子是一个“整体” ,对字词来说是它的“部分”。字词是个“整体” ,对字的音、形、义来说则是它的组成要素。由此看来 ,“整体———部分———整体”不是一个先后…  相似文献   

10.
曹动清 《上海教育》2009,(13):53-53
何谓“活力课堂”?我以为,就是“使课堂充满活力”。它不是“充满活力的课堂”,因为,这是一个动态的描述,动态的描述比静态的描述要难,但它更能反映教育规律的特征。也不能将其仅仅理解为“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这样的理解太狭窄。“课堂”,是一个“场”,教学只是它其中的一个部分,当然是一个重要的部分。“使课堂充满活力”的主要对象一个是“教”,一个是“学”。“教”的层面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学”的层面也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它们之间是相互制约的。  相似文献   

11.
“宇宙代数学”是周易的一个代名词。“周易是宇宙代数学”构成一个判断句式,主语是“周易”,谓语是判断动词“是”,宾语是一个偏正短语“宇宙代数学”。名词性定语“宇宙”是一个合  相似文献   

12.
“奥林匹克”,一个多么振奋人心的名字。在今年的雅典奥运的比赛中“刘翔”、“李婷”、“孙甜甜”、“田亮”、“杜丽”……这一个个名字深深地烙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记忆里。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希腊神  相似文献   

13.
数学是一门研究事物的数量关系的科学,所以,数学里不但重视质,还特别重视量。“每一个”、“有一个”,两者只有一字之差,意义完全不同。 一、全称量词——每一个 如果对论域中的所有元素都下了判断,那么这样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每一个”就叫“全称量词”。 全称量词还常用“所有的”、“任一个”、“凡”  相似文献   

14.
传说中大禹治水之所以成功,用的是“疏通”之法,关键在一个“导”字;而其父鲧降水不成,用的是“围堵”之法,则坏在一个“堵”字上。教师的教学虽非治水,但其中却有“治教”和“治学”的学问,同样有一个“堵”与“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安然无恙     
“安然无恙”的“恙”读音为“yang”。“安”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上面的部分像一个屋子,下面是一个女子。在人类的早期,野兽很多,人要躲避野兽的攻击,就造了房屋。住在屋子里就比较安全了,所以“安”的意思是“安全、平安”。“然”是古代常用的一个虚词,意思是  相似文献   

16.
曾记得电视台有这样一档节目:记者将一张普通的报纸揉成一团,来到一所幼儿园向孩子们提问: “你们说这是什么?”孩子们争先恐后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 “是一个球。”“像一个灯笼。” “是一个蛋。” “不对,是一个恐龙蛋!” “像一个苹果。”“像一个城堡!”“应该是一个外星飞碟吧?!……”孩子们的答案出人意料且充满创造性思维。记者又到一所小学进行了相同的采访,孩子们回答  相似文献   

17.
一从《辞海》的解释看 ,“怪诞”不等于“荒诞”。怪诞 :离奇虚妄。荒诞 :不真实 ,不近情理 ;虚妄不可信。尽管两个都有一个“诞”(虚妄 ) ,两个词的词义都有“虚妄”的含义 ,但一个强调“离奇” ,突出其“奇异的 ,不常见的”一个“怪”字 ,另一个突出一个“迷乱”的即不真实不尽情理不可信的一个“荒”字。二从两个术语在西方的用法来看 ,“怪诞”也不等于“荒诞”。“怪诞”的用法有两种 :一为本义 ,一指一种审美形态。“怪诞”作为审美形态有着其鲜明的特征。首先 ,它由丑恶与滑稽两种要素组成。雨果把它定义为 :“一方面创造了畸形与可…  相似文献   

18.
在如今大谈“成功教育”、“赏识教育”的大“好”形势下,有教师狭隘和片面地理解了赏识,认为“赏识”就是“表扬”,不管学生表现如何,一味叫“好”。而“批评”似乎已被抛到遗忘的角落,越来越让教师感到“忌口”,一般不敢涉及一个“不”字,惟恐因此而扼杀了一个“牛顿”。于是诸多不当的“表扬”,迷失在一个生硬、僵化的“赏识”怪圈里。  相似文献   

19.
一个学生在作文中把“国”字错写成“囯”,教师批改时,就在“囯”的旁边打了一个“×”,并给它写上一个“国”字。发下作文本,学生看了看多少分,把作文本放在一边,对于写错了的字,自己没有动手动脑,所以第二次又把“国”字错写成“囯”。另一个学生也把“国”字错写成“囯”,另一个教师批改时在错字旁边打个“×”  相似文献   

20.
如何正确把握合作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合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教育教学目标上要把握一个“度”字。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一个“能”字。在教学方法上要体现一个“活”字。在教学管理上要贯彻一个“严”字。在教学对象上要落实一个“全”字。在教学评价上要克服一个“分”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