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达球 《生物学教学》2003,28(12):32-33
做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时 ,用天竺葵做实验材料效果很好。但是在一些学校里 ,有时候却不容易找到天竺葵。实验发现 ,用白菜叶做实验材料有同样好的效果 ,具体做法如下。用厚纸做成一些遮光套 ,再在地里选定一些长势良好的白菜。早晨 ,用遮光套套住拟做实验材料的健壮白菜绿叶 ,使它遮光 2 4小时以上 ,让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消耗完毕。用厚纸板剪出一些直径 5~ 6cm的圆形遮光板。把遮光套从叶片上取下后 ,将圆形遮光板两两对齐。用大头针固定在叶片的上下两面 ;经过 3~ 4小时的阳光照射后 ,摘下叶片 ,带回实验室 ,去掉遮光板 ,将叶片浸…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全光照(Ac100)、48%光照(Ac48)、20%光照(Ac20)]对淡水种植的桐花树光合特性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c100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有显著的"午休"现象,而Ac48和Ac20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午休"程度降低;不同月份期间,遮光处理对桐花树的净光合速率(Pn)、有效光合辐射(PAR)、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存在显著影响.遮光处理的桐花树叶片最大光合速率(Pmax)、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暗呼吸速率(RD)以及表观量子效率(AQY)与全光照处理相比均下降;随遮光度增大,叶片叶绿素a+b和叶绿素b含量显著升高,而叶绿素a/b降低,且叶面积显著增大.试验表明遮光处理通过影响环境因子和桐花树叶片生理特性等内在因素而影响其光合作用,且桐花树能适应一定程度的遮光环境.  相似文献   

3.
1 值得讨论的题目[蜜蜂] 例1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萨克斯对这个实验的设计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具体体现在( )  相似文献   

4.
在进行光合作用条件和产物的实验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兴趣,笔者将叶片上遮光用的纸板剪成圆形、方形、三角形和五角星等形状,在滴碘酒检验结果时,学生们看到叶片上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不同叶片上未见光部位呈现各种各样的图形,对此很感兴趣。当时,我进一步设想,如果能将一些文字或图案印在叶片  相似文献   

5.
初一生物练习册有这样一道选择题: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最后将叶片没有遮光的部分做成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呈现蓝色的部位是  相似文献   

6.
小麦灌浆期遮光生理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开花后采用人工遮光,研究弱光条件下小麦生理效应,结果表明,弱光条件下叶片叶绿素含量较对照增加,总干物质积累减少,根系活力下降,千粒重降低。  相似文献   

7.
初一生物第一册(上)教科书第50页开设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学生分组实验。如果按教材的方法步骤进行该实验,既不容易做好,又很麻烦。本人通过几年的实验教学实践,把该实验作了如下改进,效果很好。a.实验前两三天,把室外生长的天竺葵叶片一部分从上下两面用不透光的物品如:黑纸片、薄木片、锡箔纸等,遮盖起来。b.实验时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物品(摘叶片之前,能有几小时阳光照射,效果更明显)。c.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里,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d.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秋天时为什么在阳光充裕的区域爬山虎的叶片红色居多,而光照时间短或光照弱的区域爬山虎的叶片颜色多为绿色?【方法】1.对爬山虎进行大范围细致的观察;2.通过网络,查阅相关信息与资料;3.设计实验,以生长程度相似的爬山虎叶片为材料,进行不同遮光处理,记录总结规律;4.向学科老师请教相应理论知识,与实验结果相结合。【结果】叶片内的光合色素会被不同强度的阳光照射改变,而浓度高的光合色素会呈现优势性,影响叶片颜色。  相似文献   

9.
对初一两个实验的改进重庆师专附属中学(632168)姜中相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本实验通常采用黑纸片在饥饿一昼夜的盆栽天竺葵上,选定一个叶片部分遮光,然后移至阳光下数小时,再摘下该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脱掉叶绿素,滴上碘液,观察反应结果,但遮...  相似文献   

10.
人工栽培条件下,对全光照和遮光处理的醉翁榆和琅琊榆两年生实生苗的形态和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两种榆树在40%自然光下生长良好,并且醉翁榆在形态上通过增加叶片长度、宽度、叶面积、单叶干重,提高南向枝条比例,在生理上通过增加更多叶绿素含量从而表现出对弱光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初中植物学中的58页,叙述了光合作用的需光实验,我作了如下的改进。 1.在农村中天竺葵很难找到,我就用菊花代替,上到此课时已是十一月份了,正是菊花盛开的时节,取材较为容易。 2.把经过遮光处理的叶片卷成筒状,装入小试管内,并倒入适量酒精,在烧杯中隔水加热。然后取出叶片按书中所述进行。 3.烧杯中的水要用热水,再加上酒精灯加热,很快可使酒精沸腾,溶解其叶绿素。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高中新课标教材<生物·必修3>增设了一个探究活动--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其中参考案例1"落叶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吗"提供的实验设计如下:以带有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对照组的土壤不做处理(自然状态);实验组的土壤要进行处理.由此不少教师联想到萨克斯所设计的"探究植物在光下是否产生淀粉"实验,做出这样推理:叶片不做处理的曝光部位(自然状态)是对照组,做处理遮光处理的部位是实验组.而之前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遮光部位是对照组".孰对孰错?对于如何辨析实验组和对照组这一问题,众多教师存在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13.
遮光对光皮桦苗木存活率及生长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研究设遮光度40%、60%、80%和ck(全光照)4种处理,探讨光因子对光皮桦苗木存活率、适合度和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全光照条件下,死亡最高时期出现在播种后第11~60d(6月11日~7月30日),死亡率高达84.5%,适合度仅为0.0358。遮光度40%和60%两种处理,死亡最高时期出现时间相近,死亡率前者高于后者,分别达71.1%和62.0%,适合度分别达0.1329、0.1740。当遮光度达到80%时,死亡最高时期出现时闻不明显,死亡期延续时间较长,其苗木死亡率(62.8%)、适合度(0.1700)与60%遮光度处理差异不明显。随遮光度增大,苗高、地径、生物量等主要生长指标亦明显增大。生产中采用60%~80%遮光度给光皮样幼苗遮荫可有效地提高光皮桦的苗木存活率和生长规格。  相似文献   

14.
在选用天竺葵作光合作用实验材料时,往往难以找到大小适中的盆栽植株进行暗处理,即使找到合适材料,但暗处理后,对需要遮光的叶片操作时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漏光现象,从而造成实验效果不佳甚至失败的可能。通过改进实验后,不仅可解决上述矛盾,而且还具有下列优点。l材料来源广我们选用醉浆草作实验材料。这种植物为常见的盆栽植物周围自生的小草,它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片为三片掌状复叶,不需人工栽培,适应生长环境能力强,凡有栽培植物处,几乎随处可采集到。醉浆草出土后生长半月左右即可使用。实践证明,较大些的叶片,便于全班…  相似文献   

15.
通过空气薄层发现了玻璃遮光效应产生的亮斑,并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给出相应解释.讨论了玻璃的遮光半径与折射率间的关系,导出遮光半径与玻璃厚度间存在线性函数关系.基于此建立了一种测量玻璃等透明固体物质折射率的新方法.该方法实验操作简单,器材造价低廉,测量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2011年江苏省高考23题给出的问题,阐述了遮光导致叶绿素含量的增加、叶绿素a/b比值的降低以及适当遮光后净光合速率增加等现象的机制,并说明了叶绿素含量与光合速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透过手指间的狭缝,逆光可以观察到“黑滴”现象,利用简单的光学仪器可以清晰再现这种小尺度遮光物产生的“黑滴”现象.遮光物形状和空间位置的不同会导致其产生的影子间发生不同的相互作用,产生的“黑滴”现象也不尽相同.使用Matlab软件,以惠更斯-菲涅尔原理为基础,模拟呈现了多种条件下小尺度遮光物影子的变化情况,同样也能产生出“黑滴”现象.数值模拟结果与实物模拟结果基本吻合,且数值模拟过程中排除了其他因素的干扰,从而证明了光线的衍射是小尺度遮光物能产生黑滴现象的主要原因.这与天文观测中的“黑滴”现象成因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我在生物教学中,实行“三个结合”,注意激发学生兴趣,以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一、科学性和趣味性结合“兴趣是学习的直接原动力。”加强讲课的趣味性,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力求把课讲得生动形象,尽量凭借教具、演示实验等把抽象的科学道理具体化,加强趣味性。如讲光合作用,我首先简单地讲述1772年普利斯特列的科学发明,即:绿色植物不象动物的呼吸作用那样影响空气,而是把呼吸作用逆转过来。引起学生兴趣后,我就作了几个演示实验:拿一片天竺葵叶子叫学生观察,看哪部分是遮光的,哪部分是不遮光的。然后除去遮盖物,放在酒精中煮沸,脱掉叶绿素,取出滴上碘酒。在演示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先看书,再看变化:不遮光部分变蓝了,遮光  相似文献   

19.
实验条件是指在实验过程中与研究对象相互联系并对其状态、性质和变化发生影响的诸因素的总和。它主要包括环境条件、时空条件、药品试剂、仪器装置等。如在进行“绿叶在光下能否制造淀粉”的实验中 ,光照强度和温度、光照和饥饿处理的时间长短、碘液、水浴加热的装置等 ,都对实验结果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因此 ,这些都构成了该实验的重要条件。如上述实验中 ,如果饥饿处理不够 ,就会使遮光的叶片体内残存淀粉 ,而影响对照效果 ,甚至同样的研究对象 ,在不同的条件下所表现的性质不同 ,其实验的结果也不同。如生长素的浓度不同 ,对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20.
合适的激光粒度分析仪测试条件对于粒径分布数据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对比不同粒径粉末在欧美克LS-909激光粒度分析仪、SCF-105B湿法进样器中的测试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小于1μm的粉末样品,建议超声60 min以上,遮光率选择5%~8%,泵速选择2 000~3 000 r/min;对于几十μm的粉末样品,可不超声,遮光率选择10%~15%,泵速选择1 500~2 500 r/min;对于几百μm的样品,建议不超声,遮光率选择10%~20%,泵速选择2 500~3 500 r/min。在以上条件下测得的数据可靠且重复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