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PC机内8250串行异步接收发送寄存器有关的串行异步通信技术及DOS环境下串行异步通信程序的设计方法,并给出了一个PC间文件传送程序。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计算机标准配置的串行通信端口RS-232在异步传输中的9引脚功能,利用Visual Basic中通信控件及其在Windows平台下的通信软件,给出了实现串行通信控制的设计方法最后结合具体实例给出了基本的通信程序,实验证明,该软件能通过简单的程序完成串行通信控制。  相似文献   

3.
基于RS-485的多机串行通信实验系统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介绍了微机间通过RS-485接口实现多机串行通信的原理,给出了实现异步串行通信接口RS-232C与RS-485间电平转换的电路,并讨论了实现多机通信需要设定的相关协议及软件编程方法。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个面向学生的综合实验系统,详细描述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重点介绍了该系统的异步串行通信、PC机和单片机的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个面向学生的综合实验系统,详细描述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重点介绍了该系统的异步串行通信、PC机和单片机的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6.
以非接触式ID卡读卡器与单片机之间的异步串行通信为例,介绍波特率不同步情况下数据正确传输的解决方法,并提出了合理设置波特率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介绍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LF2407A的特点及其异步申行通信模块(SCI),给出了一种串行通信接口(SCI)的硬件实现方法,并详细讨论了该硬件电路可实现的几种通信方式。该设计方法简单易行,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8.
介绍计算机控制系统中PC机异步串行通讯接口程序设计的一种方法,可直接对8251A编程,以实现高速异步串行通讯,并提出了采用中断方式进行异步通讯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用异步串行通信接口在各类芯片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可编程特性和高度兼容性受到关注。采用VerilogHDL语言描述及自顶而下的方法,设计了一个具有奇偶校验功能,且数据位、停止位和波特率可调的可编程通用异步串行通信接口。该接口内置异步接收和发送模块,实现了并行数据的串行发送和串行数据的并行接收。  相似文献   

10.
常用串口通信标准种类繁多,系统设计者必须解决不同串行接口标准之间的转换问题。业界常用串口分为同步串口和异步串口。该文以常用DSP芯片的McBSP同步串口与UART异步串口之间的转换为例,探讨以CPLD来实现串行接口标准之间相互转换的低成本方案,并详细论述了该方案的软、硬件实现。该方案硬件连接简单,成本低廉,软件编程方便,可用于DSP与PC机间的串行通信等工程场合。  相似文献   

11.
虽然异步交流已经成为在线协作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实际交流过程中,往往无法组织起深入地协作,在线的讨论也经常流于表面。为进一步研究在线异步交流的交互特征,该文以《网络远程教育》在线课程的交互文本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一个针对在线协作的分析框架,从认知、元认知、交互、参与和社会等5个维度探讨了交互的特征,分析了在线异步交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组织在线异步交流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Online courses are increasingly using asynchronous video communication.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how asynchronous video communication influences students’ communication patterns. This study presents four narratives of students with varying characteristics who engaged in asynchronous video communication. The extrovert valued the efficiency of making video comments but saw little value in viewing the video comments of her peers. Somewhat inversely, the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 valued the video comments of her peers but lacked the ability to fully participate herself. The introverted student valued the flexibility and richness of asynchronous video but spent an inordinate amount of time recording her videos. Lastly, the instructor video messages helped the student with low self-regulation to progress in the course.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计算机异步通讯的原理、硬件连接、实验室中异步通讯的方法及部分软件接口。  相似文献   

14.
在变频调速系统中,为实现变频器与上位机的远距离通信,通常采用串行通信方式。在详细分析了串行数据接口标准(RS-232、RS-485)的基础上,设计了上位机RS-232到RS-485的转换电路,并给出了基于TMS320LF2407A的变频器和上位机进行远距离串行通信的硬件接口电路、通信协议及软件设计方法,给出了上位机与下位机串行通信接口程序的初始化代码,同时阐述了如何通过VC 6.0中MSComm控件编写上位机串行通信程序。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网络编程的基本模型和工作原理,对面向连接的流式套接字和无连接的数据报套接字两种通信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了Windows套接字编程通常使用异步选择机制的原因。通过聊天室程序的编写,用Visual C++给出了无连接的数据报套接字编写网络异步通信程序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6.
Power Builder是出色的数据库开发工具,但Power Builder中未提供TCP通信控件,所以在Power Builder中实现TCP通信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本文对如何在Power Builder中实现TCP通信进行了一定的探讨:TCP编程原理;Windows Sockets的异步选择机制;如何利用异步选择机制构造外部动态连接库,协同一起完成TCP通信.并附上了一个客户服务器模式的实例程序。  相似文献   

17.
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随着ASIC的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需要学生更全面地掌握ASIC技术。在解析串行RS232同步和异步通信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在CPLD/FPGA上设计同步异步转换实验的方法和过程。在XILINX公司的XC95144芯片上进行了硬件仿真和运行,并给出了部分源代码和仿真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8.
异步传输模式(ATM)无线通信网的自适应差错校正(AEC)方法,是以使用自适应AFEC和自适应SARQ技术为基础的,这种思想使差错校正特征和方案有力的适应了QOS业务需要和无线移动环境,对不同类型业务QOS要求能够保证无线资源途径能够有效使用。  相似文献   

19.
Asynchronous courses (taught exclusively via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present particular pedagogical dilemmas. This article builds on the assumption that interactivity (regular patterns of written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instructor and students and among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strategy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reduce isolation in asynchronous courses. Based on my experiences as an instructor in this medium, I discuss my attempts to initiate and promote discussion. Data from three semesters of my asynchronous course reflect a general increase in interactivity as well as a decrease in problematic patterns of interaction.  相似文献   

20.
提问交互模型(QICT)是异步在线交流环境中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有效工具,其教学应用方法结合了脚手架的思想和异步在线交流的特点.将整个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过程分为预备、教师引导、学习伙伴引导和自我引导四个阶段。研究结合“传播学”课程教学.以课程网站的论坛为异步在线交流平台,运用实验研究法、问誊调查法和内容分析法对QICT模型的教学应用方法进行了实践研究。研究发现.QICT模型的教学应用方法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具有促进作用.证明该方法对批判性思维教学具有积极影响。同时还发现,教师引导阶段对后续学习伙伴引导阶段和自我引导阶段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地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