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80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邵林 《上海集邮》2003,(12):38-39
年初,收到北京打来的一个长途电话,约我写一篇文章,题目是《邮票》,1000字。那不是可以从《中国集邮百科全书》或《中国集邮大辞典》中去抄么?电话那头说,不是定义叙述,不是学术研究,而是要文学性浓厚一些散文。打电话的是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负责邮品、钱币业务的经理郭学广,今年是他们公司成立十周年的日子,要搞纪念活动,我  相似文献   
2.
邵林 《上海集邮》2002,(11):30-31
为纪念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成立20周年而选编的《全国优秀集邮学术论集》(1982—2001),已干8月26~27日全国集邮联召开全国集邮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的前夕出版。编是全国集邮联学术工作部和人民邮电出版社《集邮》杂志社,在《编的话》中。  相似文献   
3.
不同训练对象,以相同运动量、运动强度和运动密度训练而产生效果是完全不同的。这一客观运动训练规律包含教学训练科学化、效益化、个性化的三个方面。分组教学的综合体系与运动训练规律的有机给合,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一些不足,调动了学员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员对体育的广泛兴趣。为养成自觉训练习惯,培养舍格的军队专业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邵林 《上海集邮》2001,(2):10-10
为纪念上海市集邮协会成立20周年,重温《上海市集邮协会会刊》,不意发现当时缺乏经验,会刊上竟没有记载第一届理事会成员的名单。好在最近找出市邮协初创时期个人参加历次会议的笔记,也可据其回忆当时的情景。  相似文献   
5.
邵林 《中国编辑》2006,(1):38-42
如今的报纸是“一家更比一家厚”,众多晚报、都市报,每份都是厚厚一叠,36版、48版和52版,早已寻常,遇到双休日、重大节庆和活动,一般出64版、68版、  相似文献   
6.
邵林 《出版参考》2016,(4):9-12
当下,互联网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而在世界范围内,新媒体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结构性因素之一,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形成基于新媒体的阅读方式以及依赖互联网的生活方式,而传统媒体中标杆性人物陆续投身新媒体,更让人产生传统媒体大势已去的“苍凉之感”.  相似文献   
7.
对那些影响语文课堂教学的因素进行分析,从中得出启示并形成有效教学的策略,对广大一线教师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意义重大。2010年3月至6月,笔者利用到中学实习的机会,对若干影响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以初中和高中学生为调查对象,运用了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等调查方法,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76份。下面就调查的一些主要项目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个十分机械的问题,但真也成为一个问题。邮票每年出,每年都要统计,1949年的时候,邓连普想出了在邮票上印“志号”,其中并有“总图号”,原意只要一看套号,就可知道这是第几套;一看总图号,就可知道至此共有几种。谁知总图号还没有爬上四位数,第一代志号就被“革”了命。好不容易熬过了那个动荡的年代,用拼音字母来代替方块字,可是不到十年,又出新花样。谁都知道挨着顺序排队,最方便的是用数字编号,偏偏在邮票的编号中,“无号”两字也代替  相似文献   
9.
邵林 《上海集邮》2007,(9):23-24
五六月间,《中国集邮报》连发二期指出2007年版邮电版邮票目录的差错①②,两位作者认认真真地为新版本做义务校对,精神十分可嘉。沈庆达提到,J114徐悲鸿纪念邮票全套2种的原画作者不应笼统标示为“[A]余悲鸿”,只有第1图自画像的原画作者才是“[A](2-1)徐悲鸿”。从纠错的角度来说,他的指正完全正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与盛裕兄相识已20余年了,每次见面,他都会提到,乃父赓伯前辈保存了家伯洵美公的两通书札,有机会时让我过目,还说他要以此为材料写纪念文章。可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2002年初,他真的取出给我看了,而且还慷慨地将他父子俩这珍藏了近60年的手扎送了给我。其一是书信,其二是题词,都用毛笔直行书写,书信写在印有淡淡的平行线的信笺上,题词写在活页邮册的贴票纸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