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游仙思想作为抒情达意的手段,并形成游仙文学传统,伊始于庄子、屈原。到了汉代,文人们所创作的游仙文学,内容上继承庄子、屈原的同时,又有了新的开拓,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对长生享乐的渴求;表达对现实黑暗动乱政治的不满,对自由、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对传说中的仙人如何成仙和世间良吏得道成仙的记载;对祭祀、祈请神仙降赐祥瑞和神仙方术的描写  相似文献   

2.
文学与宗教的关系历来是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作为先秦文学家代表的屈原,在其作品中体现了浓郁的神仙思想,如《九歌》中祭祀的诸神,《离骚》、《远游》中塑造的神仙意象等,无不对其作品的内容产生重要影响。同时,随着其作品的流传,也促进了道教体系的建立。基于此,对其作品与道教的关系做简要研究。  相似文献   

3.
湘水女神、汉水女神本不是一路神仙。包括楚辞在内的相关文学创作,用典精妙,当不存异议。然而,有当代学者认为屈原在《离骚》、《九歌》中改汉水女神为湘夫人,近来又有学者撰文认同此说。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湘水女神出处较清楚,汉水女神有待进一步考证。而真正把两路神仙拉到一起的是曹植的《洛神赋,》而不是屈原的《九歌》。  相似文献   

4.
随着先秦神仙方术思想逐渐兴起,受其影响,《楚辞·远游》中体现的神仙思想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神仙修炼方术和体道成仙后游历仙境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是西汉伟大的史学家,他的屈原研究的主要成果是《史记》中的《屈原列传》。他以历史传记的形式,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记载了屈原的家世、生平,建构了屈原生存其间的历史语境,为研究屈原的思想、创作提供了历史资料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对屈赋中彭咸身份的厘定关系到屈原之死:是否投水自杀?关系到屈原的思想:是否有浓厚的"神仙"观念?也关系到上古的民俗神话等。虽然对于彭咸到底是何神人?历来颇多猜测,但都没有一个较为可信的结论。笔者从宗教神话学的角度出发,考量彭咸的神话质地,通过对巫彭、巫咸、咸池、玄冥等的比较,发现"彭"、"咸"是先秦时期广为人知的神祇,并且当是巫者之宗主神。而"咸池≈玄冥(幽冥)"其实就是宇宙瀛海,也是灵魂的归所,同时也是彭咸所居之处。因此屈原"从彭咸之所居"沉渊而死,其实就象征着魂归玄冥——这一生生不息的宇宙生命之流。  相似文献   

7.
从《楚辞》相关作品中可以看出屈原有着浓厚的道家思想,而这一思想的产生主要源于楚人的文化传承。上世纪初相继有学者论及屈原道家思想和楚文化的关系,但是学术传承不明。梳理这段学术史,有助于把握屈原的道家思想,深化对其思想的认识,同时对于《楚辞》中一些是否为屈原作品的认识也有着积极的考辨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天问》看稷下学对屈原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屈原思想的基本构成是相当复杂的,除了南方楚文化基因外,它还深受北方文化尤其是稷下学思想的影响,屈原的重要作品《天问》中就透露出了这样的信息。以《天问》为主要考察对象,从宇宙论、天命观以及屈原对待“尊贤”问题的态度等方面,可见稷下学对屈原思想形成所施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屈原性格执著、孤独、倔强,忠贞,内心充满矛盾,有着浓厚的爱国热情,积极进取,闪耀着民本思想的光辉.对屈原性格形成产生影响有三种因素:楚国地域文化;诗人气质等个性因索;生平经历、思想等杜会原因,而悲剧性格是屈原选择自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关于《卜居》、《渔父》的作者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是屈原自作,有人认为非屈原所作。本文主要从文本出发,分析两文在感情倾向上对屈原有善意的调侃的成分,不类于屈原的其它作品。得出“《卜居》、《渔父》非屈原所自作,而是战国末期荆楚一带熟悉屈原,具有隐逸思想的诗人所作”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关于屈原的身份、思想及地位 ,历来颇有争论。有的人贬低屈原 ,说他是“文学弄臣” ;有的人虽认为屈原是“爱国诗人” ,但给他戴上“忠君爱国”的帽子。对这两种观点 ,闻一多都持异议。闻一多从屈原的身份、思想以及他的《离骚》等作品的形式和内容 ,充分论证了屈原是“真正的人民诗人” ;同时 ,他用新观念和新方法对《楚辞》作了别开生面的研究 ,提高了一个时代的《楚辞》研究的新水平 ,其贡献特别重大  相似文献   

12.
屈原的政治思想与战国诸家思想在表现的片段性上有类似之处,因此,很多人把他归入某家.通过对屈原的思想与战国儒家、法家、道家思想的比较辨析来看,屈原有着独特的思想体系,就是一切都从如何使楚国富强、人民安生进而统一天下出发.  相似文献   

13.
苏轼很敬佩屈原。他虽然没有写过专门评论屈原的文章,但我们可以从他的诗、赋、书信和杂文里,找到一些和屈原与《离骚》有关的文字,《屈原塔》诗和《屈原庙赋》,就是其中最详细的资料。本文尝试尽量把这些资料集中在一起,加以分析和讨论,使我们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苏轼对屈原和《离骚》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楚辞源于汉水文化。楚族起源于汉水流域,楚辞受到汉水流域“楚声”、“楚歌”和《诗经.二南》的影响。屈原的祖先发迹于汉水上游,这里是屈原的故乡和神往之地。他有着浓郁的汉水文化情结。他通过汉水流域吸收北方文化,其政治生命的跌宕起伏、文学激情和人生历程等,都和汉水流域息息相关,甚至楚辞的地域范围和屈原生命的终结都在江北汉水流域,而不是江南洞庭、湘水。  相似文献   

15.
屈原的崇高人格,主要表现为耿介正直、独立不迁的性格气质,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道德情感,以及追求理想、顽强不屈的精神意志等。屈原的崇高人格在历史长河中散发着无穷而恒久的魅力,主要是因为屈原拥有煌煌不朽的诗篇,屈原传承了先民的思想文化,后世贤哲与屈原产生心理共鸣,以及端午节民俗传统对屈原的历史记忆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屈原之死,汉代以来学者多认为其死于自沉。后之学者或申之、或驳之,莫衷一是。而据史籍所载,"自沉"多是后人对先秦士人或直士之死的一种褒义性指称,大多并无实证。而从楚辞文本本身与相关楚地出土文献来看,屈原最有可能是死于医学上所谓厥心痛一类的疾病,也就是《惜诵》"背膺片半以交痛兮,心郁结而纡轸"所指疾病。而这种疾病的症状在屈原的作品中也可以得到相应的佐证。比较而言,屈原死于厥心痛较之于其自沉于水更吻合于文献所载。而这一结论,不仅有助于揭开屈原死因之谜,并且对于其作品的理解以及其部分作品真伪的考辩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已有大量论及楚辞对后世的影响及李贺于前人的继承的专著和文章。对李贺与屈骚的关系都有论述,但所涉领域多是艺术的渊源和影响。通过李贺对屈原在思想、抱负、情感上的理解与认同,诗韵诗风的理解和趋同等方面的论述,从精神的深层探析诗人李贺为骚风吸纳的背后存在的某种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杜浚与屈原     
在中国诗歌史上,杜浚最尊屈原,认为屈原开创了中国诗歌"缘嗔而作"的优良传统,而屈原之后动人心魄的优秀作品也无不是"缘嗔而作"的.屈原自称其诗歌乃"发愤以抒情",即杜浚"缘嗔而作"说的理论根源.在杜浚看来,"风骚"传统的核心是"真",凡是继承和弘扬了"风骚"传统的杰作都是"真诗".他洞察诗坛积弊而忧患诗道遂亡,乃睥睨一世、疾言厉色地诋诃昧者,振臂大倡为诗首要在于"真"的"贵真说".  相似文献   

19.
前此已发表“屈原生于南阳”一说,论据有十点。今再提出汨罗有南阳里,南阳有屈原冈,秭归有南阳镇,常德有南阳洲等新的论据,进一步增强“屈原生于南阳说”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20.
屈原所指的“内美”不仅仅是历来所谓“帝高阳之苗裔”,而更多的是诞之“寅”时这样一个与生俱来的良辰吉日,因此,“日占”而知生于吉日,也就必然地树立起屈原一生自重其身和“善”与“美”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