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5 毫秒
1.
《嘉莉妹妹》是德莱塞的处女作,描述了嘉莉从一个农村少女登上百老汇明星宝座的历程。嘉莉是个永不满足的女人,其欲望经历了从物的消费到符号消费的嬗变。本文运用让.鲍德里亚消费理论对此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2.
德莱塞的《嘉莉妹妹》是一部以欲望为主题的小说。从世纪之交的美国社会现实入手,分析嘉莉妹妹无尽欲望背后的社会驱动力,指出,嘉莉的欲望具有很大的普遍性,它是绝大多数美国人的欲望。她的道德后果是美国日益悬殊的贫富差距造成的。她所走的典型道路也是美国社会为她亲手铺就的。  相似文献   

3.
西奥多·德莱塞的小说《嘉莉妹妹》向读者展示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消费意识形态影响下美国都市的真实画面,德莱塞用细腻的笔调描写了乡村姑娘嘉莉妹妹如何试图通过奋斗实现留在都市并在这里寻求幸福的历程,嘉莉妹妹最终并没有找到她向往的幸福,反而迷失在对物质无尽的欲望中。  相似文献   

4.
西奥多.德莱塞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自然主义作家。1900年发表的《嘉莉妹妹》是其成名作,自然主义始终贯穿整部小说。作者把嘉莉的性格归因于无法摆脱的环境的约束,欲望的控制和适者生存的法则制约,从而折射出《嘉莉妹妹》中的自然主义。  相似文献   

5.
在二十世纪,西奥多·德莱塞的处女作《嘉莉妹妹》一反传统展示了美国社会真实画面。通过对小说《嘉莉妹妹》的解读,深刻的分析十九世纪的美国打工妹嘉莉如何在贫穷的边缘上挣扎的奋斗历程,进一步揭示嘉莉在内心无尽的欲望驱使下,是如何走向堕落的深渊。  相似文献   

6.
西奥多·德莱赛的小说《嘉莉妹妹》,讲述了农村姑娘嘉莉来到大城市寻找幸福的故事。小说中嘉莉妹妹和赫斯特伍德的命运不同,造成他们不同命运的根源在于社会环境和各自的性格。《嘉莉妹妹》体现了作者的自然主义、女权主义及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嘉莉妹妹历经种种选择与奋斗,实现了从下层妇女到名演员的华丽转变,但功成名就的她最终却无法摆脱精神失落的悲剧命运。从精神生态的角度来看,嘉莉妹妹悲剧命运的根源是整个社会及其自身精神生态的失衡,即价值观的颠覆、欲望的过度膨胀和人性的异化。  相似文献   

8.
《嘉莉妹妹》是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杰出作家德莱塞的代表作,他用自然主义文学创作手法开创了美国文学的一个新时代。在美国文学史上,德莱塞塑造的嘉莉妹妹一直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形象。德莱塞视客观真实为创作的最高法则,突出人物的生存意识和欲望本能,以及多重人性内涵及其矛盾性。  相似文献   

9.
陈波 《文教资料》2006,(27):90-91
本文从自然主义的三个特点:欲望、遗传和环境分析了《嘉莉妹妹》中在芝加哥市部分的自然主义特色。  相似文献   

10.
《嘉莉妹妹》是美国伟大的自然主义作家德莱塞的代表作品,讲述的是农村少女嘉莉如何从社会底层登上白老汇红舞星宝座的过程,细腻地展示了嘉莉的生存环境和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1.
《嘉莉妹妹》是美国二十世纪杰出的自然主义作家-西奥多.德莱塞的第一部小说。本文通过文本分析,深刻剖析了生活在十九世纪美国的女主人公嘉莉及赫斯渥在不同欲望的驱使下所追求的各自的美国梦。  相似文献   

12.
杨帆 《海外英语》2014,(14):225-226,231
电影《欲望号街车》讲述了布兰琪自我救赎的失败,《嘉莉妹妹》讲述的是嘉莉追求梦想的历程。影片中,布兰琪饱受自责和悔恨的折磨,因而不断地撒谎和逃避。而其自责和悔恨的事由影片并未直接展现,而是通过布兰琪的回忆和斯坦利的调查逐渐浮出水面。事实上,布兰琪悔恨的不堪过去正是嘉莉妹妹追求梦想的经历。布兰琪最难以启齿的就是她曾经的风流韵事,与众多陌生男人寻欢作乐。而嘉莉正是依靠两个男人,以情妇的身份获得了最初的物质享受。布兰琪与嘉莉一样,都受到欲望的强烈驱使,都因为自己的作风问题受到社会的谴责和孤立,都试图利用服饰来丰满自己,企图通过婚姻达到自己的目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嘉莉的求生之路正是荧幕之外布兰琪曾走过的路,而荧幕之上的布兰琪正在为她曾经走过的路悔恨,寻求自我救赎之道却最终毁灭。  相似文献   

13.
永不满足的性格探索--析德莱塞塑造的嘉莉妹妹艺术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嘉莉妹妹是德莱塞成名作《嘉莉妹妹》主人公,她不甘穷困,来到大城市实现自己的“美国梦”。通过介绍嘉莉妹妹与三个男人的关系,揭示嘉莉妹妹的性格中永不满足的一面,再一次引发读对德莱塞自然主义人生观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德莱塞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嘉莉妹妹》的出版受到极大关注。这部作品中的道德问题一直是讨论的热点。文学批评家们对这部作品中的主人公嘉莉妹妹的选择进行了不同的阐释,有大加赞扬肯定,也有极力鞭笞的。本文尝试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对嘉莉妹妹的选择进行考察,从而探讨嘉莉妹妹选择中的伦理道德原因。  相似文献   

15.
嘉莉妹妹的失落情怀一直是评论界十分关注的问题,然而消费文化的异化作用、美国梦的虚幻本质以及嘉莉妹妹的阶级身份、经济地位等社会因素都并非她倍感失落的绝对根源。立足于德莱塞的阶级观、财富观、爱情观、婚姻观、文学艺术观重读《嘉莉妹妹》可以发现,失落的嘉莉形象是德莱塞反思这些问题的文学策略,德莱塞因而成了嘉莉妹妹失落的绝对根源。从这一角度出发重新审视与嘉莉妹妹的失落情怀密切相关的伦理道德问题将会有完全不同的发现。  相似文献   

16.
西奥多·德莱塞的《嘉莉妹妹》是对在消费意识影响下的美国城市生活中的种种消费欲望的叙事,体现了消费主义文化特征。小说中的消费欲望叙事体现了德莱塞对社会转型所带来的负面冲击的忧虑、对低层大众的社会关怀以及对社会现代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同是18岁,嘉莉离乡背井,投靠芝加哥的姐姐;而海藻考上大学,来到上海的姐姐身边。名噪一时的《蜗居》上映后,引起很大的反响,尤其是对80后女孩的价值观的思忖。而德莱塞早在100多年前就发表了《嘉莉妹妹》这部作品,当时也引起很大的争论。对比嘉莉妹妹和郭海藻的人生,本篇论文对嘉莉和海藻的性格、伦理观、爱情与性等多方面作了对比分析,然后探讨悲剧酿成的原因:一是"权",二是人性的弱点,最后揭示嘉莉妹妹和郭海藻对现代女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嘉莉妹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文学史上,嘉莉妹妹一直是颇具争议的人物。作者对嘉莉的“堕落”采取了“暧昧”甚至是矛盾的立场,当代评论界也从最初的极端扼杀转变成后来的毁誉参半的态度,随后则有人认为嘉莉妹妹代表了美国社会中的“新女性”。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来分析嘉莉妹妹的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19.
《嘉莉妹妹》为美国知名现实主义作家西奥多·德莱塞的代表作,女主人公嘉罗琳·米蓓(昵称为嘉莉妹妹)历来是争议焦点,本文认为众多针对嘉莉妹妹的谴责有失公允,她并不像大家认为的那样冷漠无情,没有正义感。本文着重分析嘉莉妹妹的家庭环境,在芝加哥及纽约的生活经历及其一步步的攀升进步,强调嘉莉妹妹的人物塑造符合自然主义伦理,对其分析应该全面客观。  相似文献   

20.
《嘉莉妹妹》是美国自然主义作家德莱塞的代表作。故事讲述了在十九世纪末美国特定的环境下,天真无邪的‘农村少女’嘉丽从农村进入城市,在遇到不同的人,历经不同事后如何堕落成为一个金钱至上的物质享乐者。本文通过分析每次社会环境的变化对嘉莉价值观的改变和人生命运的改变得出环境决定嘉莉的命运这一自然主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