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自编问卷调查了学前儿童性别角色教育现状,发现当前学前儿童性别角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性别角色教育意识、性别角色教育内容、性别角色教育形式和性别刻板印象四个方面,其中尤其以性别刻板印象问题较为明显或严重。在对上述问题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教育策略,主要包括加强对在职学前儿童教师培训,提升其学前儿童性别角色教育的意识;根据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适宜的性别角色教育内容与多种多样的教育方法;采取适当措施尽量淡化性别的刻板印象;性别角色教育还应体现出渐进的发展阶段性特点等。  相似文献   

2.
性别角色是儿童适应社会,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内容,3-6、7岁的幼儿阶段是性别角色形成的重要时期。儿童在习得性别角色的同时开始习得所处社会所固有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大量研究证明,性别角色刻板印象限制并阻碍了儿童富有个性的发展,双性化的性别角色类型更有益于心理健康、情绪情感、人际关系以及社会适应。绘本是儿童普遍喜欢的儿童读物,绘本中蕴含的性别角色期待和性别意识是对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载体。本研究以绘本阅读为出发点,探讨在教育中如何利用绘本促进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向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3.
论儿童性别角色教育中的双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我们对儿童的性别角色教育中,常常出现性别角色概念过度延伸的状况,即性别刻板化。但是,研究表明,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不会从性别刻板化中获益,有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双性化人格教育,并建议从家庭、学校等方面来促使儿童形成双性化的人格。  相似文献   

4.
幼儿性别角色的发展是其社会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我国普遍对性别教育重视不足。在幼儿园中普遍存在性别刻板印象,对幼儿缺乏因性施教;家庭中性别角色教育缺失的问题严重。从家庭、幼儿园、大众传媒等方面提出具体有效的实施策略,以促进幼儿性别角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我们对儿童的性别角色教育中,常常出现性别角色概念过度延伸的状况,即性别刻板化。但是,研究表明,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不会从性别刻板化中获益。有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双性化人格教育,并建议从家庭、学校等方面来促使儿童形成双性化的人格。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和非参与式观察法,从幼儿园班级的环境创设、材料投放、一日活动安排和师幼互动等方面收集城镇幼儿园中存在的性别刻板印象的数据和案例。结果发现整体状况良好,但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性别刻板印象:墙面的装饰、幼儿用品的选择、读物的内容、游戏角色的选择、教师和幼儿对男女性别角色的期待。文章据此提出在幼儿园推进性别平等教育的建议,以期消除现存的性别刻板印象,帮助幼儿建构正确的社会性别意识,促进其个性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前,愈演愈烈的青少年性别角色模糊化现象,使得校本课程开发将性别角色教育纳入视野具有较大的必要性。学校中固有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教材中的性别偏见、教师性别比例结构失调等因素,均不利于学生的性别角色发展。作为同一性认同危机的青少年的性别角色模糊化现象,需要学校教育不断进行理念上的更新,并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特征,结合校本课程的要素(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四个方面)进行性别角色教育校本课程的全方位开发,从而实现青少年性别角色发展的正常社会化。  相似文献   

8.
科学、合理的性别角色教育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纳教育着眼于每一个个体的成长,反对歧视与排斥,其理念已渗入到各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本文试图依据全纳教育思想,分析探究两种性别角色理论和性别教育模式的利弊不足,进而提出全纳教育背景下儿童性别角色教育应坚持性别平等观念,避免性别刻板印象,对儿童进行双性化教育.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研究表明,双性化的个体在主观幸福感、社会适应、人际交往、人格特征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很多优势,双性化教育必然成为性别角色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因此,为促进幼儿性别角色的双性化发展,幼儿家长应打破性别刻板印象的限制,父亲应积极参与教养,教师应有双性化的教育期待并鼓励幼儿体验异性的活动,在幼儿异性同伴的交往过程中渗入双性化教育内容。此外,以幼儿读物为代表的大众传媒应多传播双性化人物榜样。  相似文献   

10.
性别角色发展是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作为儿童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对儿童性别角色教育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学校教育中的教师性别角色认识、教材文本中人物角色、学校精神环境等因素影响着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本文对性别角色教育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幼儿园中孩子们进行角色游戏时,依照性别进行角色分配和角色认知的现象,被认为是性别刻板印象的表现。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区角设置、角色选择、角色任务、材料与玩具的选择和投放进行有意识的调整,并在游戏分享活动中进行言语强化来弱化这种刻板印象,帮助儿童形成多样化的性别角色认同。  相似文献   

12.
男女平等一直是社会所提倡的,但是目前我国女童的教育中仍然存在着男女教育不平等的现象,这对女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发展是不利的。家庭是儿童接触的第一个社会组织,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在平日的亲子接触中,父母的性别观念、性别刻板印象等都会通过自身的行为举止以及养育方式传递给儿童。因而家庭教育对女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且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赵春鱼  方永娟 《文教资料》2007,17(12):176-177
本文主要对儿童教育中一个重大但往往被忽视的部分——性别教育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儿童期是性别角色形成的关键期,而在教育中对于儿童得性别教育往往存在很多刻板现象,本文希望通过对中国儿童教育中性别教育刻板化的分析,提出一些解决性别教育误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20,(84):167-168
在幼儿教育阶段,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具备身心机能活跃的特点,因此玩耍是幼儿园活动的基本形式。赋予儿童玩耍的权利并通过玩耍实现教育目标是幼儿园教学的主要目标。性别角色的社会化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方面。幼儿阶段是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个关键时期幼儿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导和发育,那么以后的生活中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性别角色识别。性别认同偏差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甚至影响他们的生活幸福。文章从角色游戏的角度出发,研究其在儿童性别角色识别和教师干预中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步加深,但性别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文章针对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现状,试从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入手,对幼儿的家长和教师进行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现状研究剖析,并从中发现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在对幼儿进行性别角色教育上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合理矫正篇     
根据身体结构和功能来确认自己是男性,或是女性,这是一种性别同一;根据社会对性别角色的要求来确认自己,这是性别角色认同。性别角色的认同是儿童适应社会,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一般而言,2~3岁的幼儿已经逐步发展出了性别角色认同能力,6~7岁幼儿已经形成了性别恒长性。所以父母及早关注孩子的性别发展,正确引导孩子的性别发展是必要的。从小强的行为表现来看,他可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性别角色混乱问题。对此,必须首先弄清原因,然后采用适当的引导措施。  相似文献   

17.
学校教育对小学生性别刻板印象发展的影响与塑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性别刻板印象是被广泛认同的适合于男性女性行为特点的信念。过早或过多地接受性别刻板印象会使儿童将活动及行为限制于与传统性别化角色相符的范围内,造成性别化偏向,阻碍潜力挖掘和全面发展。本文以国外性别教室研究为起点,着重分析学校教育中教师引导、观察学习两大因素对小学生性别刻板印象发展的影响,从如何减少性别刻板印象消极制约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提出建立无性别刻板化课堂、培养无性别刻板化学生的若干措施,以期为我国学校教育提供非智力因素教学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
课题以幼儿师范院校中男生的性别角色认同为研究对象,运用贝姆性别角色量表分析毕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男生的性别心理倾向以及性别角色认同现状。结果表明,毕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各年级男生总体性别角色认同趋向于双性化(理想状态),而存在性别角色认同偏差较大百分比的是五年制大专班男生。针对这部分学生具体分析出诸多可以引导和促进幼儿师范院校男学生性别角色认同向正确方向发展的方法和对策,对培养具有健康性别角色倾向的幼儿男教师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们今天的很多思想都可以从幼儿时期找到根源。幼儿时期的教育,成长的环境对幼儿的性别角色塑造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为此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从社会性别视角,对幼儿性别角色建构进行分析,希望观察幼儿所在的家庭、学校以及相关大众传媒是如何把幼儿造就成具有男性或女性的气质角色。这项研究将有助于强化家长、学校和大众传媒对于性别的...  相似文献   

20.
<正>幼儿的性别教育是对幼儿进行自我性别意识教育的一种教育。它包括让幼儿形成正确的性别概念和性别角色观,发展事宜的性别特征行为。虽然幼儿生来就有男女性别之分,但性别意识和性别平等的观念却并非天生,需要通过教育的培养。进入幼儿园后,这种习得在幼儿园环境中继续,教师行为、伙伴组织、环境布置等的一些性别要求,都会对幼儿获得的性别角色行为发生影响。性别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占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