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代安乐公主的"百鸟裙"是唐代的一件奢侈而著名的鸟羽装,也是引发唐代大面积生态失衡的一件服饰。武则天时期的"鸟歌万岁乐"为三人舞,表演时"舞者三人绯大袖并画鸜鹆,冠作鸟象",是典型的舞台鸟羽装。  相似文献   

2.
西方宝主说,是中古时期欧亚大陆流行的四天子说中的一说,起源于印度,魏晋时期传播到中国。唐代,西方宝主说在《大唐西域记》和《释迦方志》中仍有记述",宝主"形象出现泛化趋势,这与世界形势的变化和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正【个人生日宴】湖南宁乡县水务局城防站干部刘稳违规操办36岁生日宴,收受部分同事的礼金。【子孙满月宴】辽宁大洼县西安镇小亮沟村支书、村主任张恩来,为孙女办满月。【子女升学宴】黑龙江穆棱市文明办副主任马立东因子女升学在某酒店安排酒宴14桌,收受礼金10.13万元。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图书出版业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以后随着雕版印刷的出现而有了跨越性的发展,到宋代时,出版业已具备了相当高的水平,及至明清,已堪称繁盛。编辑活动是随着书籍的出现而出现的。之所以叫做"编辑活动"而不是"编辑",是因为"编辑"  相似文献   

5.
从"特殊时期的非常举动",到扩版风潮中"学界对报纸杂志化的彻底否定",再到今天人们理性地探讨"报纸操作手法的杂志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报纸杂志化"的涵义不同.本文重点回顾和分析了"报纸杂志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内涵及演变.  相似文献   

6.
两宋时期,岭南龙母传说影响到了江浙地区,但对山东地区影响较小,到了明清时期,江浙地区龙母信仰衰微,小白龙探母故事从龙母传说中脱胎而出,影响到淮河流域,可能沿着运河进而影响到了山东地区,并对山东秃尾巴老李故事主人公由龙母转变为秃尾龙产生了一定影响;清初由于海禁解除,江、浙、粤渔民把龙母信仰带到了渤海一带,岭南龙母传说与江浙龙母传说合并影响了胶州地区的龙母传说;山东地区秃尾巴老李故事中的"黑龙"之名来自东北地区,黑龙战白龙故事也可能来自东北民间传说。总而言之,山东地区的秃尾巴老李故事是在多重外因影响下产生,又在流传中不断变异的。  相似文献   

7.
涂光晋 《现代传播》2006,1(1):30-33
本文认为中国新闻评论文体源流是源远流长的论说文,从"百家争鸣"、"处士横议",到治"经世致用"之学,写"经世致用"之文,中国历代知识分子不仅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追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胸怀,也有着"文人论政"的理念与传统.所有这些,都成为中国新闻评论厚重的精神与文化积淀,给今天的新闻评论以滋养,也给今天的新闻从业者乃至中国的知识界以思考.  相似文献   

8.
<正>玛瑙历史悠久,它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宝石材料之一。汉代以前的史书,玛瑙亦称"琼玉"或"赤玉"。玛瑙一语源于佛经,梵语本名"阿斯玛加波"意为"玛瑙",佛教传入中国后,琼玉或赤玉才改称为"玛瑙"。南红玛瑙早在30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被用于贵族生活。保山南红玛瑙可考证的历史最早是唐代(南诏国、大理国)时期,到了明代是永昌(今保山)三宝(永子、料丝灯和玛瑙)之一。南红玛瑙历史上的主要产地是在云南保山,  相似文献   

9.
田景  张晖 《兰台世界》2016,(1):96-98
为顺应民主化潮流,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创造性地提出并开展了"三三制",将民主观念融入到政治实践当中。"三三制"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对中国共产党及革命根据地建设的积极意义,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时局之变化和民主之进步。  相似文献   

10.
不给老乡添麻烦,是延安时期中共群众路线的通俗表达. 从江西红土地,到陕北黄土地,中国现代革命历史进入延安时期(1935-1948).延安是中央红军长征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初到陕北,后边国民党东北军和西北军马鸿宾的骑兵团来追击.在经过雪山草地、长途行军的疲惫劳顿后,中央毅然决定"切尾巴",在吴起镇附近的头道川、二道川和三道川布下口袋阵,打了一场伏击战,赶走尾随者,是为了不把战争祸水带到陕北,不给陕北老乡添麻烦.  相似文献   

11.
唐代国力强盛,饮食文化高度发达,各种公私宴饮名目繁多,形成宴饮之风。物资的丰富与饮食业的繁荣、商业城市的涌现、奢侈性消费的刺激等因素是唐代宴会盛行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12.
唐代国力强盛,饮食文化高度发达,各种公私宴饮名目繁多,形成宴饮之风。物资的丰富与饮食业的繁荣、商业城市的涌现、奢侈性消费的刺激等因素是唐代宴会盛行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13.
"性"是为人们所关注的,而"婚外性"更引人注目,如果恰巧加上"多性伴"佐料的话,那真是一场娱乐大宴了.不幸的是,"夜幕下的哈尔滨案件"发展到今天,越来越朝着好莱坞艳情片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不打不相识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三国演义>的开篇之笔,刘关张三位遇到一起,小酒一喝,各表心中抱负,于是"香味相投",桃园结拜:"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一部三国大书,桃园之义,一以贯之,始终不改.  相似文献   

15.
据可靠史料,唐代画家已经在诗歌意象的启发下意识到了"绘画意象"问题,并继而引发了画家于创作实践中对绘画技法语言的"写意"性尝试。这种早期的"写意画",表现为试图在水墨语言层面上不断契合"意"与"象"的努力。晚唐孙位《高逸图》的某些山石描绘即是标识唐代绘画观念过渡的一个典型案例。晚唐五代之交的荆浩与稍后的董源等画家则进一步将这种意、象合一的探索导向深入,并在创作实践上使其更具规模,其影响贯穿五代及北宋。这一时期水墨画发展最为重要的事件就是画家自觉地立足于"心源"角度对物象进行裁汰和概括,从而成功地打通了"心"、"象"一体的水墨画内在理路,并将其诉诸一系列的笔墨符号语言。可以说,到了五代时期,中国水墨画的笔墨形式与内在心象已经高度契合,为后世水墨画史的风格流变与观念变迁确立了基调。  相似文献   

16.
李露 《兰台世界》2016,(4):90-92
梁漱溟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五四时期梁漱溟最重要的文化思想成就是其创建了将西方哲学、佛教哲学与中国儒家哲学相融合的"新孔学",开启了现代新儒家,提出了独到的文化哲学理论和"三个路径样法"的东西文化比较观。今天我们重新反思五四时期梁漱溟的文化思想,对于建构中国现代新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唐朝张悦有诗云:"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反映了元宵时节张灯结彩的盛景。元宵张灯,相传始于西汉,风盛于唐代,普及到民间后,形成风俗。隋炀帝的《正月十五日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诗:"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极言灯光之盛和灯色之美。  相似文献   

18.
在唐代庞杂的司法体制中",三司"制度扮演着重要的历史角色。"三司"制度具体包括"三司受事"和"三司推事",两者的含义和历史演变有所不同,并衍发了关于"大小三司使"的延绵争论。  相似文献   

19.
《今传媒》2009,(3)
当中国的都市报因为生存竞争而变得媚俗和浮躁的时候,当媒体人把"经营额"、"发行量"这些硬指标挂在嘴边的时候,<重庆晚报>却坚持绿色新闻、服务民生的追求,提出打造"责任传媒"的口号,担当着对社会、民众、读者的责任.在外界看来,都市报竞争激烈、市场决定生存的今天,过多的谈责任是一种"奢侈",更是一种哗众取宠的"矫情".但在晚报人心里,责任是对读者的承诺,是对重庆这座城市的承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历史上,君子之辩不胜枚举.比如战国时期发生于庄子和惠子之间的"濠梁之辩",又如南北朝时期范缜与萧子良、梁武帝萧衍的"有神无神辩",再如南宋时期朱熹与陆九渊于"鹅湖之会"上的"理学心学之辩".而本文要说的是发生于新中国成立前夕,梁思成与朱自清关于"北平古建筑保护"的一场辩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