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腾久校 《教师》2012,(17):80-80
“今年作文的热点是什么?”“作文怎样才能得高分?”作为语文老师,进行作文教学时这两个问题是被问得最多的。其实,作文教学过程中,不应过分强调“热点”等表面的东西,更重要的应该是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写作的一般规律。同一个材料,有的人言之无物,有些人则可以写成一篇漂亮的文章,这是由写作水平决定的。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呢?根据长期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临”与“摹”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两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张青梅 《考试周刊》2012,(55):53-54
当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作文“容颜枯槁”、“衣衫褴褛”,令人目不忍睹,这是中考作文的大忌。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作文赏心悦目、令观者动容呢?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将自己的作文扮“靓”。  相似文献   

3.
曹丕《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作文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尺度,古今中外凡语文考试,莫不考评作文能力。怎样才能写出一篇文质兼美的考场作文,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呢?高分作文都具备哪些特征呢?  相似文献   

4.
作文难,作文难,一写作文心就烦。怎样才能写好作文呢?初写作文就应从作文的“根”来入手。  相似文献   

5.
孙钢芬 《现代语文》2010,(8):114-116
怎样才能写出好的作文?怎样才能提高写作水平?学生在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想法是特别单纯的,也是特别功利的,就是希望有一种最快速的方法让他们的作文成绩提高一些,如果不提高的话就影响语文成绩,就影响成绩总分。但古人云:“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文水平的提高也非一朝一日即可成功,而重在日积月累地不断锤炼。这就使很多学生只能“望文兴叹”“望文生畏”。针对这种境况,笔者想能否从日常教学入手,尝试“快乐作文”的教学方法,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为此谈些粗浅的不成熟的看法与做法。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激发习作兴趣,增加想象作文的练习。这些新提法。体现了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改革指明了新方向.开阔了新思路。同时也为学生解除了命题作文给他们带来的某些心理枷锁。如何把新课标要求落实到自己作文教学实践中。使学生想写、会写、善写?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必须结合新课标.树立新理念。开拓新思路.落实“四化”要求.  相似文献   

7.
我曾经看到一位著名教育家所说的话:“对于只会讲文章不会写文章的人,严格地说来,只能算“半个语文教师”。由此可见,练习写作,这是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经常练的最过硬的功夫,写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一个语文教师质量的好坏。多年来,我坚持写“下水作文”,觉得我们教师写写“下水作文”,好处确实是很多的。一、坚持长期写“下水作文”,能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鲁迅说得好,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啥时挤啥时有。我就利用点滴业余时间来练笔,我让学生每写一篇文章,我都先写一篇所谓的“下水作文”,后来,我就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上写作文,学生在下面写,我就在前面讲台上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最让语文教师头痛、困惑的就是作文教学。大部分学生的作文不是枯燥无味,就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如何让学生的作文写出真情实感。写出童真童趣呢?“体验”是最好的法宝。  相似文献   

9.
一次课上,我让学生誊写作文。巡视时,我发现有个学生竟然竖着誊写。当教师的都知道,要求学生誊写作文,不仅是为了让学生练字,也是为了培养认真书写的态度和习惯。我问他为什么这样时,他竟振振有词:“是在学古人啊!古书不都是这么写的吗?”听他这样说,其他学生都看着我,有的还“不怀好意”地笑了笑,似乎在说:“他就这么写,看你怎么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展开,全国各地的作文都不约而同地提出“我手写我心”,要求学生表达真情实感,有些作文更是鼓励学生大胆袒露心迹,张扬个性。此举在于根治大话套话等充斥学生作文的顽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人生、关注自我。可到底什么是真情实感,怎么想就怎么写就是好文章吗?是不是可以完全抛弃古人“文以载道”的遗训,只要“文”好就不用管内容是否健康积极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解决学生“作难”的问题呢?在多年的教学享践中,我的体会是:作要“小”、“真”、”实”。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教师难教,学生怕写。这跟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关系。我们学校承担了“二次作文”改革实验。实施“二次作文”教学,是作文教学阵地上的一场新“革命”,教师该如何想方设法、顺势而为?经过一年的尝试,我结合自己的学习与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3.
一、宜“活”不宜“死” 吕叔湘先生说:“成功的教师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这个“活”字点出了课堂教学的要害。那么怎样才能“活”化语文教学呢?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堂教学怎样才能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堂”模式,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堂”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让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云银 《海南教育》2009,(5):75-75
语文课堂教学怎样才能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堂”模式,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堂”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让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在各级学校读书时,老师都充分肯定过我写的作文,中学时代就在报纸上发表过不少短文,可我都说不出“作文怎样才能写好”。后来我当了语文老师,跟学生讲了许多关于作文的  相似文献   

17.
在“素质教育”铺天盖地将我们紧紧拥抱,在“应试教育”迟迟不肯松开荆条的今日,语文,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让语文教学追求学生“各正性命”“各尽潜能”,真正做到在潜移默化的语文教学中达到扎扎实实的“低碳”成效?我认为,能艺术地将一个“爱”字贯穿其中,才是关键。实践证明,用爱浇灌语文教学这片田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自然不在话下。  相似文献   

18.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更多的是形象理解,形象记忆,怎样才能引起他们对课文中抽象的文字材料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呢?通过不断的实践,我发现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乐于画画,愿意用图画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抓住这个特点深入挖掘教材中“画”的因素,把“话”变成“画”,让学生涂涂画画.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是活跃.发展学生思维的好途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中考作文的分数占了语文总分的半壁江山,是成败的关键一环。必须要树立学生中考作文中做到内容"真"、主题"正"的观念。并且要以"真"和"正"为重点,提倡学生运用"争"高分的策略,提高中考作文成绩。  相似文献   

20.
语言大师吕叔湘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实践证明:教师教得活,学生才能学得活、用得话。那么怎样才能“活”呢?我认为应从“新”上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