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点面结合是一种融“整体把握”和“重点理解”于一体的教材处理艺术。这里的“面”指的是文章的基本内容,“点”指的是根据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基点。一篇课文,不可能什么都讲,教师要讲的就是文章的重点、难点和基点。但这些“点”不是孤立的,必须有个语境,这个语境就是文章的“面”,就是文章的基本内容。人们读文章,一般都是从“面”上着眼,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然后从“点”上着手,理解一些关键内容。点面结合的教材处理就是要在“面”上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在“点”上落实文章的教学目标。因此说,点面结合的教材…  相似文献   

2.
“点面结合”是叙事文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技巧,这里借用指语文教学的一种方法。所谓“点面结合教学法”(简称“点面法”),可以就一个单元而言,也可以就一篇课文而言。就一个单元的教学而言,是指从一组同类体载的文章中,选择较典型的或难度较大的一篇文章为“点”,教学中作重点分析,从而让学生掌握这类文体的规律和阅读方法。其余文章则为“面”,可以略讲,可以让学生用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而学。就一篇课文的教学而言,以重点段落或部分为“点”,其余段落或部分则为“面”。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内容和写法有基本了解的基础上,抓住某一段落或部分作认真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由此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全篇  相似文献   

3.
《大纲》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使语言与思维的统一发展.”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阵地,我们应该切实抓好.一、审题明意,引导超前思维所谓超前思维,是指阅读一篇文章之前,根据作品的题目,指导学生自己先行构思,想象其内容和情节,然后再阅读.课题是课文内容的高度凝炼,透过课题可以从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思路.比如《将相和》一文,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题目审题,理解题意,感知全篇内容:“将”指谁?“相”指谁?由“和”字可以看出什么?将相以前的关系怎样?为什么不和?又怎么和了?一个和字说明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这样,使学生提前感知了全文概貌和文章思路,又发展了思维.  相似文献   

4.
传记类文言文阅读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基本思想”、“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语言风格作简要评析矿。这类文言文往往需要学生识记课文所涉及的著名作家、作品及相关文学常识,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法和句式特点,  相似文献   

5.
叶老的短篇小说《夜》是第一篇反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力作,虽是五十多年前的作品,但因其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完美地结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鉴赏能力方面,的确是一篇理想的课文。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要素,自然也应是教学小说时应抓住的主要方面。《夜》的情节并不复杂。同学们不易准确把握的是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变化与性格发展,容易疏忽的是环境描写所起的烘托作用。因此,分析人物形象与环境描写应为教学的重点。 《夜》作为课文是比较长的,如果逐段串讲,很可能会因教学的拖沓而不能使人物  相似文献   

6.
所谓“重点句段”,从文章的角度,一般是指能集中体现文章中心思想,体现文章艺术特色的句段。从教学的角度,也有的老师把便于教学的句段作为“重点”,以此为“突破口”来安排整个教学。不论怎么定义,作为“重点句段”,在我们教研和教学过程中,它应该有很重要的地位。一、重点句段教学与整体教学一般的阅读过程,是由整体感知→局部解剖→整体把握这样三个步骤构成的,反映在实际教学中,就是先让学生从整体上迅速了解文章的文体、背景、基本内容、结构框架和中心思想,再对文章的关键词句、重点句段等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理解,最后是总结,对文章的…  相似文献   

7.
“新大纲“强调:“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还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法.“这里的“引导“,是指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提问或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  相似文献   

8.
沈萍 《云南教育》2000,(11):22-22
小 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 ,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从根本上说就是一个语言训练过程。一、整体感知语言感知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开端。在阅读教学中 ,通过感知教材内容 ,可以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分清文章的重点和非重点 ,从而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把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 ,感知语言的主要目标是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简明地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给课文划分段落 ,分清文章的详略…  相似文献   

9.
本单元突破口 把握文章的思路,学习夹叙夹议的方法,这既是本单元教学要求、教学重点,也是本单元教学的突破口。 应当以单元知识短文为纲,以本单元的课文为例,以讲读课文带自读课文进行单元教学。通过本单元学习,让学生懂得在阅读比较复杂的记叙文时,如何切实把握记叙的内容,把握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的主旨;在写作时,如何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如何安排段内层次。  相似文献   

10.
?析读,就是在朗读训练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品析文章的美词雅句。这是一种以读带析的教学设计思路。此种思路运用于阅读基本技能的训练。如文章层次划分、写作思路理解、文章情感及中心的把握、重点词句的分析等。其主导教法是:以朗读为主线,贯穿于文章结构、写作顺序等内容的理解之中,贯穿于重点词句的品读过程之中,由浅入深逐步落实教学内容。如《春》的析读教学设计。第一教学板块: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们自读课文,体会这篇课文主要应采用愉快、赞美的语调来读;标自然段序…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说 :“大凡读一篇文章 ,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 ,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 ,理解才透彻。”修订版大纲中明确说明 :“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 ,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法。”明确指出了中年级的阅读“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如何把这些精神贯穿到教学中去 ?就此 ,我谈谈自己对《春蚕》一课的教学设计。一、理清文脉——导情安排学生通读课文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相似文献   

12.
所谓“变换法”,是指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以及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把握阅读课文的中心,明确阅读目标,抓住阅读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变换课文中的某些内容,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思辨题的一种导读方法。“变换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变换课文的标题、词语、句子、语段、情节顺序、人称、文章的结构、主旨和体裁等等。限于篇幅,这里仅以变换课文题目、词语为例,谈谈“变换法”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我的教学中,阅读课文的教学我运用整体教学法。有的阅读课文篇幅较长,教材往往把一篇文章分为两课。教学中不一定要受课文教学安排的限制,可把文章合起来教,整体处理,不使情节割断。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理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采用课文整体教学,既能从客观上把握好对内容的理解,又能从微观上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知识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每个训练组都有各自的训练重点,但点点相通,大体上形成一个序列。教学中既要把握重点,还应当注意前后联系,保证教学的连贯性,发挥知识的内在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第七册第六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是“练习概括中心思想”。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的基础是对课文主要内容准确完整的理解,所以在教学本组中的每篇课文时,需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前面第二组中“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第四组中“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等阅读基本功,通过语言文字逐步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然后再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中心思想,掌握概括中心思想的基本要…  相似文献   

15.
本的训练重点是“理清课文的条理”。文章的条理是不是清楚,反映了作者的思路是不是清楚。了解作者的思路,要从理清文章的条理入手,遵循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既是一种阅读理解能力,又是一种理解方法。因此,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教学本组课文,要紧紧围绕“理清课文的条理”这一重点训练项目,突出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引导学生通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理解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发展思维能力的训练融为一体,并  相似文献   

16.
整体把握,重点突破,旨在提高课堂效率。所谓整体把握,是指教师在备课钻研教材、课堂讲授教材、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时,要着眼于课文的整体,认识课文的整体,达到从整体上把握一篇课文。何谓课文的整体?课文的整体是指课文诸要素的辩证统一。首先是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的统一;其次是文章表现形式和作者创作思路的统一。还有其它的一些方面,但主要是这两点。一篇文章是一个包含上述诸要素的统一体。整体把握就是要居高临下,从文章总体出发,  相似文献   

17.
教材简析 “赤壁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讲的是周瑜、黄盖设计火烧赤壁,大败曹军的故事。课文情节曲折,关系复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依据文章的思路(定计的原因、议计的根据、施计的过程),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8.
杨亚兰 《宁夏教育》2006,(12):72-72
1.文章思路教学与作品文学教育的关系。思路教学,应该说是阅读教学的一种形式。它对于学生理清思路、把握结构、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果说思路教学是一种形式,那么文学教育就是一种内容。思路教学应该为作品的文学教育服务。文学教育,就是通过阅读和鉴赏,欣赏和评价作品的艺术形象、文学性语言,从而加深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在进行思路教学的同时,重视作品的文学教育,用艺术的形象来认识社会,用文学的语言来感染读者。  相似文献   

19.
词语教学 ,是课文教学重要的一环 ,它是理清文章思路、准确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和基础。《记念刘和珍君》是传统课文 ,然而现在是作为“理清思路”的一个例子来教读的 ,老课新教 ,传统的教法必须改变。教读这篇课文要指导学生理清思路 ,就要从理解关键词语、扫除语言障碍入手。怎样进行词语教学呢 ?一、教给方法 ,明确目标在文章中 ,由于有特定的语言环境 ,许多词语的基本意义都被具体化或被引申了 ,因而在阅读中理解词语的具体要求就是要善于揣摩它的特定表达意义 ,善于联系上下文来具体地理解。所谓“特定” ,也就是说这种被引申或被具体化…  相似文献   

20.
板书是语文教学中文章的思路、教师的思路、学生的思路三者熔铸一体的艺术结晶。在教学中,我通过探讨,认为常用的有以下五种基本内容。 一、课文脉络型。板书应该揭示课文的主要内容,突出课文的重点和关键,准确地扣住作者的思路。如《西门豹》一文的板书可这样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