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3 毫秒
1.
《家庭教育》2006,(8X):8-19
有人说:“当你有了孩子,你就有了问题。”这句话并非指孩子让我们成为问题父母,或是孩子一定会造成问题,而是意味着伴随孩子的成长,父母必定会面临孩子的各种形形色色的问题,教养孩子,你是否仍然用奖赏,惩罚,训诫,贿赂,威胁等教育方式?这些手段是否依然有效?本期,我们和父母一起反思自己的教育效果,并学做效能父母。[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对于孩子的教育,如果你对此感到非常劳累,可以肯定地说,你的教育思想和行为出问题了。你很可能在很多事上越俎代庖了。孩子的事绝大部分应该由孩子自己来负责。做一个父母如果越轻松,你的孩子可以成长的越好。  相似文献   

3.
学生对大量的作业、补习班总是避之不及,但是家长却乐此不疲地把孩子送进各种周末辅导班给他们"加餐"。这些真的有用吗?如果你做了父母,你会在孩子的学习上采取什么态度和做法呢?通过换位思考,或许你能理解父母的苦衷,或许你能对教育、对生命的成长有一番自己的见地。——出题者语  相似文献   

4.
高芳 《山东教育》2013,(Z3):62-63
教育的艺术就是使孩子喜欢听你所说的话,对你所教的东西产生兴趣,并沿着你正确的引导方向健康发展。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必须从心理学上探索儿童的能量、兴趣和习惯开始。"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及老师的欣赏,这也是赏识教育最朴素的一个理念。赏识给孩子以自信赏识,包含欣赏、赞美、肯定之意,是一个人心境磊落、视野开阔的表现,也是一个人才  相似文献   

5.
彭玉麟 《考试周刊》2011,(40):196-197
文章认为,对内向的孩子进行欣赏教育,要注重以下几方面:抓住关键,掌握欣赏教育的艺术;多方引导,培养孩子自赏能力;营造氛围,创设群体欣赏情境;父母参与欣赏教育。  相似文献   

6.
在孩子的教育方面,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尤其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扮演着多重角色,起着身先士卒的作用,所以,在孩子启蒙教育方面,就需要我们父母多多研究一些恰当的教育方法,引领孩子健康的成长。本文笔者本身就是一个孩子的家长,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现实情况,探讨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作为父母怎么做,才会让孩子的心理和身体都很健康。  相似文献   

7.
每每谈起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说的最多想的最多的就是教育——父母教育孩子。可以不夸张地说,这种惯性思维是导致孩子成长中一系列问题的重要根源。在这种教育与被教育关系中,父母是当然的主角,是主动的,是行动的发起者;孩子是配角,是被动的,是教育活动的承受者。在这种关系中,父母往往容易养成承担一切、主宰一切的习惯,慢慢地也就把孩子成长的责任全部揽到了自己的身上。于是当父母希望孩子担当的时候,孩子却不愿也不知如何担当了。  相似文献   

8.
思之 《家长》2013,(8):50-52
1.写字和握笔姿势如果你经历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你会感悟到,孩子写一手帅气的钢笔字,是非常有价值的技能。把字写好,是每一个父母的责任。如果你还年轻,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那就从这一点开始吧。  相似文献   

9.
宋新华 《教育》2013,(25):11
很多家长热衷于把孩子送往名校。事实上,在一个人的受教育经历中,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父母,而非学校。在成长过程中,孩子最需要的东西往往是学校无法给予的,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无法替代。父母是孩子人生的设计师,学校能给孩子知识、技能、能力,而家庭为孩子提供人性、情感、自尊、自信、品位、视野、生涯规划等,这些比前者更能决定孩子将来是否能够成功。  相似文献   

10.
正很多家长热衷于把孩子送往名校。事实上,在一个人的受教育经历中,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父母,而非学校。在成长过程中,孩子最需要的东西往往是学校无法给予的,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无法替代。父母是孩子人生的设计师,学校能给孩子知识、技能、能力,而家庭为孩子提供人性、情感、自尊、自信、品位、视野、生涯规划等,这些比前者更能决定孩子将来是否能够成功。  相似文献   

11.
《关于父母教育》一文指出:父母教育,是通过训练父母,使父母掌握养儿育女的正确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预防孩子出现问题的目的。父母教育的过程也就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有人做过这样的调查:孩子在哪个成长阶段进步最大.结果发现是孩子说话走路的那个阶段。每一对父母教育孩子说话走路时.总是用最欣赏的眼光关注自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即使孩子学说话.说得再差、再迟。我们会说“贵人迟语”,父母从不会抱怨.只会不断鼓励、表扬自己的孩子,最后小孩全部都学会了走路、说话。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20,(5):23-24
孩子最早感知到、最经常、最直接的教育方式是父母的言行教育,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习惯养成,如果没有父母好榜样的示范教育,就没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成长和成才,特别是性格的发展和形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果父母言行不正,孩子很难正直成长。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是学校教育不能达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烟子 《小读者》2012,(11):1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需要明白的是:如果你自身的能力够强而你的孩子又很钦佩你,就请做你孩子的老师;如果你做不了孩子的老师,就请做你孩子的同学;如果你不能做你孩子的同学,就请做你孩子的学生。做老师:竭尽自己所"能",重在做孩子的成长初期是其身心全面依附于父母的时期,也是父母对其影响力最大的时期,更是父母做孩子老师的最佳时期,此时需要父母  相似文献   

15.
张欣华 《中国教师》2009,(Z1):423-423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没有人能断言他在成长过程中没接受过强制教育和惩戒教育,所以,强制教育、惩戒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关键是要把握好"度"。孩子先天和遗传的好坏取决于父母的品行,即父母的道德水平。但是,随着后天的培养,以及父母的言行举止、起心动念,会使孩子的特征发生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父母必读》2015,(2):104-105
如果你是有心的父母,完全可以把一些例行家事转化为趣味运动,让孩子乐在其中。日常生活中的瞬间,去超市买东西、吃饭、洗衣服……它们都可以变成父母与孩子充满乐趣的宝贵学习时刻!这些例行工作带给了孩子学习成长的绝佳机会,让他们能更从容地为学校和人生做好准备。本专栏致力于帮助父母将这些家务琐事转变成亲子教育的良机,一起来看看我们的秘诀吧。  相似文献   

17.
心在寒冬     
几乎是从孩子出生之日起,父母的言传身教就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陪伴着孩子的每一步成长。也许是孩子幼时的童贞、玩劣让你体会到为人父母的苦辣酸甜;也许是来自本能的舐犊之情让孩子享受了你太多的照顾与保护。慢慢地,你会发现当年的幼苗已逐渐长大,他们可能失去了往日的乖巧和无忧无虑.开始思考,开始反抗,开始在爱的怀抱中挣扎。试问,我们了解孩子的真正需要吗?这里,希望能通过孩子笔下和父母一起的生活故事,反映出他们的内心感受。  相似文献   

18.
父母都深爱着他们的孩子,父母都会认为自己非常尊重孩子,自己辛辛苦苦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孩子好。爱孩子是父母的本性,关心、热爱孩子,一切为孩子着想也是人之常情。然而,在一切为了孩子的前提下,是不是父母为孩子所做的一切,孩子都能接受呢?是不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引导都科学、合理,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呢?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特别需要教育双方的互动,需要教育者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否则,即使出发点是好的,也不容易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9.
宋新华 《教育》2013,(9):11-11
很多家长热衷于把孩子送往名校。事实上,在一个人的受教育经历中,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父母,而非学校。在成长过程中,孩子最需要的东西往往是学校无法给予的,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无法替代。父母是孩子人生的设计师,学校能给孩子知识、技能、能力,而家庭为孩子提供人性、情感、自尊、自信、品位、视野、生涯规划等,这些比前者更能决定孩子将来是否能够成功。  相似文献   

20.
家庭是孩子成长学习的一个重要场所,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在如今的社会中年轻的父母面临工作压力、社会竞争等多种因素,隔代教育已经成为家庭教育中一种普遍的现象。但是父辈们教育出现了一些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