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诵读是古诗文教学传统且有效的方法。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很多媒体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为古诗文诵读助力,能很好地发挥诵读激趣促学、培能提质的作用。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朗读吟诵,致使诵读这一古诗文教学传统且有效的方法没能发挥出相应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用多媒体助力古诗文诵读,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古诗文诵读。  相似文献   

2.
正经典古诗文是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精华,不仅文体多样,同时还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对传承我国古代优秀历史文化思想有巨大作用。诵读经典,可以陶冶学生情操,颐养性情,修身养性。对于未经雕琢的小学生来说,经典诵读还有利于提升他们的朗读水平、语言水平、理解能力、文学修养、记忆能力等。为此,本文探讨经典诵读的作用及其教学方法,希望对同行教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一、经典诵读对学生成长的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经典古诗文诵读  相似文献   

3.
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方法。《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关于对学生朗读的评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宏观背景的改变,朗读教学的研究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事实上,自古语文教学就是以读为本,语文课读书是天经地义的事。苏东坡曾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诵读是一种最简便、最实在、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传统语文教学必须继承的精华。正如徐世英先生所说:"朗读如同赋给作品生命,朗读是融贯、显现。朗读既能意会生情,又能表意传情。"诵读的过程,是一个全面提高的过程,它要眼到、耳到、心到,能调动多种感官功能。  相似文献   

5.
诵读是一种学习方法,也适用于传统的语文教学。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学者都重视"读"在语文中的巨大作用,"朗朗的读书声"也被看作是语文课的象征。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朗读评价的总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对中学语文教学朗读的关注度是极高的。  相似文献   

6.
由于高考没有考朗读,所以在今天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少老师轻视朗读教学。但是,朗读是汉语言教学的传统,是上好语文课的根本。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必修课程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高中是走入大学或走向社会的过渡期,重视高中生诵读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能用普通话流畅朗读,恰当表达自己想法尤为重要,这也符合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郭佳丽 《考试周刊》2011,(54):66-67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朗读学习目标的表述,朗读应该被视为一种能力,其总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不同学段的具体要求有一些细微差别。朗读的"评价建议"是"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其中提到了语音、语调,也提到了内容理解和文体,体现了朗读技巧与文意理解的结合。随着语文课程改革和教学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师越来越  相似文献   

8.
在深化课程改革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学习新课标,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实践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自觉行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  相似文献   

9.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最普遍的学习方式。可是,长期以来,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角色错位,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着各种弊端,朗读缺乏技巧,缺乏情感,有效性缺失,这样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因此现在大部分教师逐步认识到诵读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朗朗的读书声多了起来。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之法,诵读课要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课型。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它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提高阅读能力和培养良好阅读习惯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学好古诗文最有效的途径.诵读教学,在古诗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以上的认识,我校开展了经典诗文诵读的课题研究活动.几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对古诗诵读教学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下面就结合古诗文的教学案例,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麻飒华 《学语文》2006,(1):18-19
在我们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多种举措,应实实在在地得到实施。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而多年以来,语文朗读教学存在不同程度的弱化和误区。因此,转变语文朗读教学观念,改革朗读教学方法,真正让语文课“读”占鳌头,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当前,小学生的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注重朗读教学,强化对学生日常学习中诵读的评价,指导学生多诵读。”长久以来,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尤其是小学语文高段的朗读教学,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误区。比如,语文高段朗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朗读示范形式化、朗读内容零碎化、朗读教学表演化的误区。因此,转变小学语文高段朗读教学观念,探索小学语文高段朗读的新方法,让学生乐在“读”中,让高年级语文课“读”占鳌头,便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浩瀚的传统文化中,一篇篇风格各异、精彩纷呈的古诗文,就像是海洋里一颗颗明亮纯洁的珍珠,高贵典雅,璀璨夺目,打动着人们的心灵,扣击着读者的喜乐悲愁。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呢?苏轼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可见,诵读是学好古诗文最有效的途径。诵读教学,在古诗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担任了多年语文教学工作,在古诗文诵读教学方面也积累了点滴经验,我认为古诗文的课堂诵读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经典古诗文是我国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小学语文经典古诗文的诵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经典古诗文教学中,通过有效的诵读,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也促使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汲取了丰厚博大的文化智慧,全面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文章立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古诗文的诵读教学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诵读从字面含义理解是包含熟读、背诵两层含义。诵和读都包含了对原有内容带有感情、节拍明显的朗读,并在过程中把握诵读对象的主要内容和含义,渲染文化和感情。在诵读中要注重音节、音调、停顿、语速等具体语音现象和表达技巧的应用。而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是语文启蒙教学中的重点部分,可以让小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实现耳、口、脑、眼的多器官、多功能协调运用,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可以在诵读过程中实现对古诗文意境的想象和描绘,对其中包含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学习是有效提升古诗文学习质量,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效率和兴趣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精粹,它们语言优美,内涵丰富,对小学生的人文教育、语言文字学习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都能起到极大的熏陶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来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古人也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朗读是古诗文教学的起点,是理解古诗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正朗读练习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多次朗读,反复诵读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因此,"以0读为本"是语文课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法,以"读"为基础,在"读"中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感知、感悟文章意境,在读中陶冶情感,在读中练习语感。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教学中,诵读是一项重要的训练。它可以让读者体味到文章的精义妙理,巧妙构思。成功的诵读训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含意,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达到“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地。由此可见,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古诗文,在语文课文中占据着半壁江山,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古诗文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在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安排上,课标都列出了具体的朗读要求。课标如此重视朗读、提倡对语文教材中诗文的诵读,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语文教育研究者徐英生先生曾将阅读与讲评做过  相似文献   

20.
<正>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学好古诗文最有效的途径。诵读教学,在古诗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以上的认识,我校开展了经典诗文诵读的课题研究活动。几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对古诗诵读教学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下面就结合古诗文的教学案例,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初读,读准字音,感悟诗韵由于几千年的时空距离,造成了古诗文与现代学生之间的隔膜。要想让学生真正地走近古诗文,学好古诗文,首先就要把诗句读准、读通,初步感悟诗的韵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