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学过程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是生成的,不是完全预设的。一堂课,无论课前设计准备得多么充分,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都可能会有意.见分歧,甚至出现一些意外或突发事件。如果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对此置之不理或极力掩饰,那只会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如果因势利导处理得当,充分地用好课堂上生成的教育资源,则可以使整个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2.
林亮 《化学教与学》2011,(9):50-51,55
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学过程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是生成的,不是预设的。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一堂课.无论课前设计准备得多么充分。但是,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都可能会有意见分歧,甚至出现一些意外或突发事件。如果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对此置之不理或极力掩饰,那只会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而笔者认为突发生成性问题可能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和助推剂,如果因势利导处理得当,充分地用好课堂上生成性的问题,则可以使整个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将使课堂教学更富有激情与智慧.必然能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关注生成性资源”是新课标提倡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所谓生成性资源是指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却在教学中产生新的资源。我们如果能充分合理运用好课堂生成性资源,就能给课堂教学出彩,让学生收获更多。  相似文献   

4.
所谓生成,是指学生在独立思考过程中提出自己疑问的过程,或指学生个体在与同伴及老师的互动交流中突然拼发出问题的过程。生成性教学不是自由教学,不是学生主宰课堂,不是否定预设。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因生成而精彩。如果没有课堂生成,学生的主体性将无法体现,学生的数学探究活动就不是真实的,从而无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所谓问题生成,是指学生在独立思考过程中提出自己疑问的过程,或指学生个体在与同伴及老师的互动交流中突然拼发出问题的过程。生成性教学不是自由教学,不是学生主宰课堂,不是否定预设。  相似文献   

7.
"关注生成性资源"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理念、新策略。打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新语文课堂教学,更要充分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而不是照本宣科,或教师预先设计好,一味地让学生"师云亦云";而应是在教学中产生新的资源,充分合理运用好课堂生成性资源,在重建过程中提升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生命质量,推动新教改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8.
课堂的“生成”应是“课堂动态生成教学”,也就是老师、学生、教学资源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形成”或“达成”新的教学效果呈现。课堂生成,是课堂的主要环节,是学生学习能力形成的体现,如果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知识与技能获得了双丰收,必定在课堂上有精彩的生成表现;如果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是被动的,那在生成的环节中必定会无动于衷。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看重课堂生成,必须追求课堂生成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9.
生成性教学应注意些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全夫 《天津教育》2006,(11):49-50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师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目前,这一教学理念已被广大教师所认识和运用。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却偏离了生成的目的和航道,走入了生成的误区,生成效果并不理想。那么,生成性教学应注意些什么呢?一、课前应精心预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但有些教师认为,既然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前应该简化预设,甚至不用预设。殊不知,课堂中的生成虽然有时不可预测,但只有那些课前有充分预设的教师才能真正利用课堂中的生成。如果没有课前的精心预设,哪来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所以,教师应当为生成寻求灵活的预设,让预设去促进有效的生成。预设时,教师不仅要关注教材,关注知识的发展脉络,更要关注学生,深入研究学生的认知状况,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努力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要研究每节课中可能有哪些生成点,然后为课堂的生成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还要充分作好处理突发事件的预设以及对教学策略的准备,将一些不可预测的事件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契机,使预设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成的质量。当然,课前预设不是过分追求精细地提问,预...  相似文献   

10.
教学是一个开放的、变化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这不是教师可以主观决定的,也不是都能预料到的。哪怕预设再充分。由于学生的不同,教学环境的变化以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也会发生意外的情况。这些非预期的、即时的生成资源,并非都有价值,如果教师处理得巧妙.就能把课堂上形形色色的生成资源转化成课堂教学的亮点。  相似文献   

11.
凌瑞初 《物理教师》2009,30(3):12-13
动态生成的课堂,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建立起特殊的“人”一“人”关系,是把师生的教学活动当作有机的整体,而不是将“教”与“学”各作一方来处理;动态生成的课堂是要确立起课堂资源意识,把学生当作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充分激活原始资源,生成新的问题“生长元”,从而形成生成性资源.动态生成的课堂是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即让课堂在动态生成中行进.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教学理念。那么,如何更好地让思想品德课堂超越预设,在动态生成中呈现出蓬勃的生命活力呢?一、精心预设是促进课堂动态生成的"敲门砖"生成与预设是矛盾统一体。教师精心预设,准备得越充分(根据课程标准及学情),就越能更好地捕捉、利用生成性动态资源。教师要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教育智慧,利用课堂上动态生成的各种教学资源,调整教学流程,动态处理课堂,  相似文献   

13.
林元朝 《成才之路》2009,(16):16-17
教学过程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是生成的,不是预设的:是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预设”和“预设生成”外,往往还会产生一些意料之外而又有意义的信息材料,即非预设性生成。在科学教学中如果能及时捕捉并有效利用这些非预设性生成的资源,将促进课堂活跃,激发课堂教学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4.
<正>特级教师李仁甫课堂上呈现出的动态的、自然的、行云流水的风景,令读者暗叹生成课堂与印象中的许多课堂教学有着本质的不同。生成课堂的预备美、动态美、真实美、无痕美是填鸭式教学永难灌揠出的。预备美生成课堂的"预备"是预先于课堂教学的准备行为。生成课堂绝不是在学生思维的白板上信笔涂鸦,绝不是生成于无地,而是生成于充分的"预备"。"生成课堂"生成的风景绝非空中楼阁,生成课堂比再现课堂更需要语文教师具有深厚的文学底蕴,灵动的教学机智,需要教师和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深度的预备。生成课堂"预备"的内容很广泛,如教学目标的预备、教学心理的  相似文献   

15.
<正>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课堂实践过程中,运用动态的生成教学,正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的体现。那么,如何才能使思想品德课超越课前的预设,利用动态生成实施教学,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活力四射、灵性十足呢?一、充分的课前准备是课堂动态生成的"动力源"一堂优质的思想品德课,离不开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和教学预设。教师准备得越细致,就越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地捕捉到动态的课程教学资源。在实际  相似文献   

16.
捕捉非预设性生成资源激发科学课堂生命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过程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是生成的。不是预设的;是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预设”和“预设生成”外,往往还会产生一些意料之外而又有意义的信息材料,即非预设性生成。在科学教学中如果能及时捕捉并有效利用这些非预设性生成的资源,将促进课堂活跃,激发课堂教学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的教学观决定课堂不仅是课前预设的,也是互动生成的。对教师而言,课堂绝不是课前设计和教案的展示过程,而是不断思考,不断更新的生成过程。新课程课堂十分注重互动生成教学。  相似文献   

18.
教学的预设,简单地说就是计划有准备的教学,教学的生成,就是在课堂上出现预设之外的教学情景。课堂教学是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教学中,如果没有科学的预设,就会无视或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堂机械和呆板;如果一味追求课堂上即时的"生成",就会因缺乏有效的控制和引导,出现"放而失度"的现象。因此,要理性地看待"预设"和"生成"。  相似文献   

19.
赵晚云 《学苑教育》2012,(10):26-27
教学是动态变化的过程,我们要充分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教学过程中通过重视认知、包容错误、倾听内心、了解需求,构建生成丰富的动态活力课堂。  相似文献   

20.
生成性教育资源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在师生共同交往中所产生的情境问题等,如思维的碰撞、意见的分歧,情感的交融等。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学过程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一堂体育课,无论设计得多么充分,在实施过程中,都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和突发事件。如果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对此置之不理,就会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如果因势利导,充分利用体育教学中生成的教育资源,则可使教育充满生机,教学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