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话没错,但这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的结果。从对孩子智力开发上来说,老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责任,重点是成才。作为家长,任务是搞好孩子的养成教育,培养成人。家长是孩子人生的引导者,是教养的预见者和实施者,是把握孩子人生方向的舵手,  相似文献   

2.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性格、人格、兴趣爱好乃至人生的信念、社会的是非观等无不受到家长的影响、家庭的熏陶。家校的有效互动是实现家校同步教育,促进学生素质提高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的终身之师,是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的"导师"。家庭,对于儿童的成长具有奠基性的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可取代的。在家庭中,父母对子女在思想道德品质上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其他人的影响,儿童年龄越小这种特点越明显。那么,在新时期如何搞好家庭教育呢?  相似文献   

4.
正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很多家长、老师经常把自己曾经的经验和好恶灌输给孩子,大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话通常是"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多,听我的准没错。"相信大人们的出发点也是希望孩子少走弯路、少摔跟头。对于孩子来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并且也是最重要的人生导师,家长当然有责任和义务用自己的经验、思想、价值观来影响孩子,使孩子少走弯路。这是个不需要争议的话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都多,听我的准没错"这样一种  相似文献   

5.
开学了,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去上学,都会找个机会和老师谈谈孩子的情况。平时常听说不少家长和老师交流不顺畅,那么,家长如何适当地和老师沟通呢?让老师知道你对孩子的关心广州韦志中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韦志中认为,在开学初向老师介绍孩子的情况时,不要带着先入为主的印象,"我家孩子很优秀","这孩子和人相处不好",而应该尽量客观。  相似文献   

6.
<正>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则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因此,家长的教育水平与教育态度、方法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况且现在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单从我们这里双休日和节假日等各种各样的培训班的爆满就足以证明。有的家长还美其名曰:"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然而有时候却是事与违愿,电视上、报刊上经常报道的某某孩子父母硬逼着孩子弹琴,而孩子是一点兴趣也没有,父母也许是要面子,或是真想孩子好,但是却没  相似文献   

7.
王秀 《科教文汇》2013,(20):148-149
语文课堂教学是学习我国母语的首要课堂,因此上好课,最大限度地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效率便是需要我们每位语文老师认真思考的问题,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们在心理上要与孩子接触,情感上要与孩子产生共鸣,方法上要对孩子有吸引力,呈现出一种孩子"乐学",教师"乐教"的语文课堂形式。  相似文献   

8.
<正>在当今中国社会中,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教育的重视度提高,幼儿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和家长普遍关注的问题。梁启超说,少年强则中国强。孩子不仅是家庭的中心和希望,亦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父母作为幼儿成长发展中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一生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家长对幼儿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就由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模仿力比较强,而家长是孩子成长环境中的主要陪伴者,家长的言  相似文献   

9.
基于高校大学生抑郁症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的过度阶段,进大学校门前还是个孩子,出了大学校门就是为自己负责任的成人。这个时间的出现的心理问题能否解决对于将来的发展十分重要,这里,我们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中的抑郁做了成因和抑制的思考,希望我们的思考可以帮助到大学生、家长和老师尽早做出一些调整,让大学生能很好的过度自己人生的重要转折。  相似文献   

10.
张伟萍 《科教文汇》2013,(20):23-24
在一个班里,最让老师头疼的是那些不遵守纪律、不认真听讲、作业不按时完成的孩子。这些孩子往往影响着整个班级的形象,老师一般不会喜欢这样的孩子,所以更谈不上对他们倾注"爱"。但是,班主任要想带好一个班级,成为一名好老师,首先要学会爱这些"不讨人爱的孩子",用"爱"去感化他们,去教育他们。在这些孩子身上,我们要有爱心、信心、耐心。  相似文献   

11.
金杨华  郭宁宁 《科研管理》2022,43(3):152-163
    组织双元是中国管理理论研究的重要前沿领域,也是国际学界探究新兴经济国家管理问题的重要视阈。以CSSC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469篇中国情境组织双元研究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计量和科学知识图谱分析,借助Citespace软件,揭示该领域国内外的主要学术群体、标志性文献和知识演化趋势。研究发现:国内研究者可归为双元创新、合作网络、双元领导等学术群体,国外研究者可归为复杂策略、人力资源管理、社会资本等学术群体,国内研究侧重技术创新、知识管理和国际化、信息化、高层管理实践等,国外研究突出转型经济、新兴经济的特殊情境和中国传统文化应用;焦豪、王凤彬、魏江、Cao Q、Wang CL、Lin HE、Atuahene-GimaK等的相关研究成果是标志性文献;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趋势不尽相同,国外关注人力资源实践、社会资本、并购与整合等,国内关注高管团队行为整合、知识网络、开放式创新等,当前国内外研究均进入新一轮的探索期,但国内研究表现出更强的发展潜力。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有助于学者从世界管理理论创新的视角,深入思考中国双元问题的独特性,为服务中国企业的双元管理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have grown in importance over the last 50 years as we have moved towards a more knowledge-intensive society (the ‘knowledge society’). A number of new research fields have emerged in an effort to understand these developments and to offer advice to decision-makers in government, industry and elsewhere. This special issue focuses on studies of three relatively distinct though thematically related research fields (innovation studies, entrepreneurship studies,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The first three articles use a particular methodology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references cited in the chapters to authoritative ‘handbooks’ to identify the core contributions in the three fields. A fourth article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re literatures in three fields and how this has evolved over time. Other articles look at the evolution of innovation studies as reflected in highly cited papers, at the development of entrepreneurship as seen by a key ‘insider’, and at the creation of new centres in these fields and the difficulties they face. The last article in this special issue shows how interdisciplinary centres in innovation studies suffer from research assessment systems that are intrinsically biased against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This introduction presents a synthesis of the articles in this special issue, discusses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hree fields and their development over time, and considers challenges for policy and governance arising from the research presented here.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reviews roughly 200 recent studies of mobile (cellular) phone use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and identifies major concentrations of research. It categorizes studies along two dimensions. One dimension distinguishes studies of the determinants of mobile adoption from those that assess the impacts of mobile use, and from those focused on the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mobile technologies and users. A secondary dimension identifies a subset of studies with a strong economic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The discussion consider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resulting review and typology for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4.
在科学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需求面前,探索如何构建新的适应科学研究发展新模式的科研评价标准及评价机制已经成为当前科学界亟需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基于对目前国际科研评价所存在的关键问题的剖析,结合国际科研评价研究及科研评价体系改革的最新动态,分析了国际科研评价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5.
区域创新环境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创新环境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从区域创新环境的基本理论研究,包括概念、基本构成、分类、构建和培育等方面,区域创新环境的内涵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区域创新环境案例及测度的研究三个角度,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指出现有研究不足和未来研究展望,为进一步研究建立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有关知识网络与创造力的研究不断涌现,学者们对知识网络结构特征、关系特征、主体特征和创造力的关系开展了研究。目前,相关结论散落在各个领域不同层面的研究中,基于国内外相关实证研究的分析进行回顾总结,提出知识网络影响创造力的3条作用路径:知识获取、知识创造意愿、创造性认知倾向,并指出面临的挑战和后续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Co-workers ar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information in organizations. Consequently, information managers seek to facilitate the use of such human information sources. Although various studies about what influences the use of human information sources in organizations exist, it is difficult for information managers to utilize insights from this research body. The studies have provided contradictory results regarding the role of accessibility and quality and suffer from various weaknesses. To address these weaknesses, several studies are employing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his study aims to contribute to the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is emerging new line of research by exploring the value of a think aloud approach to such studies. In addition, it aims to provide more insight into the role of accessibility and quality in the selection of human information sources in organizations. Fifty-six employees from four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were asked to think aloud while selecting human information source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corroborate those of studies taking a similar approach: source quality is the most dominant factor in the selection of human information sources. The think aloud approach seems a valuable contribution to available research methods to assess the role of accessibility and quality in human source selection in organizations.  相似文献   

18.
本文概括了从近现代至今汉语亲属称谓研究的整体状况,总结了专著、论文、词典等各种类型、各个角度的研究成果;并对各个学术领域的韩语亲属称谓研究和中韩学者对汉韩亲属称谓的对比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了汉韩亲属称谓研究的不足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国外遗产旅游资源管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梅  邹统钎  金川 《资源科学》2013,35(12):2334-2343
本文通过对112篇较具代表性的国内外遗产旅游资源管理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的分析,探讨了国外遗产旅游资源管理研究特点与发展趋势,同时为我国遗产旅游资源管理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与借鉴。国外遗产旅游资源管理的研究总体呈现跨学科、多视角,技术运用、案例多的趋势。除遗产地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益相关者管理等传统研究领域外,还拓展了遗产地旅游资源管理的新技术与新方法、气候变化及环境污染对遗产的影响、遗产管理全球准则本地化困境等新兴研究领域。近年来,学者们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0)等遗产管理全球准则的合理性及适用性提出了许多质疑,世界遗产提名对旅游业的效果影响也引发学者们的检验。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社会调查方法在我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对该方法应用情况进行系统总结和评价的研究尚付阙如。本研究对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相关期刊上公开发表的279篇使用社会调查方法的科技政策研究论文进行了系统回顾,发现社会调查方法在科技政策研究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研究目的和统计方法的层次都有明显的提高,抽样方法、测量方法和资料收集方法的使用和呈现规范性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仍存在对抽样代表性重视不足、调查方法呈现的规范性有待提高,以及对基本方法和概念理解不够准确等问题。文章最后还对未来如何提高调查研究方法水平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